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扬州作为我国玉雕工艺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4000年前的夏代,发展至明清时期,琢玉技艺空前提升,致以“扬州工”美誉名闻天下。而今将“扬州工”发挥到旅游产品的玉器开发中,让更多来扬游客以及群众所拥有。
关键词:玉雕 扬州工 旅游产品 玉器
我国的琢玉工艺源远流长。据有关资料称,至今已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将玉石琢成礼器、制器、乐器和各种装饰品,或供奉于庙堂,或佩戴于身上,广泛应用于祭祀、朝聘、会盟之时。从汉代起,扬州就有了小件装饰品和中件欣赏品的生产,民间更广以玉器小件作为佩饰用品。到明末清初,扬州的琢玉艺术水平有了空前的提升,生产规模和作业能力之大,能工巧匠之多,均堪称全国之最,以至能以“扬州工”的美誉名闻天下。长期以来,人们将玉器视作一种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标志着高贵的身份,形成了“君子必佩玉”的风俗,世代传承,至今不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发展,扬州作为一个文化古城,也进入了城市历史上新的辉煌时期,中外旅游者纷至沓来,为扬州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好商机。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扬州旅游市场上,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不多,尤其是带有纪念意义的体积较小、价格较低的旅游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对于有着在扬州以至全国玉雕行业规模企业的扬州玉器厂来说,这也是一个强劲的市场机遇。其重要表现之一,就在于开拓玉雕旅游产品上。
诚然,扬州玉器厂历年来曾生产出不少艺术水平很高的玉器产品,有的被作为国家珍宝收藏,有的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是每一个玉器厂职工都为之自豪不已。但是,一切文化活动归根结底都是经济活动,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在目前的形势下,不重视旅游产品的开拓,显然是不妥当的。
首先,就目前的玉器市场而言,白玉、翡翠高档材料的紧缺已经逐渐成为妨碍玉器生产的“瓶颈”问题之一。扬州玉器厂固然不应放弃一些大型玉器产品的生产,但充分利用大型玉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碎料,使之“变废为宝”,产生应有的效益,已是全厂职工为之焦虑的问题。可喜的是,运用电脑雕刻生产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小件玉器产品),既可以考虑批量生产即一式多产,也可以安排因材生产即一式一品,因而它正是合理解决材料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每个来扬旅游的人,都希望能够购买到一些对此行能产生美好回忆的纪念品。扬州深厚的人文底蕴,尤其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如五亭桥、白塔、文昌阁、棲灵塔、二十四桥、扬州火车站等;在扬州历史上对外交流的代表人物,如鉴真、普哈丁、马可•波罗、崔致远等;对扬州的知名度产生重大影响的著名诗人学者和历史人物,如杜牧、李白、董仲舒、欧阳修、苏东坡、史可法、扬州八怪、朱自清等;扬州历史风情传说中的人物和动植物,如琼花、瘦西湖游船、四相簪花等都可以成为玉雕旅游产品的主题,更可贵的是如此众多的作品主题,则可以为产品的设计和更新提供不竭的资源。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青年玉雕人才的培养,已经引起全厂从领导到普通职工的重视,而旅游产品的开拓发展,对玉雕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各个岗位提供了一个练兵和提高的途径,成为切实解决的人才梯队化建设问题的珍贵空间。
还有,扬州玉器厂曾经制作过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高毅进分别设计的《白菜》系列和《宝鼎》等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的作品,均以高度的艺术水平令观赏者无不赞叹。这些作品也可以考虑缩小尺寸,制作出旅游纪念品进入市场。这样,既可以扩大影响,提高扬州玉器厂的知名度,又能满足广大旅游者的欣赏需求和购买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扬州玉器厂成立近六十年,产品集南秀北雄于一体,形成了强烈的地域特征。“天下玉,扬州工”已得到了海内外爱玉玩玉藏玉人士的共识。近年来,受玉石资源开采量及收藏量大的状况影响,玉石价格飞速上涨,已不是普通消费者所能承受,怎样让更多人士通过收藏玉器来认识这一具有7000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瑰宝,是我们玉器人考虑的一个课题,“大改小、小改精、公改旅”这个独特的思路,化解了原材料稀缺的瓶颈。玉镶金这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品种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通过调研,礼品公司设计人员开发了一系列个性化佩饰、挂件产品。2014年,多品种、多样式系列化的玉镶金制品将成为新礼品公司的主打产品。必将通过扬州玉器厂分布在全国各地区的门店展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让扬州玉器厂这一中华老字号焕发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扬州工艺美术志》扬州工艺美术工业局 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10月第1版
作者介绍:
周雨,男,1969年生,江苏扬州市人,工艺美术师,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春梅,擅长制作人物、山籽雕及大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