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扬州漆艺家具的工艺种类丰富,不同时期伴随社会、经济和审美风格不断的变化,家具上的工艺品种也随之发展。本文通过乾隆间两淮盐政进贡漆器目录来细述乾隆年间扬州漆艺家具的工艺发展。
关键词:扬州漆器 漆艺家具 乾隆年间 两淮盐政
中国的传统家具,素以材美工巧、文化内涵丰富而闻名。清代是中国家具发展登峰造极的时期,清代的家具,突破了明式家具不事雕琢、素面朝天的装饰技法,在选材用料及装饰华丽上也大大超过了前代,清代家具所取得的成就,其实是与清代的工艺美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扬州漆器在清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与家具的发展,特别是皇家家具的制作密不可分。每年春秋,扬州两淮盐政按例向清廷进贡。乾隆年间,两淮盐政官员吉庆、普福、李质颖、全德等人向清廷进献了贡品中,有许多珐琅、雕漆、彩画、螺钿镶嵌、文竹、湘竹等工艺制作的宝床、宝座、御案、天香几、炕几、文塌、绣墩、琴桌、屏风等成套家具。乾隆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吉庆一人就进贡湘竹影漆的宝座、屏风、绣墩、插屏、书阁、文塌、琴桌、高香几、炕香几、膳桌和湘竹擦漆桌香几、文柜37件套;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初八,李质颖一人就进贡玉嵌填漆如意、螺钿如意、彩漆螺钿宝座、御案、炕几、绣墩、宝床、天香几、琴桌、屏风、紫檀周铸装箱、云母嵌漆装箱35件套。这些贡品大多放置在圆明园、避暑山庄、养心殿和宁寿宫内。下表为乾隆间两淮盐政进贡漆器单
乾隆间两淮盐政进贡漆器单
时间 |
进贡官员 |
存放地点 |
产品名称 |
乾隆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
吉庆 |
承德避暑山庄 |
湘竹影漆宝座、屏风、绣墩、插屏、书阁、文塌、琴桌、高香几、炕香几、膳桌和湘竹擦漆桌香几、文柜37件套 |
乾隆十七年七月初四 |
普福 |
承德避暑山庄 |
紫檀雕漆桌1套 |
乾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
普福 |
承德避暑山庄 |
镶嵌十锦春撞、紫檀影漆香几、彩漆十锦茶盘31件套 |
乾隆三十六年一月初五 |
江广达 |
圆明园 |
御制诗画周铸几屏、挂屏2件套 |
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初八 |
李质颖 |
养心殿 |
玉嵌填漆如意、螺钿如意、彩漆螺钿宝座、御案、炕几、绣墩、宝床、天香几、琴桌、屏风、紫檀周铸装箱、云母嵌漆装箱35件套 |
乾隆五十四年八月初五 |
全德 |
承德避暑山庄 |
雕漆寿春盒、笔筒、木瓜盒、芙蓉盒、香筒、挂屏30件套 |
从乾隆间两淮盐政进贡漆器单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清代乾隆年间扬州漆器工艺的发展特点:
一、漆艺家具种类繁多,功能齐全
扬州漆艺家具大致有:屏风、几案、椅凳、床榻、橱柜、台架六大类。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屏风有:座屏、围屏、挂屏、火炉屏、台屏等,形成了一定程式。几案有:四仙桌、八仙桌、供桌、琴桌、书桌、书案、条桌、条案、画桌、画案、接桌、茶几、炕桌、香几、天然几等。椅凳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鼓凳、箱凳、条凳等。床榻有:罗汉床、香妃床、带顶床、架床等。橱柜有:福柜、书柜、摞柜、圆角柜、亮格柜等。台架有:衣架、书架、面盆架、灯架、承足等。
二、工艺由简入繁、材料选择越来越贵重
乾隆十五年漆艺家具多以杂木、湘竹为胎,髹影漆或者擦漆。基本上沿袭了明代家具的风格,而到了乾隆朝中后期,木胎改为紫檀,多以玉镶嵌,这是由于国力昌盛,经济及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再加之统治阶层好大喜功的心理极具膨胀,使清代家具呈现出“精雕细嵌、雕繁刻复”的风格,总体来说,“工不厌精,料不厌细、杂糅古今”的家具是整个清代家具流行的主流,能工巧匠们操鬼斧神工之技艺,利用来自海外的珍贵木材,融会多种工艺美术的成果,尽情驰骋于斧凿之间,制作出了大量的家具精品。
三、镶嵌工艺盛行,镶嵌材料多样
清代家具流行在一件家具器物上镶嵌各种精美的装饰物的做法,可以用“材美工巧”来形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更是极尽工巧之能事,这一时期的宫廷家具虽为居家必备之器,但已远远不只是满足统治者坐卧起居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形成了“求多、求满、求富贵”的风格特点,家具制作用料奢靡,如在家具上嵌铜、嵌珐琅、嵌玉、嵌象牙等,以求达到新奇出彩的效果,正如田家青先生所说:“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不计功力用料,工艺精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一时期家具品种之多,式样变化之广,工艺水平之高,均已超过清朝其它历史时期,是清式家具的鼎盛年代,也是清式家具制作数量最多、工艺最精湛,品种最丰富的一个时期。因此,有理由认为,和其它工艺美术品一样,乾隆时期的家具,最富有‘清式’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式家具的代表。其二,装饰力求华丽,并注意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使用了金、银、玉石、珊瑚、象牙、珐琅器、百宝嵌等不同质地装饰材料,追求富丽堂皇。”《骨董琐记》卷一:“乾隆雕嵌”条:“新正江南进挂屏,多横幅、陈设器,嵌铜、瓷、玉、石片,肖其半面,器中染象牙为枝,玉石为花叶,或以玉石为果实。”
清中叶是扬州漆艺家具最鼎盛的时期,两淮盐运的高度发达是漆器工艺发展的经济基础。康熙五次南巡、乾隆六次南巡刺激了扬州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扬州漆器的发展。在扬州文化的影响下,扬州漆器自成一家,全面形成了地方风格。
参考文献:
【1】张燕:《扬州漆器史》,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2】王翔子:《浅谈中国家具的精髓——明清家具》,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6月
作者简介:
韩锋,在职研究生学历,助理工艺师,扬州漆器厂车间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