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扬州是我国玉器生产的重要基地,而山籽雕是我国传统玉雕的名品。如何将玉器山籽雕打造成扬州工艺美术的名片?山籽雕作为具有特色的琢玉技艺,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产品标准,并在行业内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扬州 玉器 山籽雕 产品标
扬州是我国玉器生产的重要基地,山籽雕是我国传统玉器制作中独树一帜的名品。其特点即在于它能保留和利用天然玉石的优美外形,巧妙安排成山势,并因色设物,随形施艺,合理避让玉石的裂印、瑕疵,去脏遮绺,汇聚人物山水、亭台楼阁、珍禽异兽、树木花草等于一座玉山之上,并通过立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的运用,精心地施以顶、撞、勾、彻,由外而内地逐渐推进,再由内而外地逐渐细琢,形成层次重叠、气象万千的画面,令人产生目不暇接之感。观赏者缓步绕玉山一周,细心品味,便如见一幅国画长卷,首尾衔接,周而复始,过渡自然,产生深远的意境,绵长的韵味,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所藏的清代扬州制作的《关山行旅图》等六件宫廷大型玉器中,就有四件是山籽雕作品,其中尤以《大禹治水图》(全名《密勒塔山大禹治水图》)最为气势磅礴。此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逾万斤,被称为我国“玉器之王”。此玉山在山林重复、洞壑幽深的背景上,刻画出众多工匠在大禹率领下,不畏艰难劈山引水,兴修水利造福世人的恢弘壮丽场面。从整体到细节,都显示出激荡人心的艺术效果,故得到清高宗乾隆的高度重视,并御笔为之亲题了《密勒塔山大禹治水图》诗一首以及注释共1700多字,与图章款式一起镌刻于玉山上端。从选料、设计到刻字完成,共耗时十年之久。
《大禹治水图》等山籽雕作品的制作成功,标志着清代扬州琢玉工人娴熟的玉山雕琢技巧和高度的艺术造诣。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自道光以后,清朝社会经济衰退,扬州玉雕业亦随之式微,山籽雕技艺逐渐失传。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扬州玉雕业又开始复苏。到20世纪后期,特别是1980年以后,扬州玉器生产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作为这一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传统的山籽雕产品在扬州玉器厂得到了恢复。
恢复生产后的扬州山籽雕产品,不仅传统的山籽雕技法、风格,如立雕、浮雕、镂空雕相结合,内雕和外雕相结合,玉料外形、色彩的自然美与题材、内容的巧妙结合得到体现和继承,而且特别强调以多层次、大场面刻画出人与景物的紧密结合。这段时期先后设计、制作的山籽雕产品有《月下朝圣》、《三星对弈图》、《聚珍图》、《大千佛国图》等,标志着扬州山籽雕走上了新的健康发展之路。
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设计,1986年制作完成的碧玉山《聚珍图》,以中国著名的佛教石刻艺术为题材,以端庄凝重、气势非凡的世界第一大佛——乐山大佛为主体,将大足、龙门、云冈的几尊佛像,分别置于玉山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对应位置,显得壮伟慈祥、神采奕奕,与主体大佛相呼应。佛像四周围以高山峻岭、瀑布飞泉作衔接勾连,以云雾缭绕、佳木芳卉、飞鹤翔鸟作烘托,间以寺院楼台和苍松翠柏,构成一幅深邃幽谧的福地仙境景象。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委会的专家们评议《聚珍图》为:选材之绝,构思之巧,造型之妙,工艺之精,手法之奇,均超过故宫《大禹治水图》,此玉山现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白玉山《大千佛国图》是继《聚珍图》之后,于1990年雕成的又一座大型玉山,由著名设计师钱磊、曹茂亭设计,高80厘米,宽80厘米,重473公斤。该玉山以佛经内容为题材,塑造了83尊体量大小不等,姿态神情各异的佛像,在构图上分别主宾,层次分明,布局严谨,在人物组合上个性突出,注意对比,场面生动。整座玉山散以翠柏苍松、水帘瀑布、奇花异草、云蒸霞蔚作点缀,仙乡与野趣相映成趣,内容上以佛教经典与世俗风情相结合,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相结合,堪称汇集众多人文内容与自然景象的艺术珍品。该玉山也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聚珍图》、《大千佛国图》等国家级山籽雕作品的相继问世,标志着扬州山籽雕的艺术春天已经到来。
进入本世纪以来,扬州玉器厂坚持“精品战略”,勇攀玉雕技艺高峰,又一批山籽雕新作脱颖而出,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设计的黄玉山《潮音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春梅设计的白玉山《罗汉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建元设计的黄玉山《岱岳揽胜图》,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汪德海设计的《女娲补天》等,以其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形象生动,充满文化气息,又一次震撼了全国工艺美术界,得到广泛的好评,并分别获得西湖博览会特等奖、“天工奖”金奖和西湖博览会金奖,玉缘百花杯金奖,又一次为扬州玉器增添了异彩。
纵览古今中外的著名城市,都无一例外地将本城市的特色、特产和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名片”,向外界传递信息,显示实力,昭示希望,不断增添外界对该城市的向心力和执着追求;同时,向城市内部发布消息,张扬活力,鼓舞市民对所在城市不断增添归属感和自豪感。对于扬州这座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来说,理所当然地需要有一些“名片”以体现它的卓越不凡之处,而以号称“东方艺术之最”的玉雕技艺,尤其是山籽雕技艺作为扬州工艺美术的名片,应是一种明智的举措。只是,要想将山籽雕打造成扬州工艺美术的名片,扬州玉雕行业还有待做大量的工作:
一、 有计划地培训出一支技术精湛的山籽雕制作队伍
近时期以来,由于扬州玉器厂等规模玉雕厂家的山籽雕作品在全国同行业的产品评比中连连获得大奖,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影响,刺激了不少玉器厂家的创造欲望,以致形成了有的并不具备山籽雕生产能力的厂家也勉为其难地参与到山籽雕生产的行列中来。然而,山籽雕毕竟是玉器产品中高层次的综合性门类,并非人人有了积极的愿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一蹴而就。如果不切实际而盲目上马,其结果只能是鱼龙混杂,对有的厂家来说甚至是劳而无功,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玉料资源,而且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这种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做法是绝对不可提倡的。
每个玉器厂家的领导都认识到:工艺美术产品既是一种物质财富,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一种精神财富,属于艺术的范畴,作用于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领域。因此,它是生产工艺与美学艺术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种生产形式。这一点,在山籽雕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中体现的更为突出。
为了有效地提高山籽雕产品的艺术水平,我们提倡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开展人才培训。一方面,可以依照传统地玉雕行业技艺培训方式,以师带徒,师傅口传心授,徒弟边学边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可以选好苗子,送到工艺美术的专业学校进行系统的课堂教学,以期培养出既有艺术理论基础,又有操作实践经验地新型玉雕技术人才来。鉴于山籽雕是一种文化含量较高地工艺美术产品,还提倡每一个操作人员都要读书学史,工厂也要定期为他们举办辅导讲座,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以便能较好地理解和体现设计人员地艺术构思,使产品中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一草一木都“活”化起来。长此以往,潜移默化,扬州的山籽雕产品定然能呈现出百花争妍的艺术风格。
二、 有理性地梳理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山籽雕设计选题
有资料表明,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所藏的四件扬州山籽雕作品中,除《丹台春晓》的设计者方琮、邹景德外,其它的三件,如《关山行旅图》系由著名宫廷画家全廷标设计;《大禹治水图》是由乾隆亲自选用宋人所画的《大禹治水图轴》为蓝本、由宫廷造办处、如意馆设计的;《会昌九老图》是由宫廷画家艾启蒙设计的。由此可见,一些艺术水平高的传世之作,其设计过程都是十分严谨的。古人的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提倡和仿效。目前扬州山籽雕产品存在着的鱼龙混杂现象,应该说与不少厂家缺乏这种创作态度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如果我们要把山籽雕产品打造成扬州工艺美术的名片,首先就要提高山籽雕产品的艺术水平,把好设计选题这道关。
扬州是我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2500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扬州灿烂的文化,积淀了丰厚的历史遗存。直至目前,扬州市区仍遍布着兼有南秀北雄风格的园林、曲径通幽的街巷、古朴深邃的老宅,传承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巨大的扬州学派、扬州八怪画派、广陵琴派等;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已被列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扬剧、扬州评话、清曲、弹词、剪纸、漆艺、玉雕、雕版印刷、盆景等,已经被公布列入了中国和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博览城”系列工程,正进一步对扬州的文化古迹、名人故居、特色街巷进行了解读;扬州还先后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荣誉,秀美、和谐、精致的城市风貌,为我们创作山籽雕精品提供了大量的选题素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邀集扬州的文化、园林、历史、建筑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同工艺美术的大师们一道,定期召开山籽雕题材的研讨会,一起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文化品味,通过互相取长补短,理性梳理素材,大力挖掘山籽雕产品的创作题材;同时,要加强题材实施的计划安排,做到完成一批就要提高一批,实施一批还要准备一批,不仅能使山籽雕创作素材的积累丰富起来,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扬山籽雕传统工艺流程中的“相玉”做法,真正做到量料取材、因材施艺,保证玉料能够物尽其用。
三、 有针对性地制订切实有效的山籽雕产品标准
常言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具有特色技艺的玉器行业来说,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地方性产品标准,使原本无序的市场竞争变得有序化,使扬州玉器厂等规模厂家的成功经验可以让全行业共享,使扬州目前有些还处于作坊式的小厂家能够在产品标准的指导下得到科学发展,进而使全行业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喜人景象。2013年由扬州玉器为主体,牵头全国几大玉器制作流派代表厂家,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制订的《玉器雕琢通用技术要求》正式被国家通过并颁布实施。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以后,大家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全行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顿时焕然一新。此标准已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分别在全省及全国推广实施。
当然,在制定《玉器雕琢通用技术要求》后,还要统一各相关方面的认识,要真正做到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在此基础上,要坚持科学分析,对扬州以往山籽雕生产的经验和教训,都要一一加以深入的研究和比照,特别是要从中排找出一些规律性的原因和道理来,使各相关方面在执行产品标准的过程中,生产效益和技术实力都能有所提升;要坚持实事求是,既要切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又要放眼未来,使标准具有可行性;在山籽雕产品标准中,强调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对全行业的服务功能和制约功能,使各相关单位都能从实施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并心甘情愿地付诸实施。可以相信,山籽雕这张工艺美术名片,通过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会推进扬州工艺美术行业的合作、创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大观》凡奇、共工编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3年11月第1版
作者介绍:
周雨,男,1969年生,江苏扬州市人,工艺美术师,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春梅,擅长制作人物、山籽雕及大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