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画与发绣装裱艺术

[日期:2014-06-1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书画装裱是我国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它对保护和收藏历史书画、书籍、碑帛等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书画装裱工艺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而在书画装裱工艺传统基础上衍生的发绣装裱工艺,较之书画装裱更具复杂性和艺术性。发绣装裱工艺作为发绣艺术作品的三大要素之一,为发绣艺术的传承、发展、提高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笔者以三十多年书画及发绣装裱的实践,阐述了书画装裱重点和发绣装裱的技艺特点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书画 发绣 装裱 工艺 特点

 

  我国的书画装裱艺术是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是举世公认的东方瑰宝,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书画装裱。到了隋唐,书画装裱已具相当水平。宋朝书画装裱艺术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宫廷画院设有专门从业的作坊,制定了装裱工艺的等级和格式,从此这种工艺就成了一种独特的行业,流传到民间,使民间书画家的作品得以保存至今。

  我国的书画装裱工艺,自古以来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限于口传手授,尤其对于关键问题视为江湖秘诀遂讳莫如深,一直缺乏全面系统的工艺流程即相应的标准,而今,我国装裱行业繁花似锦,十分需要在总结汲取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将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学加以整理,以便更高地满足广大书画收藏家、博物馆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潜心探索,结合本人从事书画及发绣装裱的实践,阐述利弊,挥精索奥,从书画发绣装裱工艺的几个难点环节做一点论述。

  一、书画及发绣装裱的艺术价值

  书画装裱是我国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它对保护和保存历代书法、绘画、书籍等珍贵民族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古人云:“装璜者,书画之司命也。”至今仍为至理名言。而书画装裱更是一门艺术,尤其对我国的书画、发绣作品来说关系极为密切。俗话说的“三分画,七分裱”有些夸张,但由此可见装裱对于书画艺术作品的重要。所以中国的书画作品如不经装裱,就不能算是一件完整的作品。若把书画作品比作红花,那装裱就是扶持红花的绿叶,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艺术欣赏效果。由此可见,装裱直接关系到书画的生命和价值。一个好的裱件,必然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对一个装裱师来说,不仅要求有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经验,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这样看来,书画装裱工艺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在吸收和借鉴传统装裱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创造出既有传统工艺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和艺术情趣的作品,进一步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装裱,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书画装裱由许多工艺流程组成,而装裱好的作品是最后供人们观赏的面貌和艺术效果,因而也是最能体现装裱工艺的艺术性,它的优劣、成败与否,就不言而喻了。我相信书画装裱工艺的发展,为传统和现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一定的交流和借鉴作用,而发绣装裱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艺术。

  二、发绣装裱与国画装裱的不同之处

  发绣装裱的工艺,与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工艺有相似之处,但由于绣品底料和刺绣材料的特殊性,与装裱书画相比要复杂精细得多。

  装裱发绣分共分两大类:①双面绣;②单面绣。而单面绣可装裱成册页、镜片、立轴、手卷、悬挂墙面或卷缩收藏。

  1、款式。根据绣品形式和图案的尺幅,选择装裱册页、镜片、立轴、横批、手卷,一般情况下,册页、镜片稍加选好的锦边,搭配适合画面颜色镜柜悬挂即可,立轴、横批、手卷选择适应的镶料,再根据绣品的尺幅,搭配装裱形式,更重要是便于收藏和展览。

  2、配色。发绣装裱的辅料通常以宋锦、色织锦、耿绢为主,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发绣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来定夺,选用什么样的镶料及色调要看发绣作品画面的整体图案,通常情况绣品图案色调比较鲜艳,亦不宜搭配冷色,应以暖冷中间色加以协调,而墨绣作品配色应选用淡雅一些,这样才能突出其发绣作品的主题,真正烘托出发绣作品的艺术价值,又要展现整体协调统一,既不要对比太强烈,也不可完全协调一致,一定要相辅相成。无论是冷与暖、深与浅都应达到对比和谐统一,处理好发绣作品配色主次关系,能使绣品锦上添花,熠熠生辉,这些都是与传统书面装裱的不同之处。

  3、镶接。发绣作品有它的特殊性,不同于书画作品绘制在绢料及宣纸上,发绣作品它是在塔夫绸上一针一线绣制而成,在装裱裁方时会切掉绣品多余已绣的部分,这样就会使绣制的作品头发暴露向上,影响绣品的整体效果,所以在镶接时要将配选好的镶料接在绣品的正面,四周镶缝应控制在0.25厘米之间才显美观得体。

  三、发绣装裱的程序

  装裱程序。单面发绣作品的装裱,除准备工作之外,大致分为以下工序:

  1、检查绣品。对发绣作品绘稿,刺绣逐部位全面检查,对漏画、漏绣等问题及时修正。

  2、去渍、清洗。对绣品上发现的污渍即时处理,通常情况下可以肥皂、去污精、航空汽油等去除污渍,污渍较难处理时,可考虑适当增补画面来掩饰。主要用排笔沾水在整幅绣品上均匀刷水,然后用棕刷精心来回清洗,主要是洗去绣品上的灰尘及绣品经纬的伸缩与复位。

  3、修整绣品。利用绣品清洗之际随即调整绣品,通过紧棚、调棚,将绣品中因上道工序造成的物象变形,例如书法歪斜、印章歪倒等不良情况得到及时调整。

  4、刮浆、配托纸。刮浆是将调制好的浆料,用竹片在绣地的背面来回刮匀,确保填满发丝与底料之间的空隙。然后选择质地细腻、厚薄均匀、无杂质、无皱褶的上好宣纸作托纸。含有砂粒和其它杂质的粗糙纸类和吸水性能差的纸与纯皮纸都不能用来做托纸。

  5、托绣品。发绣托心,通常以“搭托法”为主。亦称干托或覆托,因为发绣作品的特殊性,一般需用二层宣纸。方法是先在第一层纸上刷好稀浆料,再覆上第二层纸,再加刷稍厚浆料,再衬上干宣纸吸水,然后将吸过水的托纸,将正面搭在绣品背面,浆料一面朝下,用棕刷将托纸覆到绣品上,将整个幅面遍刷一次,然后用笃刷按个笃数次,这样才能确保纸与绣品发丝紧密吻合。

  6、刷水下棚再刷水。等绣品托纸晾干后,用排笔沾水在绣品的背面均匀拖水,然后用棕刷来回排刷,让绣品再一次伸缩,再次晾干后,将绣品从棚架上裁下,将正面粘贴到裱板上。上板后,再次卸下刷水,再上板,目的是增加绣品伸缩,适应装裱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保障作品的后期效果。

  7、方芯。绣品经“托芯”后,已经比较平展厚实,就是将其四边裁齐,使绣品规格方正。方芯的方法,将绣品辅在裁板上,绣面朝上,先把芯子的一边裁齐,再将芯子合起来,使裁齐的一边对齐,在未裁齐的另一边依据绣品的尺寸,用锥子扎眼,两点成一线,再把裁齐的两边合在一起对齐,然后在未裁的两边际扎眼,再舒展开依据扎眼,将未裁的两边裁齐。

  8、下料、镶活。根据绣品的大小和需装裱的款式、尺幅,计算出各部分镶料的规格。选配好镶料的色调。无论是哪种款式或采用何种镶料,都应注意两边与天地、两边与两耳之间的色度要相同,花纹横竖要一致,否则其色度、光泽度有明显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美观。镶活主要是将裁好的镶料,按顺序镶于发绣绣品上的过程。镶活要选择天气湿润之时进行,这样有助于镶后合缝,也便于操作。镶活所用的浆料,要保证一定的粘度,稀稠度适中,镶口要小巧,宽窄要均匀,方能确保作品美观牢固。

  9、齐活、覆背。就是将已镶活的发绣左右和上下,分别方裁整齐,使整幅作品呈直角长方形,在作品裱成后,四边规整匀称,卷起轴状时两端整齐如一,覆背或裱背,即在发绣“镶活”后,将数层宣纸覆于背面,能使作品幅面厚实、牢固、托面平服,无论何种款式,发绣覆背与托芯,一样都应使用“搭托”法,即将纸覆于发绣背面,用棕刷遍排,再用笃刷逐笃,使覆纸与绣品紧密配合。

  10、下板、磨光。发绣经覆背上板之后,一周后方能起下,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作品在板上时间更长为好。更有利于作品的收藏效果。发绣作品通过磨光后可使幅面平展,背纸光滑一致,卷、舒而不磨损绣品,是装裱成型后必不可少的工序,因发绣作品在长期的欣赏收藏过程中,要经过反反复复的卷舒,达不到一定的光滑程度,将影响到作品的保存年限。

  11、装杆、轴、拴绦、检查。就是将已经制好的天地杆分别装入发绣作品的天地串口部位。装杆、轴是发绣作品装裱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工序,稍不规范,便给作品造成不良后果。栓绦是在装杆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发绣裱件卷起来用于捆扎的丝带,通常称为扎带,其长度以绕过裱件卷轴两卷并有余地等为度。发绣作品经装杆、拴绦系带后,即为成品,应悬挂或放置数天后方能收卷。收卷时要详细地进行最后一次检验,发现问题及时修整。最后放置精美的上等材质木盒中配以产品简介,方能称得上是一幅精美的作品。

  综上所述,发绣装裱艺术,源于书画装裱技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较之书画装裱,无论在工序上、工艺上都复杂得多,艺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装裱生涯中,不断探索、创新,提升发绣装裱技艺的艺术内涵,提高发绣作品的艺术、收藏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书画装裱款式百例》 杨正旗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4.10

  【2】《中国书画装裱技术》 吴学英 金盾出版社 2003.1

  【3】《书画装璜学》 杜子熊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5.10

  作者简介:

  王荣华,高级工艺美术师,东台市荣艺国画装裱厂厂长,总工艺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