浅谈花鸟艺术在象牙浅刻中的应用

[日期:2014-04-2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自古以来,花鸟艺术就是广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一种题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又或者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相通的,花鸟也被众多象牙浅刻者写景寄情,仿佛一首首美丽的抒情诗。在我的创作历程中也尤爱花鸟题材,花卉、鱼虫、竹石等在我的刀下都达到了妙笔生花的效果。尽管花鸟画早已在晚唐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历经千百年发展,无论工笔、写意等多种表达方式,都早已堪称登峰造极,但是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我只希望能为花鸟艺术的发展添上一笔绚丽的风采。

关键词:花鸟艺术  象牙浅刻  绚丽

一、象牙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象牙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其光洁如玉、坚实细密的质地而闻名。在唐代就早已闻名中外,明清两代更是中国象牙雕刻发展的高峰!象牙制品也是文人雅客重要的收藏门类。江浙地区雕刻名家辈出,他们的雕刻技艺甚至对当代的牙刻艺术都有深远的影响。发展至清代,象牙雕刻走向繁荣,象牙走向了宫廷之中,涌现出了许多的雕刻名家。他们的作品工整细腻,人物、花鸟纹饰繁复,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逐渐形成了华丽、庄严、富贵、典雅的风格。而后象牙雕刻发展向了巅峰时期,象牙制品成为了富贵、身份的象征,也成就了许多雕刻名家,他们的创作理念,雕刻技艺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形成了浅雕和浮雕两种雕刻手法,这两种雕刻技艺各有千秋,而我是专研于象牙浅刻上。

二、我的象牙浅刻之路

我自小痴迷于艺术之中,从小家里乃至邻居们的墙上均有我的涂鸦之作,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所以高中一毕业我就成为了武进工艺美术厂的一名创作人员,在那里我沉迷于艺术的海洋之中,成天沉醉于艺术创作之中,所以我的绘画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山水、花鸟还是动物、人物样样精通,这为我的象牙浅刻道路打下了坚固的奠基石。之后于一偶然机会结缘于象牙浅刻,我深深被这种雕刻技艺所折服,这门技艺不同于国画,比国画要求更高、难度也更高,线条的粗细深浅都由一把刀来表达,随后就虚心研究前辈们的作品,不分昼夜学习浅刻技艺,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月之后终于有所成就。但是我并没有满足于现状,我意识到之前的象牙浅刻作品均以线条为主,有的甚至是寥寥几刀,且线条比较均匀,画面就显得比较呆板,不灵动,在着色方面也均以平染为主,即以毛笔将调好的颜料轻轻涂于画面之上,色彩也比较单一,之后几年我以改变现有的象牙浅刻艺术手法为理念,购买大量书籍资料,新华书店、小东门市场的书城、乃至卖二手书的小摊都出现了我的足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悉心揣摩青藤、白阳、石涛、八大等人的艺术精华,并光修博取,融贯于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创新,终于开创了自己的笔墨语言——浓墨重彩,形成了自己的豪放奔纵、雄健浑厚的艺术风格。

三、浅谈花鸟艺术在象牙浅刻中的应用

我在这三十年的创作中,开拓出了象牙浅刻花鸟艺术的新天地,我的写意花鸟总是拥有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笔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意境清新,锐意创新求变,笔墨雄浑,可谓是笔墨入神髓,色彩夺造化。在我的作品中,极少有萧索零落、惆怅伤怀的情调,几遍是颓根枯木,也往往有一茎新芽的衬托。大自然春夏秋冬的更替或生死轮回,在我的作品中体现的却是生命存在的永恒方式,更是一种生命的活力。

《秋韵》创作于去年秋天的早晨,我站在自家门前呼吸着清晨的空气,看着花园中两只小鸟栖息在一朵花上面,生机勃勃,顿时有了灵感,创作了这幅作品,也是我的得意作品之一。我先在纸上勾勒了作品的轮廓,写上注释,然后精心挑选了一块10*20的长方形牙板,牙板的色泽洁白无瑕,再配一象牙雕刻的架子,这就结合了浅刻和浮雕两大牙雕技艺,看起来高端且极具艺术性。我先在牙板上按照纸上的轮廓和注释用毛笔勾画出简图,然后再用刀细细刻画,最后再着色(下面一章节会对画面进行描绘)这是初秋,天气不再那么炎热,经过一个盛夏的洗礼,花儿开放得更加美丽动容,树叶更加葱绿,两只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得唱着歌,自然而天真,好像在诉说着它们对这个秋天的热爱,释放着生命的活力。

画面看似寥寥几刀,实则内容及其丰富。在线条的应用上笔力非凡,而且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讲究线条的力度、速度以及情感的表达,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每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二是整幅作品的线与整体的节奏与韵律。节奏是线条的强弱有规律的重现,韵律是作者用线时在情感上起伏运动的轨迹,线条在平均有力的基础上,提按、行顿、转折、轻重、疾徐等所产生的变,形成了线条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线条的长短、粗细、繁简、疏密、浓淡、虚实、交错、顾盼、呼应等,形成了整幅作品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画面顶端的叶子我所表达的是水墨的效果,就这几片叶子我就刻画了1天的时间,观赏者甚至是看不到线条的,线条的深浅也突出了层次的分明,叶子身后的一根枝干,色浅线条也很轻,每个细节都得到了细致的处理。整幅作品摒弃了以往以“满”为宗旨的传统,留白很是大胆,留白之处使画面结构协调,减少了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作品的整体色彩不是传统的大红大绿,我巧妙地运用色彩面积大小的分布以及重墨枝干的穿插使得画面协调统一,色彩明丽,对比强烈而不媚俗,用笔酣畅,意境虚灵。在刻画花儿的意境中,不再是一味追求“繁”与“盛,留白的意境多于色彩的刻画,淡淡的粉色点缀了花儿的婀娜。作品中的留白虽无笔无墨,却是表达花儿不可缺少的表现语言,柔丽的线条,细腻的晕染,透出了一种不可名状的灵气,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人不难想象她的艳丽。两只鸟儿尽管它们在画面中占的笔墨并不多但是却形神兼备不难感受到它们的可爱灵动、活泼欢快,令观赏者怦然心动。色彩也搭配的及其巧妙,淡蓝的头部色彩加上桔红的身体映衬了这个秋天的清爽。

作品的重点刻画在于三组叶子,衬托花朵的一组叶子用色稍显葱绿,看似潇洒惬意的用笔实则凝聚了许多意境在里面,再着重勾勒了叶子的茎,苍劲有力,这组叶子意在表达那美丽的花朵,葱绿的叶子和淡雅的花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赏心悦目。在鸟儿的身后有一组叶子,用笔厚重,色彩浑厚浓重,豪放大气,更有墨色在宣纸上化开的感觉,穿插自然却不失严谨,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成为了整幅作品的亮点之处,更传递了作品本身生机郁勃的本质。在这组叶子的下方,三片淡淡的叶子看似随意,却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协调更有层次了。

象牙浅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既善于把人与艺术与自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蕴藏着人们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我相信象牙浅刻于花鸟艺术结合的和谐魅力更是无穷的。

  艺术创造不易,能独辟蹊径更为不易,既要培养自己的个人气质,提高综合素养,又要不拘门户,广汲博纳,还要对不同的艺术门类融会贯通,象牙浅刻已融入我的血脉,是我生命中的一首歌,将会有永不停息的浅吟低唱,我的人生将因象牙浅刻艺术而绚烂。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拥有精湛的技艺还要把各门绘画与雕刻艺术的精华汲取到象牙浅刻艺术上,创作出更多惊艳的作品,将象牙浅刻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中国书画报 2002314日版 中国书画报出版社出版

 2】中国书画报2002328日版  中国书画报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潘卫民,1962年生于常州武进,工艺美术师。从事象牙浅刻工作35年,擅长花鸟、动物以及人物方面的创作,现为弘永商贸有限公司特聘工艺美术师,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银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