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艺术创作无境界,作为一名核雕工艺者,创作每一件核雕作品,都会从中得到得体会 ,决定技艺的高低就在对热爱核雕和热爱金钱二者之间的把握。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传统的题材让核雕这门古老的技艺展现出了全新气象。“中国神龙”艺术运用在核雕上更体现出了这份非常丰富而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关键词:“ 中国神龙”艺术 核雕 技法 创作
‘龙’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产物。说它是艺术产物,因为它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超于自然的艺术创造,综合了我国人民的理想、愿望和智慧.、力量。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和升华乃至最后成为“中国神龙”,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以“中国神龙”艺术为题材创作在核雕上有很多的形式表达,具有自己风格,运用不同的雕刻技法创作不同形式的核雕作品,把自己的思想、气质、情感、审美凝聚其中,从而使塑造的“中国神龙”艺术获得新的灵魂。
在创作“中国神龙”艺术核雕时运用到技法是多样性的。所谓技法,就是核雕创作中手艺人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消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慰,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味,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核雕艺术创作中,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各种刀法,恰到好处的体现我们的创作意图。
技法之一[圆雕]: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刻,欣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核体的各个侧面(当然,要有一个主题的观看面)。这个雕刻技法在“中国神龙”题材的“九龙至尊”上发挥的恰到好处。雕刻时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前’面是主题观看面,分‘左’四条左侧龙、‘右’四条右侧龙,‘上’一条正坐龙、‘中’为龙珠、‘下’为海水,‘后’是九条龙的身、尾和祥云、山的结合。此雕法要求精而深,强调“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圆雕一般从全方“雕刻”,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和谐与融洽,只有这样,圆雕的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技法之二[高浮雕]: 高浮雕俗称三面看,指所雕刻的图案花纹高凸出底面的刻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高浮雕需选用饱满的橄榄核进行雕刻,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明快反差。此技法制成的手串“九龙戏珠”特有说服力。“九龙戏珠”是“中国神龙”艺术中最为经典的题材,顾名思义有九条神龙组成,取材于北京故宫影壁“九龙壁”,又结合宋浩霖教授绘画的“九龙图”。宋浩霖教授独创了兼工带写并和图案装饰融为一体的画龙技法,在线的绵延、力的绵延和气的绵延中彰显“中国神龙”的魅力和风采。“九龙戏珠”运用了九种不同形态的表达方式。“龙攀云山”、“火龙喷焰”、“水龙出海”、“雕龙含珠”、“神龙捧珠”、“降龙吐珠”、“升龙踏浪”、“行龙戏水”、“坐龙威严”九种姿态。加上利用神龙四肢“后蹬爪”、“亮掌爪”、“攥云爪”、“着地 爪”、“前伸爪”、“凌云爪”的变化。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有稳定”,从而增添了九龙的艺术情趣和视觉美感。高浮雕制作的“九龙戏珠”无论是单一个看还是整体一串欣赏都能看出弹力和张力,在圆浑中表现了回环贯通、一气呵成的宏大气魄。刚与柔,虚与实,疏与密,急与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技法之三[浅浮雕]:浅浮雕是与高浮雕相对应的一种浮雕技法,所刻的图案和花纹浅浅地凸出底面,即雕刻较浅,层次交叉少,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浅浮雕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写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核雕创作“神龙”艺术中的“龙的传人”和“龙凤呈祥”就运用了此技法。设计“龙的传人”图案是要选用很上等的橄榄核,雕刻面要正,宽度要宽,这样的材料雕刻更能体现出浅浮雕的艺术感。图案为一条神龙与祥云、水浪相结合,中央团坐着一个孩童,浅浮雕就运用在龙身和祥云、水浪上,以背景形式显现出来了龙头和孩童之间的艺术美感,从而把“龙的传人”的意义表达到位。“龙凤呈祥”是以“龙”和“凤”两个图案设计在两颗形状大致相同的橄榄核上。“龙”设计降龙的姿态和龙珠、祥云结合,“凤”设计成抬头的飞凤,虽设计成两个核进行雕刻,但在制作时注意到的就是要“龙”“凤”相呼应,两者眼神相注视。运用浅浮雕的技法让“龙凤呈祥”要表达的“和谐、祥瑞、美满”的意义更贴切。
技法之四[透雕]:透雕大体有两种:一是在浮雕的基础上一般镂空其背景部分,雕穿核壁。二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刻。核雕的镂刻是创作的最关键阶段,因为核子内壁结构复杂,一旦破坏易造成核的开裂。故要求施刀的功力、线与面的处理以及各种造型手段的变化,都必须切服从材质的稳定性,要使意、形、刀以及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成为盈盈珍品。在此技法的运用上创新出了“中国神龙”艺术“云龙九现”。说到创新,“云龙九现”的制作是在有些凹凸不平的核上设计的,是脱离了常规。在核的本身造型上设计,凸的地方设计成龙头,雕刻出的龙更显威武,凹的地方刻龙身穿梭在祥云之中并且以透雕进行制作,云层在透雕下形成层层叠叠,以想象空间来欣赏此技法制作效果。
其他技法[平雕]、[微雕]:[平雕]又名阴刻,在各种雕刻中,[平雕]是最为省工的一种,但是真正能够刻得出神入化,将画面设计得典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微雕]是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结合[平雕]和[微雕]来刻核雕作品的落款是最为常见的。
“中国神龙”有着东方美的民族艺术之魂,已渗透了整整30个世纪,那翩若惊鸿、矫健腾舞的艺术形象,使我们领悟到很多美学上的道理。有着浪漫主义之美,既有适度的夸张又有理想的幻化,夸张得度,恰到好处;又有飘逸腾舞之美,恰是在虚实之间,太虚,缺乏生命的依托,太实,缺乏想象的灵度。在大自然禽兽的优美部件汇聚起来,在繁复中求得统一,在多彩中求得和谐,恰到好处。“中国神龙”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艺术魅力,其艺术生命是长存不朽的。核雕艺术之所以深受历代收藏者和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是因为小小的核雕天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境,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叶志明 著 《吴中绝技. 中国核雕》 上海文艺出版社
【2】.徐华铛 著 《中国神龙艺术》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徐华铛 编著 《中国传统题材造型. 神龙》 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陶美华,工艺美术师。 1979年出生于舟山村工艺世家,初中毕业随父亲学习红木雕刻。在多位核雕前辈的指点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学习,使核雕艺术创作展现出了自己的风格。作品秀美端庄,繁简俱佳,传统而具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