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螺工艺制作中对夜光螺的选材和使用

[日期:2014-06-0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点螺工艺作为扬州漆器中的高档品种,其产品特点是高贵典雅,色彩绚烂,随光变幻,明亮如镜,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高档工艺品种。点螺工艺制作中需要多种材料,比如五彩片、金耳朵、鲍鱼贝和夜光螺等等,其中夜光螺是最珍贵的制作材料,为何要选择它作为材料以及如何在工艺制作中使用好这一材料,是每个制作人员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点螺 夜光螺 选材 制作

 

  夜光螺,顾名思义,在黑夜中能发光,这是它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其实不然,只是它螺内有一层厚厚的珍珠层,色彩绚丽,随光变幻,其本身并不如人们所想在夜间会发光。俗名蝶螺、夜光螺、夜光贝等,英文名Green turban shell,日文名ヤコウガイ。夜光螺是蝾螺科中最大的一种。国内分布于台湾、海南岛、西沙、南沙群岛;国外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岸、如菲律宾、日本等。 大型个体、壳高约176毫米,宽171毫米。贝壳坚厚,周缘近圆形,螺旋部不高,体螺层极膨胀,缝合线浅。生长纹细密,有时有褶襞,贝壳表面暗绿色、具有褐色、白色相间的环纹,顶部常染有翠绿色斑纹。壳口大,近圆形,内面银白邑,具珍珠无。厣圆形,石灰质,极厚重且具无泽。为热带性种类、常栖息于潮下带数米至数十米的岩石及珊瑚礁的浅海底。活动缓慢,贝壳表面常附着有苔藓虫等动物。以海藻为食。有时在胃中也可见到无脊椎动物的碎屑。春、夏季为繁殖旺期,此时可经常在珊瑚礁洞穴中采到幼小个体。其珍珠层很厚,色彩绚丽,光彩夺目,是一种珍贵的观赏品,过去也作为皇家珍藏品收藏,点螺工艺所使用的材料也正是这么厚厚的一层珍珠层。

  点螺工艺在清代中期后失传两百多年。扬州漆器厂经两年多的调研试制,于1978年恢复了这一扬州独有的珍贵漆器品种,被国家作为重点保护的高档工艺,多年来经常被国家选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和作为国家珍品收藏。点螺漆器,“点”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选用自然色彩的夜光螺、珍珠贝、石决明等高档材料精制成薄如蝉翼、小如针尖、细若秋毫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点一丝地点填在平整光滑的漆坯上,经过精致的髹漆工艺,使点螺漆器具有图案精致、色彩绮丽、随光变幻、光华夺目、明亮如镜的艺术风格。技法和材料对于点螺产品的最终效果来说都是制作的重点,点螺工艺强调的是使用材料的自然色彩,产品画面的所有色彩都是材料天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处理,这也是点螺工艺让人称赞的地方,制作人员根据画面的构图,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在工艺制作开始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材料的选择,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对材料的挑选。

  夜光螺的个体较大,有利用价值的珍珠层比较厚,同时珍珠层又在螺旋的结构内部,过去工艺处理上对此毫无办法,若是用一般方法砸开外壳取用材料,可供选取的部分很少很小,根本无法发挥其作为材料的作用,对材料而言是一种很大的浪费,扬州漆器厂的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一种较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成功提取出这层材料,夜光螺也真正成为点螺工艺常用的材料之一,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由于点螺产品是在平面上进行制作的,整个产品一般是作为一个平整画面的状态出现在人们眼前,如何使画面中的建筑、人物、花卉等看起来更加形象生动,具有立体的感觉,使平面状态的画面具有立体的效果,只有在选择材料上想办法,下功夫,通过漆艺制作人员多年的选择对比,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夜光螺这一理想的材料,因为它的色彩绚丽,具有多种不同的色彩可供选择,光泽饱满,具有通透性,给人的直观感觉是立体感很强,使用后可以使得画面显得更加饱光,具有很好的三维视觉效果,很有感官上的冲击力,其制作的部分在其他材料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整个产品随着不同角度和不同的位置变化,所呈现出的色彩光泽也不同,尤其是在光线的照射下更给人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让人不觉惊叹于点螺漆器的精美绝伦。在山水建筑题材的产品中,夜光螺主要是用于制作房廊、台阶、梁柱以及台阶等框架结构的线条,利用自身光泽饱满通透,色彩绚丽的特点,可以使得建筑物等主体物件在背景画面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突出,立体通透感十足,引入注目,突出主体;而在花鸟类题材的作品中,主要是制作鸟类中的凤凰孔雀,花卉中的牡丹,树木枝叶中的松针等等,同样是为了突出画面的主题,充分发挥夜光螺色泽通透,色彩饱满等特点。

  从色彩上来说夜光螺主要有绿色、粉红、金红和雪青色这几种,一般来说,绿色的部分主要是用于松针,树叶等植物枝冠等部分,在建筑物上用于屋檐的外轮廓,主要是突出建筑物的线条;粉红色的部分主要是用于制作花卉以及建筑物的房廊等部分,夜光螺最珍贵难得的部分是她的金红色,这种色彩的部分一般是用来制作神兽(譬如麒麟、避邪)以及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比如双龙戏珠中的珠子,这种色彩的材料相当难得,一块较大面积的金红色夜光螺料相当珍贵也很难找,有时候在一年的制作中也只能发现几块这样的好料,可谓弥足珍贵。

  以具体的产品而言,2008年获得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的点螺台屏《运河明珠》就是综合使用夜光螺材料的山水题材代表产品之一,产品在画面上浓缩了运河两岸所有代表性景点,让人不出门而知运河全貌,展示了大运河独特人文气息与艺术魅力,作者构想巧妙,以重峦叠嶂的山峰,连绵不绝的山脉以及巍峨的万里长城作为背景,虚实结合,突出了画面的层次感,再以京杭大运河作为画面的主线,迤逦贯穿了整个版面,长城和大运河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作者将两者结合创作在一个稿面上,突出了这两者在中华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可谓构思新颖。大运河所经过的各省市地区的经典风景名胜,在图上都可以找到,一一对应,各处代表性的建筑赫然在目,在画面上层次分明,摆放得错落有致,整个画面犹如一幅立体的地图,完美地展示了大运河两岸的秀丽风光和人文建筑。夜光螺中的金红色部分用来制作洛阳名胜——龙门石窟里的佛像、沧州名胜铁狮子等神话题材的内容,金红鲜艳的色彩使得内容形象更加突出,而青绿色的材料则用于制作各个建筑的主体部分和轮廓线条,譬如大雄宝殿,杭州的雷峰塔,扬州的瘦西湖五亭桥,苏州的寒山寺,济南趵突泉的亭台楼阁,德州的平原千佛塔等等,使用夜光螺制作这些建筑的外轮廓,用饱满的光泽勾勒出建筑的外形,在画面其他材料的衬托下更加立体通透,而粉红色的材料则用于建筑上的房廊,屋檐上的瓦片装饰等,和建筑主体上青绿色彩交相辉映。大小不一,姿态各异的仙鹤点缀在画面上,飞翔在运河沿岸的各个景观上,鹤身是用青绿色的夜光螺来制作,使得仙鹤的造型色彩看起来素雅洁净。

  点螺《丹凤迎春》地屏则代表了花卉类题材产品对夜光螺的使用,在画面中,夜光螺中的金色部分用于制作的鸟中之王——凤凰,屹立在画面正中的位置,在其左下角是花中之王——牡丹则是用粉红色的部分制作,而在其背景中则是提拔的松树和青翠的一簇簇松针,粉红色的牡丹和翠绿色的松针衬托出画面中心的金色凤凰,使得主题更加突出,在整个画面中,夜光螺材料饱光的特点也得到充分体现,凤凰、牡丹和松针都显示出很强的立体感,在画面上十分醒目,材料色彩恰到好处地搭配完美地体现了设计者的创作意图。

  扬州漆器工艺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漆器艺人们的不断努力得以发扬,而夜光螺通过点螺漆器艺人们的巧妙使用,终于发挥了自己的艺术价值,通过扬州漆器艺人们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必将有更多更好的产品问世。

  参考文献:

  【1】张燕《扬州漆器史》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

  【2】陈忠南 张幼荣《扬州工艺美术》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2.1

  【3】曹永森《扬州特色文化》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12

  作者简介 :

  吴涛 1981年出生,江苏扬州人,助理工艺师。2004年进入扬州漆器厂参加工作,曾担任扬州漆器厂刻漆车间副主任、扬州漆器厂点螺车间副主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