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扬州雕漆的历史和技法

[日期:2014-06-1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 扬州雕漆工艺始于唐代,发展到明代,已远远超越过去,发展到清代,其造型艺术和雕刻技艺都得到了新的发展。清代后期,扬州漆器逐步走向衰退,到了民国更是日渐没落,解放后,扬州漆器工艺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发展至今。扬州雕漆工艺也不断精进,它以其雕工精湛,刀法明快,线条流畅,色彩稳重、端庄著称于世,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雕漆    继承   发展

 

雕漆,是漆器工艺中的一个品种,它是用特制的调剂色漆一层一层地涂在各类漆胎上,待漆积累到符合生产需要的一定厚度,然后用刀在漆层上雕出各种图案、山水、花鸟、人物的传统工艺。

一、扬州雕漆工艺的发展历史扬州雕漆工艺始于唐代。经过历代先师的不断继承、发展、创造,到宋元时期,雕漆产品便日臻成熟,显得相当精致。扬州雕漆工艺发展到明代,已远远超越过去。扬州珍藏的明代云纹雕漆高足杯一樽,杯形庄重大方,为夹纻胎,杯的局部使用铜制部件,外部为深刻云纹,刀工简洁, 线条秀劲,色彩鲜丽,造型紋饰精美,令人爱不释手。(1)

还有一樽雕漆花枝纹三足炉,也是明代雕漆产品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炉为圆形,四周满雕,均为花叶枝纹,造型纯朴生动有力,它和云纹雕漆高足杯造型相似, 如出一辙。(图二)


(1)


(图二)

扬州雕漆工艺发展到清代,其造型艺术和雕刻技艺都得到了新的发展。扬州收藏的三色雕漆瓶一对(即剔彩,在瓶胎上先后分别上红,绿、黄等色漆漆层,干燥后再施以雕刻),为清代初期的作品,瓶体较大,高约0.3公尺,为深刻雕漆。在瓶体上利用不同的漆层,按图案制成红、绿、黄多色雕漆瓶,颜色鲜艳柔和,这种多色雕漆产品,可谓清初雕漆作品的一大特色。另有葵形雕漆盒一对,盒形似葵花,高约0,31公尺,它的工艺特点是使用浅刻和深刻相结合的方法, 底纹全部采用浅刻菊花纹,布以四周的是十二幅菱形图案间以人物山水,其上则深刻“太白醉酒”,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富丽堂皇,体现了清代中期扬州雕漆工艺的特点。

清乾隆嘉庆年间,扬州漆器已发展到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扬州漆艺名师卢葵生,把雕漆工艺和镶嵌工艺结合起来,始制了 "红雕漆嵌玉",此产品更加优美宜人。由于清代中日两国贸易频繁,雕漆产品曾大量出口日本。

清代后期,扬州漆器逐步走向衰退,到了民国更是日渐没落,产业凋零,名家不多,佳作罕见。面临着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境地,雕漆工艺也是如此。

解放后,扬州漆器工艺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早在19547月进行了全面调查, 摸清了漆器工艺的沿革和它的现实情况。1955年春正式建立了扬州漆器生产小组,发展至今。扬州雕漆工艺也不断精进,它以其雕工精湛,刀法明快,线条流畅,色彩稳重、端庄著称于世,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如果说明代后期至清代中期,是扬州雕漆工艺史上的兴盛时期,尤以清代中期为鼎盛,那么如今的扬州雕漆工艺则在古代鼎盛时期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光大,比过去更胜一筹。


3

二、扬州雕漆作品的制作过程及要求

雕漆属于特种工艺,产品制作复杂,技术要求高,生产周期长,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几个月以至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一般来讲,它的生产需要经过制胎、做底、髹漆、描样、雕刻、磨光、了手等主要工序。下面逐一介绍各个工序的制作方法及要求:

1.制胎工序,所谓制胎就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经过加工:制作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几何形状的坯件。通常用木材制成木胎, 或用铜皮制成铜胎,或用麻布、绸布等制成夹纻胎,也有用纸做成纸胎,还有直接用瓷器做成瓷胎等等。

2.做底工序,在各种胎件上进行处理、做灰,以保证漆在底材上的附着力的一道生产过程。

3.髹漆工序,髹漆就是按照工艺要求,在胎件上一层层的髹上调剂色漆,并使其积累到相当厚度的全过程。

髹漆首先要按照工艺要求,确定涂漆的次数,其次就是要确定调剂色漆的颜色。

髹漆工序是生产雕漆产品的关键工序之一,它关系到整个作品的内在质量,和能否满足下道工序即雕刻工序的需要、能否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因此,第一,要掌握好天气及温湿度的变化,把握住每天光漆的次数,一般每天(24小时)光漆三次,冬天每天二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层漆之间的附着力,如果把握不住,雕刻时漆层将会脱落。第二,如果产品要求为云紋,则光漆时各种色漆要交替涂刷。

4.描样工艺,描样就是将设计的图形描绘在涂过漆的胎件上,目前通常在第一次描样时用贴稿,即将稿件贴在胎件上。

5.雕刻工序,雕刻就是在胎件的漆层上按照设计要求雕出各种图案、花鸟、山水、人物。

 1)刀具,雕刻常用的刀具有:平口刀、拿刀、弯刀、凹刀。各自的主要用途,为平口刀铲平面;拿刀雕刻出各类图形的轮廓;弯刀多用于镂空雕,凹刀主要刻出凸凹面。

2)在雕刻过程中对操作者的要求: 雕刻过程本身就是再创造的过程,操作者要想淋漓尽致的雕刻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图形,就必须:第一,操作者要懂得画艺,―个不懂画艺的操作者要想雕出好的产品是不可能的。第二,操作者要了解画面的结构, 理解设计者的意图,熟练的掌握各种雕刻技法,这样才能雕刻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流畅的各类图案,准确地反映出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艺术的再加工, 工艺的再创作,进一步完善设计,提高设计水平,才能够雕刻出更加完美的作品来。

3)几种常用的雕刻技法。

①浅浮雕,又称浅刻雕,是在涂有很薄的漆层上雕刻人物、山水、花卉等画面。

②半浮雕,是在涂有上百层的漆面上雕刻各种花卉、山水及图案,画面层次较多, 有半立体感。

③高浮雕,在胎体上涂上200300次漆层,再雕刻不同层次和不同透视角度的画面,远近分清,富有立体感。

④缕空雕,是以漆层的厚度来确定的, 一般需要涂漆500600次,然后再根据画稿要求进行镂空雕,它是运用透雕圆雕等刀法,雕出玲珑剔透的多种层次的十分精致的雕漆工艺。

以上所述的几种雕刻技法,必须恰到好处的结合运用在作品上,不能生搬硬套。2010年扬州市润祥漆器玉器厂制作的雕漆《琼楼仙庆》大园盘,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特等奖)。这件作品中间雕刻着楼台亭阁,楼前绿水悠悠,四周群山重叠,松柏森森,如同仙境,它在雕刻技法上将高浮雕和镂空雕,半立雕与浅浮雕交错运用,手法十分纯熟得体,画面层次多达78层,且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

6.磨光工序,就是在基本雕好的作品上,待漆达到相应的硬度,运用工具和磨光石刮磨去刀痕的过程。

7.了面工序,就是在磨好的作品上最后进行细部加工,主要是人物的鬓发、房廊的瓦档、松针等精刻的部分。

以上各道工序都有其各自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要求,,但主要工序为光漆和雕刻二道, 光漆的好坏关系到作品的内在质量,雕刻好坏则关系到作品的技艺水平及艺术效果。

三、扬州雕漆产品的分类

扬州雕漆产品,其产品结构复杂,变化大,形状各异,色彩丰富,但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1.从产品的大小上可以分为二类:

第一类为大件产品,如家具、屏风、挂屏、荷花缸、横匾等。

第二类为小件产品,如各式花瓶、盘、罐、烟具、炉、碗、笔杆、兽等。

2.从产品的实用性上可以分为欣赏品和实用品,一件比较好的雕漆作品往往是将欣赏与实用二者融为一体的,无法划出明确的界限。

3.从产品的色彩上可以分为,单色雕漆产品,即在一件作品上只使用一种漆色(如剔红、剔犀等)。多色雕漆产品,即在一件作品上髹涂两种以上颜色的漆(如剔彩、云雕等)。

总之,雕漆作品的形状、大小、色彩是根据其设计的要求,所期望达到的艺术效果而定的,大要显得端庄秀丽,小要显得玲珑稳重,结构复杂色彩丰富的作品要求色彩和谐,层次分清,透视感强。

扬州雕漆工艺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和创新,但在今后漫长的艺术发展道路上,还需不断地博采众长,以充实自己的艺术肌体,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王世襄集,《中国古代漆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920

2】乔十光著《漆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51

3】张燕《扬州漆器史》,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简介:

    刘兆成,1981年出生。助理工艺美术师,致力于漆器创作与实践,擅长雕漆创作。在全国多项漆器行业评比中获奖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任职于扬州市润祥漆器玉器厂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