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楠木雕艺术的发展

[日期:2014-07-2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中国的楠木雕刻艺术越来越受到大众和媒体的关注,人们在对楠木艺术品的材质、雕工、内涵进行赞叹和欣赏的同时,对传统楠木雕艺术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从事木雕特别是专注于楠木雕刻的手工艺者,在继承传统雕刻技法和审美情趣的同时,也要吸收当代元素和新的审美情趣,积极主动的进行木雕手法和表现形式的创新,以自己的劳动成果去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并在一定范围内引导大众对楠木雕的审美倾向,使楠木雕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 楠木 金丝楠木 楠木雕 艺术 创新

 

  一、楠木雕的历史和现状

  楠木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它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是千百年来广大木雕艺人日积月累形成的一门文化财富。在手工艺人世代相传的实践中,楠木雕的内涵不断改革提升,思想内容不断丰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先辈创造出的无数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品至今使我们惊叹不已。金丝楠木因为其防虫抗腐的特性,早在汉代就被应用于陵寝、宫殿等的修建,至唐宋时期楠木家具又开始进入人民的起居生活,特别是金丝楠木制品更是以珍贵华丽的天然纹理深受富贵人家的喜爱。如今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金丝楠木被广泛的应用到家具、文房、乐器、配饰等诸多领域,在扬州的工艺品市场上,金丝楠木的桌椅凳几、床榻屏风、砚台镇纸、笔架笔搁、古琴古筝、手串挂件等可谓品类繁多、做工精致。楠木雕刻是因材施艺的艺术,是艺人根据材料的特征、大小,经过艺人的思考设计,对材料的恰当应用,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在雕刻过程中用感情来支配技法是非常重要的,用真实的感情对待所要雕刻制作作品的主题。广大手工艺人在雕刻生产的过程中不仅要熟练的技术而且还要有饱满而自然的情绪,要从自我的感受中找到想要创作的主题,中国艺术创作讲究“师造化”、“师自然”,手工艺人在生活中汲取养分,从大自然中提取灵感,每一件雕刻艺术品都是艺人对自身感情对某一主题产生的共鸣和提炼,形似是外在的表达,神似是对主题内涵的表现,只有做到形神兼备,才是好的雕刻艺术品。

  可是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控制性工具如自动雕刻机、自动化系统和电脑——支持技术被运用到工艺美术的设计和生产流程中,自动雕刻机在家具花板方面应用非常广泛,代替了不少手工劳动。在工艺品方面也可借助自动雕刻机雕刻雏形,然后用手工再精修理,这样节省了不少人工,这是对科学进步的合理运用。但是适当的将手工艺融入到后期的机雕制品加工中,机械结合手工,这是大工业时代工艺美术发展一种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在这种趋势下,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一切艺术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二、楠木雕创作的经验总结

  当前,楠木雕刻艺术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深受文人雅士、社会名流以及收藏家们的青睐。在这大好时期,我们不但要学习传统楠木雕刻艺术,传承楠木雕刻艺术的历史精华,还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恰到好处地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题材进行创作,与时俱进,力创精品。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艺术的追求。

  我十几岁就开始学习木雕技艺,如今从事楠木雕刻已20余年。早年楠木雕刻学徒的岁月记忆犹新,严师的教导为我打下了全面的雕刻基础,圆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薄意雕等都一一认真学习,工作之余,广泛的阅读和交流开拓了我的知识面,诸如雕刻、国画、篆刻、金石学、陶瓷、金银器、微雕、油画、书法等领域的知识也从侧门拓宽了我的创作理念。多年的实践让我深切领悟到:艺术起源于生活,题材也应来源于生活,要创造一件好作品,必须要注意观察、认真思考、选好题材、艺术构图、精雕细琢,不但要在外观上别出心裁,而且要有独特的思想与神韵。楠木雕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其动力乃在于对某种精神的追寻与向往。我所创作的《天道》、《泰山揽胜》、《三清山胜迹图》等作品都是山水题材类的楠木雕作品,除《天道》是楠木随形山子雕以外,其他都是金丝楠木漆砂砚。这些作品都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综合运用了木雕中深雕、浅雕、镂雕、透雕、薄艺、浅刻等技法,以细腻的刀功展现了大自然中山峦叠嶂、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深深向往。值得一提的是金丝楠木漆砂砚是扬州独有的特色文房工艺品,兼具观赏和实用功能。扬州漆砂砚具有姿质滋润,坚而不顽、细而不滑、发墨而不伤毫的特色,可与端、歙二砚比美,尤具入水不沉、宿墨不冻、不吸水、不脱砂、发墨快、发墨细,不易破损,携带便利等优越性。加之造型生动多变,质地轻灵坚固,装饰雅致多彩,雕、嵌、刻、绘悉随人意的优点。实为美观的漆器艺术欣赏品和文化实用品。楠木雕漆砂砚以金丝楠木作为胎骨,用大漆调入有研磨作用的金刚砂粒髹刷砚面,其胎质轻巧,坚固耐磨,砚台整体雕刻成为各种艺术的造型,砚池用高岭土、金刚砂和中国大漆调配髹涂,砚盒面用螺钿、嵌玉、刻漆、勾刀和彩绘等漆器工艺装饰,如此精制的漆砂砚除了实用价值以外,不失是一件精巧雅致的案头把玩。

  例如我制作的点螺楠木雕《泰山揽胜》漆砂砚,这是对扬州漆器厂经典作品《泰山揽胜》的再复制,这件作品体量巨大,耗材珍贵,精雕细作,砚身上峰回路转,飞瀑如挂,汉柏拔地而起,虬枝纷披,盘旋而上,柏枝环抱一泓深潭般的砚池,漆砂层厚达1.5厘米,砚盒面光亮如镜,盒面上用点螺工艺精细制作出旭日东升,乱云飞渡,泰岳古松郁郁葱葱的雄壮美景,右下方有杜甫《望岳》诗行书一首,诗书画印相得益彰,完成这件作品使我对楠木雕的认识和感悟又更进一层,对我今后的艺术探索可谓是获益匪浅。以上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人文气息,其典雅的外在形式和深厚沉重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欢,我因此也在西博会、艺博杯等国家级和省级博览会上获得大奖。

  三、楠木雕艺术的展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楠木雕刻艺术既要推陈出新,也要传承古代优秀的传统,在保持和发扬手工技艺特长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现代社会人民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高质量、多元化的需要,而对卓越精神的追寻是楠木雕刻艺术创新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现代雕刻创作要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经济,市场需求和大众的审美要求,并需超前和引导大众,做与前人不同的题材,与自然科学文化、人文科学文化同步,艺术贵在原创。

  另一方面楠木雕艺术由于其稀缺的材质、复杂的工艺、制作周期长等特点,在传承和发扬上存在很多困难,这是民间手工艺传承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在社会上广泛的推广和宣传这门艺术,培养有兴趣、有天赋的年轻人,并经常举办楠木雕作品的交流比赛,能让年轻人有机会展示,有机会学习,把这一事业发扬光大。我认为不只是木雕艺术,其他门类的手工艺也面临这个问题,民族工艺如果没有年轻人加入进来,它就没有未来,不管它过去的历史有多辉煌。相信在社会的关心和我们从业者不断的努力下,一定能创作出更新、更奇、更特的优秀作品,楠木雕刻艺术品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

  参考文献:

  【1】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6

  作者简介

  王庆勇,1978年出生,江苏泰兴人,扬州工艺美术大师,扬州市级非遗传承人,从事木雕、家具制作近20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