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树叶画的探索

[日期:2014-07-1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树叶画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及其地 位;并且论述了树叶画的艺术创作及其风格特征。

 

  关键词:树叶 绘画 创作 风格

 

  树叶,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大自然呈现给人类的最原生态的艺术精华。树叶画,就是在原生态的树叶上赋诗作画的一种艺术形态。在树叶上作画和一般纸上作画一样,同样可舒展笔墨技法,表现世间万物。但却可使人产生和大自然的亲近感,更耐人寻味。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树叶画尽管时隐时现,但却让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早在古代,我国就有人把树叶作为传播文化思想、记录信息的媒介。在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树叶书画作品与其他书画一样,也历经了久远的变迁,但却少有记载。现代人或可透过唐代柳宗元的一句:“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了解古人用树叶来作文读书的乐趣。

  树叶与书画艺术结合,也是一种新的转换升级。这种升华使得树叶艺术更具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每当联想起古代书圣怀素,铁线银钩般的笔墨线条,仿佛让人看到了挥笔时那种飘逸潇洒的翩翩风度,瞬间在芭蕉叶上留下龙飞凤舞的墨迹。艺术大师的极致发挥,大气磅礴,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怀素书蕉”的经典传奇,誉满天下,广为称颂。可惜,现今,人们再也无法欣赏到大师的芭蕉叶神品了。如今保存的仅仅是散落在民间的极少数古代佚名的树叶藏品,只能在各地寺庙之中看到珍藏的贝叶经、贝叶画作品。

  古代艺术大师追求自在、野逸、超脱的生活情趣,大多崇尚佛教艺术题材。佛画体现的是禅的意境,空、寂、静、悟,尽情地感受和挥洒自然。所以,用树叶以非常精致的工笔画法描绘罗汉等人物故事,来反映禅意思想,这种画法和意境最受大众喜闻乐见。

  树叶是生命与活力的象征,又是一种优美的大自然符号。各种形态都具有很独特的装饰效果。千姿百态的树叶,有的形同宫扇,有的形同飞燕,有的犹似心型,每一页都可作为美丽的装饰品。有的树叶久经风雨侵蚀,有的被虫害咬噬,但残留的虫蛀斑点却产生了自然的残缺美。经过后处理加工,其自然纤维纹脉肌理效果斑剥迷离,有一种纸质纤维所没有的特点。原汁原貌的自然状态,呈现出各种人工雕琢所达不到的效果。特别要强调的是,一般情况下,对树叶不用加以任何修剪,为的是不损坏或攺变原生态叶子的形态。其纯天然的造型、色质更能张显优美古朴的自然,那些残留在叶面纤维上的斑剥点滴,正是艺术创作梦寐以求想要达到的效果。树叶的自然效果,与古人作画追求的“虫蛀斑、屋漏痕、蘸画沙”的自然艺术效果相吻合。这种天衣无逢的巧合,融合进国画艺术中,二相契合形成了灵动、自然、纯美、精致的意境。根据立意,把一个个故事通过树叶娓娓道来,意趣盎然。当然,这些斑剥要经过精心的构思、在心灵交融后的疏理,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想要表达的画面和意境。

  灵感是树叶画的根本,加上技法能使画面锦上添花,才能突显出无可替代的独一艺术亮点。一幅成功的树叶画作品,它可表现出浑厚华滋的景象,也可描绘成气象万千的场面。作品的关键是其内涵深邃、耐人寻味。

  自然界中的树,以长小叶的居多。当然,也有不少大叶的树木品种,但大都生长于南方地区。这是因为南方气候温暖而宜于树木叶子生长的缘故。为求得较大的树叶,我经常去南方采集,在那儿找到较大、便于书画的树叶。一张用于绘画的树叶,先要经过脱脂处理。处理后的叶子上已去脂去肉,只保留了叶子的茎脉纤维,再经过托裱来加强它的牢度及平整度,易于装框和达到永久收藏保存的目的。画好的树叶画,可找有关单位进行纳米涂层处理。对此我已做过实验,这样的树叶国画,不但防水还能抵抗酸碱的腐蚀,永久保存。

  由于树叶各种形态不一,在作画前,要根据其形态及叶纹筋脉设计构图,灵活应用,注入自己的想象及情感,而后绘画创作。因叶面边缘轮廓的起伏变化较大,其表现内容发挥往往受到限制,这就更加严格的要求对每张树叶画的立意构思作精心巧妙的安排。顺着茎脉纹理用笔,顺应自然的法则,使画面协调。一般圆形叶比较便于构思创作。长形的树叶,可以横或竖的构图式进行构思。还有各种较为奇异花式、也有呈放射形状的叶形,其构思就要合乎自然、随机应变。敢于冲破画匠的一般拘泥画法,才能将树叶画带入自然洒脱、独具一格的艺术领域。

  在创作中,要使平面二维画面增加三维立体感觉,就要善于利用自然的斑纹还有虫蚀斑点小孔。根据需要,局部还能融合剪纸艺术手法,增加画面的通透度,产生新的艺术效果。

  艺术品与工艺品的区别,在于品味及格调不同。工艺品是可重复加工的产品。但由于每一片树叶形状不同,创作构思也必须不同,作树叶艺术画,绝对不能重复构图,每一幅作品只能是独此一件,这是我从事绘画以来的一种从业习惯。热爱艺术并非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是追求艺术境界的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如果重复自己的作品,就会使作品失去创作激情。重复,确实能使手法娴熟,来提高工作速度,获得眼前的经济利益,但这样很容易产生程式化。如果无数遍的复制自己,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患上工匠气之病。导致绘画重复单调缺少多变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丧失创作活力,甚至影响技能的发展。所以工艺产品与艺术创作是二个截然不同的方向概念。

  艺术家创作作品,通过重点部位的细腻刻画,画面鲜活传神,生动充满灵性。各种流派画风表达方式不一,线条奔放但富有节奏、笔墨韵致传达出悠远的意境,用笔松灵清健、墨韵润美华滋,以万千气象传达清雅高洁的艺术风范,吐露天人合一的无穷乐趣。我的树叶画创作所追求的目标亦是如此:以一页树叶为载体,勾勒或精准而传神,或写意而抒情自然,来倾诉与表达对人与事物美好的愿望和心意。

  性格决定喜好艺术风格及其取向。活泼的人喜爱奔放的写意,性格内向的人特别喜欢安静的精工的作品,虽然有人持不同看法,认为工笔画太细而易产生工艺气。但存在决定了价值。有人中意泼墨的狂放,也有人偏爱工笔的精细。穿越千年,历古到今就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来传送艺术之美,如明四家的细沈一路、粗沈一路的代表人物沈石田,二路并进的文衡山。仇十洲擅长精细工笔,可谓无人匹敌,同样受到历代人的膜拜。画的好坏关键在于作品“精气神”的表现,而不在乎于手法的工、写之间。唐子畏对工笔画的评论:“工画似楷书”;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名价品第” 中云:“夫大画与细画,用笔有殊,臻其妙者,乃有数体。”明人仇英确是位杰出的工笔画代表人物,山水绚丽,精微工致绝伦,所画人物仕女神采生动,艺术水平无与伦比,后人很难超越。

  个人的性格、爱好决定了画家的画风定位。我比较注重写实,倾向工写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人称“小写意”。实际上技法只是艺术入门要掌握的操作硬件,内在软件才是精神品质的关键。前人讲;“欲求法备气正,自当从沉着深厚,取法唐宋为宜。” “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不师古,如夜无烛,便无入路。”当今笔墨借古开今,回归传统的观念已成潮流,学习艺术离不开传统。将传统艺术技法应用到树叶艺术中去,独创出个人的树叶艺术表现风格,是树叶艺术发展的宗旨。树叶画创新的途径,一方面要吸收吴门工细的画风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深入学习与传统技艺对话,吸收传统各种流派的艺术精华,承古韵而发新作。同时,还要面向生活。因为,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只有真正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才能让美丽的树叶画永远闪烁着自然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美术》(第553期)《美术》编輯部 美术杂志社2014年出版

  2、【唐】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 卷二“论名价品第”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4年出版

  作者简介:

  庞彦德, 男 , 1958年10月生,苏州市人。树叶画刻艺术获得了国家专利。作品先后多次被有关美术馆档案馆收藏。现为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特聘画师,苏州吴门画苑艺术馆副馆长,苏州寒山艺术会社副秘书长,任职于苏州革命博物馆展览部主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