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仿古玉器的制作及其意义

[日期:2014-05-1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仿制古代玉器的创作由来已久,其做法始于宋代,兴盛在明清时期。明代的仿古玉器以小件器物和瑞兽等为主,琢玉艺人仿制古玉可“伪乱古制”,从而“每得高值”。清代仿古玉器的生产发展则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乾隆年间,由于乾隆皇帝的提倡,加之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仿古玉器分为伪古彝器和鸟兽两大类,其中以仿商、周的器物最为典型,仿制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忠实于原器的制作;一是将商至战国历代器型、图纹融合于一件作品中。从宋至清代的仿古玉器的发展充分反映了我国行之已久的复古思潮对于玉雕工艺的重要影响,而此影响之于艺术,则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从而成为玉雕艺术遗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仿制玉器在当代玉雕界也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其技艺创作、市场价值都是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仿古件 传统 技艺传承 市场价值

 

  仿制古代玉器的创作由来已久,其做法始于宋代,兴盛在明清时期。明代的仿古玉器以小件器物和瑞兽等为主,琢玉艺人仿制古玉可“伪乱古制”,从而“每得高值”。清代仿古玉器的生产发展则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乾隆年间,由于乾隆皇帝的提倡,加之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仿古玉器分为伪古彝器和鸟兽两大类,其中以仿商、周的器物最为典型,仿制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忠实于原器的制作;一是将商至战国历代器型、图纹融合于一件作品中。从宋至清代的仿古玉器的发展充分反映了我国行之已久的复古思潮对于玉雕工艺的重要影响,而此影响之于艺术,则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从而成为玉雕艺术遗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仿制玉器在当代玉雕界也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其技艺创作、市场价值都是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

  一、 仿古玉器是对传统玉雕工艺的诠释、继承和创新

  对于“美石”的加工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了相关活动,在不断制造各种样式的装饰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玉加工工艺。随着社会管理的进步以及社会阶层的复杂化,玉的用途也因之扩大:首先,由于玉本身珍贵的价值,其被赋予象征意义,用以代表权力;其次,玉制品的形式也日趋繁多,题材涉及花卉、动物、人形等诸方面,艺术化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情形和心理愿望;再者,玉器的加工工艺也不断成熟完善,不但注意到风格的变化与个性的宣扬,还从俏色、线条处理、造型设计等方面改革创新,提炼出经验;最后,玉器由于其特殊的材料性质和珍稀的价值而成为修身的标准和个人品德的象征。

  作为几千年传统文化,古代的玉器品类众多、积累深厚、命题广泛、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这些都为今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仿古玉器的创作正是对于玉雕传统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在制作仿古玉器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于古代技艺有了进一步深入的认识,有利于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有利于将传统工艺的精华吸收到当代玉雕技艺中;另一方面,对于研究古人的审美情趣、玉雕风格、个性风采以及时代文化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此意义正是我们加深玉文化探索,补充古代社会文化状况分析的重要构成。唯有从学中领会,并“时而习之”,才能提高当代玉器创作的水平。

  二、仿古玉器创作具有独立的技艺传承和创新模式

  仿古玉器在玉雕创作天地中有其独特的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仿古玉器的风格表现上,时下的作品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仿制的玉器并非仅仅追求形似,而是力争神会,无论属于何种风格,是粗犷古拙还是精致典雅,无论属于何种年代,都不失其本来的风采。我的作品《府上有龙》就是根据这一思路进行创作的;一则通过古玉器的设计方式,用简洁明朗而精练的手法,随形设计玉件。创作而成的玉件朴实典雅,有天然灵动之感。

  其二、在原料的运用上,古代玉器所涉及的材料并不复杂,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玛瑙、岫玉、黄玉、水晶等等。这就给仿古玉器在原材料的选取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一些本身质地偏差、色泽不纯的玉料正有了“用武之地”,可谓“物尽其用”,是充分运用原料的体现。

  其三,在造型设计上,其构造原理包括:审形度势,借助于形态立意,随附于形态雕琢,巧色的灵活运用等。我在设计作品《龙马精神》时,运用这些古玉的基本施艺方法,在避免影响到艺术造型的基础之上,尽量少作雕琢,使玉石自然成器,形成有古玉所特殊持有的朴实大气、华而不俗、灵动有致的效果。这种创作的思考即是基于在仿古玉器的技艺中融入了对古代玉器风格的理解。有些传统的作品题材如佛、瑞兽、山子雕,都是随形施艺的典型案例。

  其四、仿制古玉器突出的一点就是“仿”字,但这绝不是单纯的“依葫芦画瓢”,其要求不仅是造型、题材、纹饰、技法的细致模仿和神韵沟通,而更为困难的还是色彩的相像或相近的处理。在仿制古玉器之初的宋朝时期,玉雕艺人采用做旧的方法以凸显玉器的古朴自然。之后,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艺人们创造了两种加色方式:一种称为加温法,就是所谓的“溅色”,第二种即是氧化法。氧化法的具体做法是将生铁粉和玉器一同氧化,生铁粉氧化后会使仿制玉器上呈现出铁红色,给人以古色古香的艺术美感。氧化的方法在清朝时期颇为盛行。但仍然不能有效解决色彩仿古的难题。

  当代的解决之法首先是尽可能选用璞玉上的天然色泽,另一种方法则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达到加速玉器表面氧化的反应,使之形成旧色层。然而,这并不是色彩仿制方式的止步,一则利用玉璞旧色便存在于雕琢部位难以调和的困境,二则使用人工染色又不如天然色彩那样美观自然。因此,对于色彩仿制的方法将会有进一步的完善改进。

  总而言之,在仿古玉器的创作中,应熟练掌握技艺传承的来龙去脉和独特性,并依此思维开辟仿古玉器制作的创新之路。

  三、 仿古玉器具有独特的市场经济价值

  仿古玉器在当下的玉器市场中占据有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也在影响着扬州玉器的营销战略,主要包括:

  (一)买方市场对于古玉的强烈需求。如今的国际市场,古玉商情始终兴盛不衰,消费者对于精美古玉的追求欲望非常旺盛,究其原因:古玉不但有“古董”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其永恒的艺术价值。因此,仿古玉器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是符合于时下买方市场的需求导向的。

  (二)玉石原料日益短缺的现状。建国以后,扬州玉器的技艺得到了不断发展,生产重点也集中在时作新玉上。但是由于我国现在高档的玉料日益短缺,必须对原料进行更深入、更充分的利用。那么,质地偏差的玉料便有了“用武之地”,加之仿古玉器对原料的要求相对较低,使得生产仿古玉器具备了客观现实需要,有助于解决玉料日益昂贵、短缺的现状。

  (三)扬州玉雕具备仿古玉器制作和创新的基础。扬州玉器厂自1986年便着力于研究和探讨仿古玉器的雕琢,对于仿古玉器的历史研究、技艺传承、工艺创新等都具有深厚的积累,具有仿古玉器制作和工艺创新的基础,其生产的仿古玉器诸如动物、人形等等,丰富多彩,各具风韵,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和消费者的好评。

  综合而言,仿古玉器可以看作是玉雕行业中的“朝阳”,其潜力不可估量。我在仿古玉的创作过程中不仅关注于工艺发展和市场价值,还注重探讨其对玉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士奇.《中国玉文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

  【2】 杨光.《玉器创作:复古但不会回到过去》.艺博网,2011

  【3】 杨光.《浅谈青铜器对玉器设计创作的价值》.艺博网,2011

  【4】 金明.天禄琳琅.《扬州玉雕艺术》.河海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童禹,男,1990年出生于扬州,助理工艺美术师,玉雕技师,2008年毕业于扬州玉器学校,同年进入扬州玉器厂工作,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毅进先生,从事玉雕工作7年,擅长花鸟杂件的雕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