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脑刺绣 传统苏绣 影响 区别
电脑刺绣品是指用电脑绣花机生产的刺绣产品。而苏绣艺术品产品则是由制作者按照传统的工艺流程用手工一针一线绣制完成的。以电脑绣花机为主要制作工具而生产的刺绣产品,在早期渐露头角的时候,被称为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结合的一种创新、一种工艺突破。早期产品被广泛使用于服饰、装潢、贴花等领域。但近几年却有人用电脑绣花机参照传统苏绣的图案、风格大批快速生产所谓的“刺绣艺术欣赏品”投向工艺品市场。有的甚至将其标榜为传统的手工苏绣艺术品,蒙蔽了许多对刺绣工艺不太了解的消费者。由于电脑刺绣有其快速、批量,生产的特点,因而也给大众化的苏绣工艺品、旅游品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带来了某些意想不到的影响。这一问题应引起广大刺绣从业人员的重视。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 电脑绣品不能等同于苏绣艺术品
在许多工艺品市场上或旅游品店里,我们经常看到大量的电脑绣品被标志为“苏绣艺术”。笔者以为,它不应该定义为 “苏绣艺术”。
电脑刺绣,顾名思义,它是一种通过电脑程序操作控制刺绣机械。它在制作生产过程中的高速度,高效率,决定了其产品的存在价值。电脑绣花机生产制作的刺绣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实用消费品,如:服装,家居,装饰,鞋帽,窗帘,床上用品,玩具等等。亦可制作一些欣赏类其他工艺美术品图案。目前较为先进的电脑绣花机的刺绣制作工艺确实有较大的提升。它的刺绣范围甚至可以达到一米五十。它可以将机械程序的平绣、金片绣、绳绣、毛巾绣等融为一体。这无疑是一种高效的刺绣生产机械。其产品在消费市场应用中,确实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也吸引了一批创业者投入了这个领域。但是,电脑刺绣品是不能归入苏绣艺术范畴的。它的工艺特征主要体显在“技术”层面上。
二、电脑刺绣与传统苏绣的区别
传统手工苏绣,它与电脑刺绣不同,传统苏绣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明珠。它的针法技巧,在它的工艺流程中自由丰富的发挥程度,远远要比电脑机械刺绣精深。尽管有些国产电脑绣花机,它的机械技术参数里边,参进了部分传统苏绣的技巧针法,如平针、绕针等,但它仍然属于一种机械制造产品。而以鉴赏为主的苏绣艺术品,具有精细雅洁的特点,电脑刺绣是不能与它同日而语的。电脑刺绣的色彩配制上由于受机器本身及操作的局限性,远远没有手工刺绣那样随心所欲、丰富多彩。电脑刺绣的用线、质地与传统苏绣有很大区别。目前的电脑刺绣必须要用适合机器操作的强拉力的混合线。传统苏绣主要用的是蚕丝加工成的丝线,并且其它种类的混合线都可用于刺绣。假设电脑刺绣它的机械自动能力,它的工艺技术水准发展到了可以使用传统刺绣用的丝线、薄绢等质地材料,但是它的产品依然不能与高水准的苏绣艺术品相比,因为机器是规范性的生产,没有人脑的灵感。电脑刺绣一天可以生产制作大批量的同一产品。传统手工刺绣绣一幅作品则要较长的时间,一幅绣品需要数月甚至到数年不等。从上面这些基本特征来看,电脑刺绣尽管某些产品也可以归纳入工艺美术品,但它与传统苏绣存在着工艺上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在实际市场运作中,因利益驱动,经营者往往有意无意地把电脑机制刺绣品标为苏绣。有的利用价格优势大打“苏绣艺术”折扣。这不但蒙骗了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也混淆了两个不同性质的工艺品概念。这不仅给传统苏绣大众化产品带来了较大的市场冲击,而且也贬低了苏绣艺术品的信誉。
三、正确面对 正视现实
如何面对这种不对称竞争和市场冲击呢?笔者认为,业界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要正确看待和直面应对。作为生产销售电脑刺绣产品的一方来说,应该遵守职业道德,遵循行业行为规则,标明电脑刺绣本身的品牌和特色。实际上,以电脑绣充当手绣艺术品,在欺骗消费者的同时,也欺骗了自己;不但冲击和侵犯了苏绣的名誉,而且最终也损害了自己。事实上电脑刺绣完全有自己发展的市场空间。它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的打出电脑刺绣这块品牌,在市场上获得长足发展。作为传统手工苏绣的从业人员面对这样一种冲击也有必要进行反思。电脑绣欣赏类工艺品多以低价位的形式出现,通常混杂在价位低和质量大众化的低档次的苏绣产品中。也就是说,受到电脑刺绣冲击最大最直接的就是那些低端的一般化的苏绣产品。在刺绣行业中制作销售此类大众化的从业人员为最多,市场也最广泛,面对着大量电脑刺绣以艺术欣赏品的形态大量出现、充塞在工艺品市场上的状况,苏绣从业人员必须要正确应待。要么转行,或者被市场淘汰,要么拓展思路,摒弃自身的不足和短板。
电脑刺绣产品以工艺美术欣赏品的形态广泛的出现在各类工艺品市场上,与传统的大众化的低端的苏绣产品交汇在一起,互相竞争,互相冲撞。这种现象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业界从业人员不但要有一颗热衷的艺术心,还要有一个较有远见的经济头脑,寻求自己开发创新的基点,扬长避短,共同发展前进。居安要思危,况且不安的负面因素已经出现。我们广大刺绣从业人员必须认真探讨解决这一问题。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苏绣艺术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苏绣从业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它,发展它。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我们应当借鉴、吸收其它文化艺术的精华,不断地去探索、创新,创造出一个一个的新的亮点。
作者简介:
徐红叶,苏州镇湖人,工艺美术师。擅长绣制动物、花鸟、山水、人物。其刺绣作品在各地展览会上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