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明式家具 生产与发展 时代背景 创作启发
家具作为人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处于奴隶社会的夏商时期。在随后的几千年时间里,制作家具的工艺在无数工匠的手中不断成熟发展。在明代和清代前期,家具更是达到了其发展过程中的黄金阶段,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作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它取得的杰出成就与其时代背景密不可分,这也带给我制作家具时的灵感和启发。
说起明代家具,就不得不提它的源头——宋代家具。由于宋代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家具也随之得到了空前的普及与发展。宋代家具品种众多,质量优良。它整体偏向简素,不作过多的装饰,造型上以线为主,这些对明式家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创作《明式餐桌》时,我就明显感到明式家具的风格特征与宋代家具十分相似。《明式餐桌》造型简洁大方、比例匀称、稳健挺拔,是仿制明式家具的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发明了燕几(宴几),它由两只长桌、两只中桌和三只小桌组成,主要是供上层的贵族和文人雅士进食的时候使用。宋代的燕几可以任意组合,可聚可散,可长可短,纵横离合,变化多端,也被称为“七星”。宋人黄伯思绘画的《燕几图》明确制定了燕几的形制,即:“长卓一样二只,纵长七尺,可坐四人;横广一尺七寸五分,脚高二尺八寸。中卓一样二只,纵长五尺二寸五分,可坐三人;横广并脚同前。小卓一样三只,纵长三尺五寸,可坐二人;横广并脚同前。”我创作《山水人物罗汉床》家具的围板就采用了七拼式,每块围板上都雕有吉祥图案,气派大方。
二、资本主义的萌芽给予经济动力
宋代家具的发展给明式家具的兴起奠定必要基础,而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则给予明式家具的产生经济动力。
明代嘉靖前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杭地区的机户雇佣机工生产,形成典型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关系,这使得明代的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飞速发展。据《乌青镇志》记载:“乌镇与桐乡之青镇,东西相望。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十里以内,居民相接,烟火万家……地大户繁,百工之属,无所不备。”在这种情况下,家具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自然也会得到极大的发展。据记载,万历时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开列御用监的职掌是:“凡御前安设硬木床、桌、柜、阁及象牙、花梨、白檀、紫檀、乌木、鸡翅木、双陆、棋子、骨牌、梳栊、螺钿、填漆、雕漆、盘匣、扇柄等件,皆造办之。”由此可见,明式家具产业十分发达。
经济的繁荣在明式家具中的影响除了体现在品种多样性方面,还体现在纹样图案方面。明式家具的纹样有两种——吉祥意向与高远意境。其中,有着吉祥意向的图案纹样包括祥云龙凤、黄龙麒麟等,这些使得明式家具被打上了经济发展、市井文化的烙印。在我创作的《雕龙宝座》靠板上,可以看到几条龙腾飞苍天,吞云吐雾,寓意尊荣富贵,充分体现了世俗文化的特征。
三、社会变革的产生提高制作技艺
明代中后期,统治者制定的两项社会变革举措极为有力地提高了明式家具的制作技艺,促进了明式家具更进一步的繁荣。
第一个措施是开放海禁,这使外界的一些明式家具的材料——硬木得以进口到国内,也使得国内制成的明式家具得以出口到国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明式家具的生产,而激烈的竞争也使得工匠艺人们不得不提高制作技艺。第二项措施是“以银代役”,即工匠可以通过缴纳一定的银两,来摆脱每年固定的劳役。这一改革的实行,使得工匠艺人得到了更多的工作自由,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的提高。
明式家具的制作技艺被称为古代家具制作技艺的最高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精密巧妙的榫卯技艺来结合部件,二是家具的线条结构与人体弧度相适应。在制作《双狮太师椅》时,我就运用了这两个技艺,在两个木构件上采用的凹凸结合的榫卯结构;又注意太师椅的线条构造,让坐者感到十分舒适,同时能纠正坐者的坐姿。
四、文人学者的研究提升审美层次
工匠艺人精打细作,促使明式家具的制作技艺不断提高,而文人学者的研究则使明式家具由内而外散发着一股优雅的气质。
明末清初,大量文人学者参与了明式家具的制作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一定的理论书籍。当代学者许建平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明式家具,应该说都是家具中的精品。……技术之外,还有造型,都要讲究,文人的审美和需求慢慢就渗透进来。明式家具一直有艺术的基调,那就是文人参与。”
明代晚期,文震亨撰写了巨著《长物志》。在这本书中,他根据文人情趣和审美观念对所有家具进行了详细的评述,提倡简约雅致的家具装饰,反对“施金漆”、“雕龙风花草”等一味地繁缛精细,这一点对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制作家具时,将文震亨的观点视为指导,制作出来的成品往往造型大方、结构简练,我的作品《明式餐桌》就集中体现了这种风格。
清代前期,文人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同样表述了家具雅洁的重要性:“总其大纲,则有二语;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顺其性者必坚,戕其体者易坏。”除此之外,他还对家具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如主张家具多安抽屉,造立柜要多设隔板和抽屉、可以使用小巧隐蔽的铜饰件等等。在装饰方面,我采用李渔的观念,制作出来的家具如《博古架》,抽屉上的铜拉环小巧精致,既有审美性,又有实用性。
结语:
明式家具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并发展,它的辉煌成就在漫长的历史前进过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如今,我们在探究它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的同时,总能获得一定领悟与启发。
参考文献:
【1】《明式家具产生的时代背景》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9e855b1755270722192ef784.html
【2】颜亮 《许建平:文人传统对明式家具影响巨大》,南方都市报,2012,05(10):RB16
作者简介:
周雪英,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78年进入吴县红木雕刻厂,开始雕刻技艺生涯。三十余年,所作的雕刻作品,荣获多个金、银、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