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肌理在漆画中的运用

[日期:2014-07-1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本文从几个角度叙述了将肌理适当地运用到漆画中,产生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真正使漆画发挥出艺术魅力。

 

  关键词:肌理 漆画 艺术创作

 

  在漆画创作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一、肌理在漆画中的运用

  漆画,顾名思义是用漆为主要材料而进行创作,在北方我们现在一般用的是腰果漆。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合成漆也发展起来。如:聚氨酯树脂漆、硝基清漆、自动喷漆等。漆液的半透明性,罩染在纹理好看的木材上,有折光能力的金银上或彩漆上,便生蓄蕴之趣。干后的漆液有厚度,耐打磨,因打磨的轻重不同而显现出明暗的层次。罩染是“加”,打磨是“减”交替使用所形成的肌理和色泽具有“雾里看花”、“水中观鱼”一样的朦胧之美,漆性之美有时恰恰得力于这种可贵的半透明,含蓄而变幻的质感肌理成为独特的视觉,漆画之美更大程度的依赖于这种视觉审美体验。

  “如胶似漆”这一成语在现如今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而最初它是来自漆的粘性。漆液的粘性如油彩,可堆塑成浮雕感觉,便使

  图一:《抽象画》 图片由扬州漆器厂提供

  漆画有了阴阳之美,凹凸之趣。如图一,这幅作品是我厂漆画车间所制作的一幅抽象肌理画,画中运用到了堆塑的肌理手法,将合成大漆与石膏调成粘稠状,用油画的刮刀,根据画面的需要在底坯上就行堆塑做底,最后再用大漆加入银珠、酞菁绿、镉黄、钛白等入漆颜料进行创作。

  漆画的材料除天然漆和化学漆外,尚有金、银、铝、贝类、蛋壳、银朱等材料。据我分析和掌握的技法我将其归类为八大类:髹涂、描绘、镶嵌、刻填、磨绘、变涂、堆塑、雕漆。如千变万化的变涂,它对操作工具几乎没有过多的限制,这就决定了其肌理效果的多样性。用滚珠所产生的涟漪纹,给人以如在水中的梦幻之感;用大豆所产生的大豆纹,如豹皮一般逼真;用布团蘸漆旋转变涂所产生的绞纹,如老树树皮上的斑斑伤痕一样……这些肌理的产生变化万端,只要懂得它的原理,可以随心所欲,大胆创新。

  二、肌理对材料、技法的影响

  漆画的艺术语言,关键要艺术家掌握漆本身特殊的语言去创造具有独特表现的艺术,漆画可以动用的材料和技法多于其他任何画种,但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选取适当的材料和技法。

  漆画艺术的发展还要依靠材料和技法,这些元素组成表达漆画语言的特征链。国画、油画其写实功力已经是炉火纯青,但在传统的漆艺装饰手法又将如何表现现实人物的特征呢?于是我们的漆画工作者经过多种材料和技法的组合实验成功了在铝箔粉上。用刀或者针像画素描,速写那样,轻松自如地刻画,再用透明漆反复多次罩染。最后推光完成。可以真实地表现所表现的事物。

  我国著名漆画艺术家吴可人的作品《马蹄莲》,利用漆艺肌理效果

  图二:《马蹄莲》 图片由世界艺术网提供

  的特征,把肌理恰到好处地置身于其的结构中,收放自如,那肌理好像都赋予了生命,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他为表现出马蹄莲花头的转折与体面。巧妙地运用了鸡蛋壳的白和鸭蛋壳的青,并通过蛋壳疏密产生肌理产生效果,呈现出明暗关系。如在铝箔粉上作色也可以,但上色后必然会失去马蹄莲白色的真实效果。花叶的处理则用刮翘和油画笔刮绘,贴箔后再罩染透明绿漆,进行打磨。因打磨轻重不同而产生隐约含蓄的效果。如果用莳绘,肌理效果就不会很活,多种材料和技法的灵活运用,使这幅作品形成了交叠迷离的层次,变幻莫测的肌理和含蓄神秘的意境。

  为使漆画的肌理美更加独特而动人,漆画家正在潜心的研究与尝试,从单一的髹涂到如今的千变万化。以漆画不可代替的视觉形态为优势。品味为前提,任何偏于特殊立足点,个性化的用料和技法都应得到赞许。

  三、肌理在漆画中特有的形式美感

  肌理形态的美感主要通过视觉而获得在生理、心里方面的反应,从而引起某种感情上的共鸣。

  漆画中的肌理的形式感就是指“肌理那种抽象的形式结构对审美主体所引起的感受,而这种形式感受是由于人们长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各方面的感受经验并凝聚成各种记忆所产生的。因而人们从这些抽象的形态中感受到某种肌理所特有的美,例如变涂中粉粒物起纹所形成肌理的纹样呈现出均衡、匀称状态时,会使人感到柔和舒适的情感;呈现出疏密差异或形成了强烈对比的状态时,可能会使人产生强烈、紧张的情绪。堆塑形成的粗糙肌理,凹凸立体形态能给人带来触觉上的某种舒适的感觉。在泼漆中有些肌理形成的不规则纹理形式,能给人带来各种如:动荡、不安、跳跃、神秘等形式的美感。

  漆画离不开漆,但并不意味着以漆为材料在漆板上作画就是漆画,也不是在画上罩漆就是漆画。漆画它有自己独特观赏性性。漆画中漆的独特性,在研磨上的多变、堆塑的厚薄、罩漆的藏露、肌理的神幻、彩绘的细腻、刻漆的明快都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如离开这些,就会丧失很多独特的东西。漆画对美的感受,自由地体现在它的特殊材料之中。

  肌理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运用在漆画作品当中,能够准确的表达画家的意图,表现画家的情绪和个性,同时也更好的反映出所表达事物的客观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材料被发掘并运用到漆画中,如何合理利用材料制作肌理构建画面,成为画家长期探索的课题。但肌理是无法代替作者的创作思想的,它作为一种表现手段终究要服务于创作内容。

  参考文献:

  【1】乔十光 《漆艺》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

  【2】韩 坤 漆画中肌理的表现 2010.2

  【3】何跃川 《装饰材料与技术》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作者简介:

  吴志勇,男,1975年1月生,江苏江都人。199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扬州漆器厂,一直致力于推动工艺美术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目前主要负责企业的新型漆画生产项目。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