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鼎天下》精品工艺摆件的创作历程

[日期:2014-05-1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在工艺美学上,鼎是稀世之作,从文化考古角度分析,鼎是我国青铜器时代的集中代表,从铸造工艺技术上看,鼎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明的时代。在今天,鼎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仍然是权贵的象征。《问鼎天下》精品工艺摆件的研发思路正是以鼎为设计载体,将现代气息浓烈的人造水晶与淳朴古韵的红木两种材质完美结合,从传统特色纹样中寻找设计灵感,将人文精神、社会诉求和艺术创新三者提炼创新而成。

 

  关键词:鼎 水晶 红木 工艺品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三足,两耳,通常刻有精细的纹饰。鼎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牺牲,而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等权力象征。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起源于禹铸九鼎的传说。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问鼎天下》精品工艺摆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鼎的历史意义及深刻内涵。以“鼎立中华·传世之作”为设计灵感,选取品性最为锐利的施华洛世奇级K9水晶和赋有灵性及睿智的红木相结合,造型以鼎为主体,把传统意义鼎的形态进行创新,从新赋予了水晶和红木新的表现形态,打破了两者固有的表现形式,为工艺品行业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和发展思路。

  《问鼎天下》精品工艺摆件,系我司开发自主专利产品中的一个代表产品,它的开发不是一蹴即成的,是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的:

  一、确定创作主旨 精选材料

  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首要的是确立创作主旨。在发散思维过程中,我们把目标锁定在了从古自今我国经典代表文物上,经过多方论证和考究,我们最终确定了以“鼎”为题材。

  鼎立天下之间,服四海苍穹;鼎为重宝大器,鼎乃尊贵权利之器,立足稳重之象,更是一种精彩象征。古人强调天地方圆学说,方是世间万物不变的根基,圆是运行于发展变化中的机理。正是方与圆的美妙结合实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带给我们对人生的永恒的思考与求索。为商之道,主张方圆结合,包容天下,以“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创纵横乾坤的锦绣天地。自此,鼎是最好的载体。

  题材确定了,接下来就是挑选恰当的主材料。因为一种设计思维的体现,材料的选取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一件作品的理念、形态、价值等全方位的呈现。首先我们想到了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的结合,但大千世界,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千万种,挑选其中的两三样来搭配,一要符合设计主旨,二要工艺能够实现,这就很困难。

  在经过一个星期的探讨和多方论证后,我们最终确定了青花瓷、水晶、红木三款材料。到底是三者融合还是两两结合?青花瓷、水晶和红木三者结合,载体较多,会互相抵触,突显不出各自的优势;青花瓷与红木结合,鼎的厚重感和根基不牢,无法突显鼎立的寓意;而青花瓷与水晶结合,现代感气息过于浓烈,没有了古色古韵;最终我们考虑将水晶与红木结合,底座以红木为主体,沉稳而厚重,上面以水晶为主体,红木托起水晶,把水晶的晶莹剔透完美展现,用能衬托出红木的沉稳,可谓相辅相成,相互映衬。

  二、全新制作工艺 打造新型精品

  《问鼎天下》精品工艺摆件的打样生产,有别于其他常规工艺品,它需要经过几道工艺制作。因为水晶和红木是可拆分的两个整体,水晶是放入红木支架上的,而红木随天气和季节的变化会存在一定的热胀冷缩现象。自此在确定尺寸时尤其要注意。两者相差的一个误差范围的把控至关重要,稍有失误就会出现水晶放不进去或是水晶放进去过松。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亲自下工厂监督打样,并根据样品及实际情况计算出合理的误差范围,及时调整设计图稿,以求把产品合理化、精细化、标准化。

  水晶的种类分很多类,我们精选K9料人造水晶,该水晶已达到宝石级标准,氧化铝含量高达24%,剔透无暇,更能凸显红木的底蕴。

  而红木材质我们精选密度最大的大红酸枝,且大红酸枝木纹颜色是中国人普遍认可的红木色,更加厚重。

  红木与水晶结合创作的工艺品,其造型特点独特,这在工艺史上是一项创举。

  三、创新传统工艺 改变思路第一位

  《问鼎天下》精品工艺摆件通过研判、创意、制作等一系列规范运营并成功开发,使我充分认识到创新对传统工艺发展的重要性。传统工艺发展必须要将传统中的精髓提炼出来,紧紧结合现代设计元素,并以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为导向。只有这样传统工艺才能以崭新的姿态走进现代人们的生活中,使得富有特色的传统工艺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问鼎天下》精品工艺摆件刚柔相济,简洁大方,达到了艺术和实用价值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当今工艺品界“新中式文化”的代表佳品。一经面市,就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订单,目前产品已远销国内外,深受外国友人及同胞的喜爱!

  《问鼎天下》精品工艺摆件的成功开发,体现了人们对人生的美好追求,表达出犀利睿智的思想感情,这必将成为“工艺品界”一道独特别样的风景。

  参考文献:

  【1】《考工记》译注者闻人军,发表于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2009年5月第二次印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

  【2】丁亚平 《艺术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3】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 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9年出版

  【4】李砚祖《造物之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出版

  作者简介:

  朱路,男,1989年生,品润艺术馆设计主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