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州雕漆的发展与创新

[日期:2014-06-2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雕漆是扬州漆器工艺中档次最高,收藏性最好的一种工艺品类,它主要是将中国大漆调和成色漆一层一层地涂在各类胚胎上,当涂漆达到符合生产需要的厚度,然后用刀在漆层上雕出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图案纹样,文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扬州雕漆工艺的三代漆器艺人的心血和智慧将扬州雕漆工艺在古代鼎盛时期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光大。

 

  关键词:漆器 雕漆 张来喜

 

  雕漆是漆器工艺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它就是应用中国生漆调和成色漆一层一层地涂在各类胚胎上,当涂漆达到符合生产需要的厚度,然后用刀在漆层上雕出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图案纹样,雕漆工艺属于特种工艺,因而雕漆成产品制作复杂,技术要求很高,生产周期长。一件产品往往几个月以至一年以上的时间方能完成。一般来讲,它的生产需要经过制胚、做底、光漆、描样、雕刻、磨光、了面等主要工序。

  清乾(隆)嘉(庆)年间,扬州漆器已发展到具有相当高工艺的水平。扬州漆器名师卢葵生,把雕漆工艺和镶嵌工艺结合起来,始创了“红雕漆嵌玉” ,到清代后期,扬州漆器逐步走向没落,雕漆工艺也是如此,产业凋零,佳作罕见。解放后,扬州漆器工艺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1954年7月国家对漆器行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清了漆器工艺的沿革和它的现实情况。1955年春正式建立了扬州漆器生产小组,发展至今,第一代以梁国海等老艺人为代表,主要恢复和继承传统技艺,还特地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精心制作了雕漆嵌玉《和平颂》、《喜鹊登梅》大挂屏,这一对挂屏是曾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十年动乱期间,红卫兵要烧毁这对挂屏,被周总理保护下来,现珍藏在扬州工艺美术馆。其代表作品雕漆嵌玉《松鹤》蒜头瓶,也展现扬州传统雕漆镶嵌的风格,富丽堂皇而又典雅庄重。第二代如张宇、赵如柏、方开玲等,主要在设计和制作方面,精于又熟练的掌握雕漆的艺术规律,突破了以花鸟为主题的局限,大大扩展了剔红传统表现的题材,如红雕漆《江天一览》将长江上、中、下游的二十四处名胜古迹,有机的组合在一对花瓶之上,1990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一等奖,中央电视台曾作为“中华之最”的专题进行过报道。这对特大花瓶高2.4米,围长2.8米,由著名书画大师刘海粟先生题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宇先生设计、高级技师方开玲、陈顺英、张来喜等集体参与制作。作品从设计到完成共耗时三年多,因“规格最宏大、题材最广阔、雕漆最精制”的三大特色而成为雕漆史上一大创举。

  在现在的雕漆行业中张来喜大师已经是扬州雕漆界的领军人物,张来喜,男1961年生于扬州,1981年毕业于扬州工艺美术学校,分配到扬州漆器厂学习红雕漆技艺。2008年被江苏省人事厅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被省文化厅授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9年被国务院授予享受国务院津贴,被扬州人民政府推荐为扬州市政协委员,2010年荣获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张大师多年来制作的一批有较高工艺价值的精品。2012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制作的雕漆《石壁溪水》、《云壑松风》地屏荣获第五、第六两届“西博会”金奖;《溪山访友图》台屏、《湖山叠翠》地屏获第七届、第八届“西博会”特等奖。2009年制作红掉漆山籽雕《东山对弈》获第十届杭州西博会“金奖”。2008年制作红雕漆《秋山无尽》笔海获第九届杭州西博会“特等奖”。纯雕地屏《春和景明》获2011年杭州西博会金奖。作品《云壑松风》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宇结合雕漆工艺制作的特殊要求和圆盘地屏的需要精心设计、大胆运用夸张,概括和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手法,使作品构图完美、立意新颖、构思缜密、山势雄伟、情景交融、布局苍厚中而有秀丽之趣。由本人独立制作历时两年完成,是《石壁溪水》后一件姊妹艺术品。该作品的刻画表现应用中国画近大远小的原理,灵活地运用高远、深远和平远的山水画技法“形象”而非具象。山石以荷叶皴、拆带皴、斧劈皴综合运用,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现代艺术和传统工艺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幅作品气势磅礴,大好河山气象万千,天涯春色的视觉效果。观近景,壮丽的山石间溪水潺潺,瀑布急流、时隐时现、山中古松、老槐郁郁葱葱,与鲜红的枫树相映成趣。中景,崇山峻岭,云雾妖娆,楼台亭阁,士大夫们临窗观瀑,谈古论今、怡然自得、心旷神怡、刻画得栩栩如生。远景,山峰重叠、起伏多变、虚无缥缈、绵延不断、似有若无。整幅画面层次清楚,树木山石,阴、阳正侧,俯仰有势,透视合理,推拿到位,线条流畅。盘边四组宝相花开光,鹤寿牡丹装饰图案,和山水相应成趣、适应视线感觉,突出主题,表现山水雕刻的个人风格。

  他经常说雕刻过程本身就是再创作的过程,操作者要想淋漓尽致的雕刻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图形,必须符合以下两点:第一,操作者必须要懂得画意。一个不懂画意的操作者想雕出好的产品是不可能的。第二,操作者必须了解画面的结构,理解设计者的意图,熟练的掌握各种雕刻技法。只有这样才能雕刻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形象生动、构图优美、线条流畅的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类图案,准确地反映出设计者的意图。通过艺术的再加工,工艺的再创作,进一步完善设计,提高设计水平,才能雕刻出更加完美的作品来。

  正因为有了这三代漆器艺人的心血和智慧扬州雕漆工艺才能在则在古代鼎盛时期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光大,现在扬州漆器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也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的礼品。

  参考文献:

  【1】张燕《扬州漆器史》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

  【2】陈忠南 张幼荣《扬州工艺美术》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2.1

  【3】李玫 《扬州现代漆艺发展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版

  作者简介:

  孙 琴1981年出生,江苏扬州人,助理工艺师。2003年进入扬州漆器厂参加工作,曾担任扬州漆器厂雕漆车间核算员、扬州漆器厂雕漆车间副主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