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形式美浅识

[日期:2014-07-1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 漆器工艺的形式美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升华,

秦汉漆器,无论是在制作上或艺术上都已进入了高峰时期,唐代漆器工艺,品类繁多,并有许多新的创造和革新。到了宋代我国漆艺风格开始趋向绘画性强,造型完美,明清时漆艺更是集历代之大成,出现了漆艺的鼎盛时期,一件好的漆器作品,必须全面筹划,巧妙地运用材料特性和工艺技能特长,因材设计,因材施艺,方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漆艺  装饰   技法

 

艺术都有其表现形式,而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规律性,李斯托威尔曾说:“任何事物如果要满足形式美的标准,它必须具有特殊的结构。”通常我们所说的形式美是指自然事物的一些属性,如: 色彩、线条、声音等,有一种符合规律的联系, 如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多样统一中呈现出那些可能引起美感的审美特性。音乐以节奏、音阶的变化来表现思想和情感;文学通过文字、词汇、词组、句子等以及各种修辞方法来阐述思想、抒发情感;绘画是用笔墨、色彩、画纸或画布等表现其创作思想、意境、情感,并用点、线、面、色彩、构图等体现形式美。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形式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解决如何更好地来表现形式美的问题,为此,我想就漆器工艺在形式美的多样化方面谈一些个人认识。

(一)

漆器工艺的形式美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升华,最初的漆器是以器皿的形式出现的,它脱胎于陶器和青铜艺术,主要强调其实用性和造型艺术,漆器本身的图案装饰还没有显著特点,随着制作工艺的逐渐成熟,, 漆器就不仅追求实用功能,同时也逐步加强了漆艺装饰性的探索。战国时,出现了彩绘针刻紋样,取材较广泛,传统的龙凤、鸟兽及各种几何纹样都已有所表现。其代表作如. 长沙出土的"狩猎奁",发挥了漆画用笔自由的特长,线条生动流畅;装饰性和色彩的綺丽更增加了画面的幻想气氛。秦汉漆器,无论是在制作上或艺术上都已进入了高峰时期,不仅数量、品种多,而且造型别致髹饰精美。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中可见,其装饰技法仍然以彩绘为主,还有线划、雕刻、雕画等,设计巧妙,其中金银平脱、镶嵌、金箔贴花、堆漆装饰等技法的运用标志着汉代漆器工艺装饰的成就。唐代漆器工艺,品类繁多,技艺精湛,并有许多新的创造和革新。其中金银平脱、雕漆和螺钿镶嵌等技法已达到了很高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到了宋代我国漆艺风格开始趋向冷峭清雅,绘画性强,两宋漆器造型完美, 色彩大方,工艺精良。明清时漆艺更是集历代之大成,出现了漆艺的鼎盛时期,明代黄大成编著的《髹饰录》,就总结了十六种髹漆技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以供借鉴和研究。纵观漆器发展的历史,我们可清楚的看到,经过几千年来的积累和探索, 漆器工艺形成了富丽而优雅的独特风格和形式美。

(二)

形式美没有一定的固定模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文化,对形式美的感受有着差异性。各种艺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下,都有着自己特有的形式美的要求。为此,漆器工艺要成为当今人们所喜爱的艺术,就必须在创作构思、物质材料、制作技巧、造型结构、装饰手段等诸方面来适应当今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形式美。

首先,要在材料应用上多作探索和硏究。材料美是漆器工艺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方面,漆器工艺的主要材料是大漆,它具有乌黑.、光亮、浑厚之美感,而且耐酸、耐水、耐油、耐盐,尤其耐腐蚀能力是其它漆种无与伦比的。同时漆用于工艺,可刻、可雕、可填、可堆、可绘、可磨、可嵌,又可加上玉、石、骨、贝壳、金属等材料的装饰点缀。因此,只要在各种材料的运用上搭配得当, 相辅相成,就能产生别具一格的形式美。

在漆器工艺中,镶嵌占重要地位,有骨石镶嵌、玉石镶嵌、(图1

 

蚌壳镶嵌、彩漆平嵌等等,它通过不同的材料,利用其材质美、肌理美来体现形式美。如:点螺工艺,主要选择蚌壳、夜光螺等材料,这些材料面小体薄,虽不适合展现篇幅较大的构图和气势磅礴的壮观场景,但是,其以表现精致、细腻、灵秀、富丽堂皇见长如将其运用得当, 能获得色泽稳而艳,光亮多变,质感逼真的肌理美。还有玉石、宝石、牙、骨等材料,它们或以坚实厚重或以华贵晶萤、美丽而典雅的肌理,经过雕琢加工,点缀在漆面上,大大地丰富了漆艺形式美的语言。近年来,漆器工艺在新材料的应用上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如在漆画的创作中,常用石片、蚌片、螺屑、蛋壳、漆片、布、树皮、刨花等不同质地的自制材料和自然材料来表现,因而具有各种不同的肌理美和形式美感。如各种蛋壳,白色似雪,绿色似玉,褐色的斑斑点点;木材的纹理千变万化的肌理美;漆的变涂,也是一种既能控制,又能自由混合成形的肌理现象,光滑、浑厚、含蓄,色彩富于变化。这些材料和漆器工艺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和工艺效果,别有一番风味。所以,一件好的作品,不仅取决于其材料的价值低廉或高贵,而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运用恰当,使之有艺术的魅力,能引起审美意识的共鸣。也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要求与其特殊点相适应的形式”,才能充分体现形式美。其次,要注意发挥工艺技法的特点来体现形式美。漆器工艺的形式很多,除了镶嵌类,还有刻漆、勾刀、彩绘等等,各有:其自身的表现能力和风格特色。比如刻漆:其特点是以刀代笔,刀法多变,抑扬顿锉,阴阳刻和深浅刻的结合,块面大小相适宜,加上贴金、着色等,表达创作构思、意境、情感,因此,它就比较适合表现气势宏伟,图2笔墨写意的作品;而勾刀(古称雕填),技法仍以刀为工具,以均匀而流畅的线条塑造形象,富有工笔效果。这种疏密相间的线条组合,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的体现了形式美。图3


2


3

再次,要突破传统工艺的束缚,配套使用多种技法。鲁迅先生说得好:“采用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民族的感情、传统的精神是我们“创新”的灵魂,而形式、技法则必须随时代的要求而更新,只有这样艺术才有时代的生命。漆器工艺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丰富的技艺和成就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长期以来,在技法的运用上则比较单一,要体现漆艺具有时代性的形式美,就必须打破传统工艺技法明显分割的习惯(如纯勾刀、纯镶嵌、纯彩绘等等),根据作品内容,表现形和艺术效果的需要,把各种工艺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或者以一种技法为主,点缀其他工艺技法,,使之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协调性,这是漆器工艺今后发展所要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最后,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创作设计上有所突破,在漆器工艺的装饰设计中,注意结合反映民族文化的时代特征。一方面我们不能为“传统”的构图、造型、装饰手法的教条所束缚;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漆器同时具备的实用和欣赏的二重性。所谓实用性是指漆器工艺的物质属性,是它的内部结构所形成的特定功能;欣赏性,是其精神属性,是它的外部结构形式,给人以一定的视觉感受。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要求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漆器工艺的欣赏属性更加注重,这就决定了漆器工艺逐渐由实用向艺术过渡的方向,并要求我们在创作设计中不断创新,使漆器工艺形式上更加完美。

在漆艺创作设计中,要根据装饰面的需要,在其构图、造型和色彩等方面要求要有新意。(1)构图的形式,可繁可简,具有装饰性。马蒂斯说:“所谓构图就是把画家要用来表现其情感的各种因素,以富有装饰意义的手法加以安排的艺术。”张光宇也说:“构图的本身就是装饰性……装饰构图就是不受自然景象的制约,往往服从于视觉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是一种向上的或者飞升的能鼓起崇高超拨精神的一种形态。” 这就说明了装饰性的形式感是一种以强烈的艺术效果来打动欣赏者的形式美感。我国古代美术评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的“气韵生动”就是从统一整体的效果中求得的, 只有在统一整体的前提下,相互联系的局部才能产生“生动”的“气韵”。(2)形象的塑造,可以写实,也可以变形。写实是通常采用的设计手段,当然,变形并不是为了追求“怪”,使人不能理解,而是为了更充分地表达对象、空间、时间的变形,景物人物比例关系的变形,使之气概非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从而达到较理想的艺术效果。(3)设计的色彩,可以随其创作意图而变化。一件完整的作品,其色彩占重要地位, 它起着协调、统一整个作品的作用。相同的材料、相同的设计画面和物体,由于配色的不同会产生出或华丽,或朴素,或雅典,或秀丽,或鲜明,或热烈等各不相同的效果,从而给人以吉庆、欢乐、愉快、舒适、忧郁、沉闷等不同的感受。可见,色彩也是不容忽视的―个重要方面。

漆器工艺品的创作与其他工艺美术品, 除了有共同的审美、使用价值外,还有它特定的创作要求。一件好的漆器作品,必须全面筹划,巧妙地运用材料特性和工艺技能特长, 使其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整体效果出发,因材设计,因材施艺,方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斯托威尔著《近代美学史评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02

2】乔十光著《漆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51

 

作者简介:

马彩云,1983年出生。助理工艺美术师,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致力于漆器创作与实践,擅长雕漆嵌玉的研究。在全国多项漆器行业评比中获奖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任职于扬州市润祥漆器玉器厂。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