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文化用品的营销

[日期:2014-08-1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佛教用品即佛教信徒日常供奉佛、菩萨所需的吉祥物品,以及佛教信徒日常生活所需所用物品及一些佛事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佛教产业也日新月异。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寺院,尤其是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很多寺院兴办了佛教产业,兴办素食,开佛教用品及佛教书籍商店,经营香火、纸烛等,销售情况良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佛教用品 佛教产业 地方经济

 

  一、佛教文化用品市场概况

  近年来,相关权威机构对中国佛教文化用品市场的调查调查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的佛教文化用品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

  1、产业特点

  1)佛教用品企业分布不均衡。

  在十余万家佛教文化用品相关企业中,大部分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区,这些地区的企业占到了全部企业的30%以上。在北方地区,除山东和河北有一定数量的佛教文化用品相关企业外,其他地区的数量很少。

  2)形成了一批佛教文化用品产业基地。

  目前,在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基地。比如,在福建泉州,已经形成了制香产业基地,汇聚了各类香业公司和其他配套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3)佛教文化用品生产企业营销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在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上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众多的中小企业,营销水平还很传统,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营的发展。很多中小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推销方式,等客上门,主动营销做的不够。但现在已有部门企业认识到营销的重要性。

  2、市场优势

  1)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拥有佛教文化用品消费能力与消费倾向,同时消费人群呈现高收入、高层次、高学历的发展倾向。

  2)寺院、庙、庵香火旺盛,人流络绎不绝,法物大量流通。

  3)市场经济的繁荣,商业文化的普及,一方面带来广大人民日常消费水平的稳步上升,物质收入上的提高带来了精神文化上的享受需求,另一方面,佛教文化用品作为吉庆的礼品消费,已经成为持续增长的金质产业。

  4)家庭形态的多样化,生活视角的多元化,交流往来的网络化让生肖用品,市场迅速膨胀,不仅未成年人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成年人社会主流人士亦十分重视佛教文化用品。

  5)传统形式的各类佛教文化用品已经在各行业的广泛运用中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佛教文化用品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6)佛教文化用品经营的是文化,其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积淀无法在短期内模仿到,因此,佛教文化用品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远远低于其它行业。

  7)经营佛教文化用品是福报行业,是纯善的行业,对众生只有利益没有伤害,可以和人一直结善缘。

  3、市场劣势

  1)广大佛教文化用品流通行业终端渠道分布狭窄,购买不便,少数利用垄断的经济地位争取暴利,坑害广大消费者,市场亟需整顿。消费者急切盼望科学管理的新兴运营模式。

  2)广大佛教文化用品流通中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混乱许多群众不明真相,大家并没有买到货超所值产品。

  3)许多佛教文化用品信息,传播渠道狭窄,优质优价的产品反而无法让最需要它们的消费者知晓,出现了劣品驱逐良品的错误市场倾向,出众的产品更需要出众的品牌传播模式。

  4)相当多的佛教文化用品经营者素质很低,甚至不懂佛教文化,影响了文化传播的质量,产品、企业、市场的文化内涵相当贫乏,造成了品牌内核的缺乏。

  5)佛教文化用品购买渠道不畅通,经营分散,缺少专营机构,令购物者求购无门,有钱没处花。

  二、佛教文化用品目标客户

  1、寺庙客户:佛教文化用品主要消费、使用场所,对佛教用品市场起着引导、促进作用。

  2、各类公司、店铺用户。

  3、虔诚佛教信徒:佛教文化用品的重点消费、使用人群。

  4、一般信佛者:对佛教教义比较喜欢,经常以佛教教义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

  5、求佛者:对佛教教义了解不多,只是有事求佛者,求佛祖保佑以达到个人目的。

  6、高端的成功人士、大小老板等家庭客户。

  三、佛教文化用品设计策略建议

  1、产品形式:佛香、护身法物、开光、祈福服务;

  2、产品属性:

  产品只是佛教文化的载体,产品推广主要借助于人们对佛教的信仰,人们对产品的消费都是基于佛教文化的影响。

  佛香

  烧香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国各地无论城市、农村都烧香,如春节、清明、拜佛、求神、庙会、奔丧、霉雨天,都有烧香习惯,拜佛敬神、托思开路、求财辟邪、朝圣赐福、法事庙会、开坛祭祖、金榜题名、升官发财、洞房花烛、乔迁新居、店铺开业等无不进行烧香。

  3、产品定位:

  1) 高端定位:将佛像、佛珠等用品定位于高端产品

  2) 使用者定位:将产品定位于经商人员、做生意人员、企业老板、高级管理人员使用

  3) 文化定位:根据每种产品的特点、用途,赋予佛像、佛珠等产品一定的文化属性,每种产品本身均要代表一定的佛学文化故事,倡导“佛商文化”。

  四、佛教文化用品营销推广指导思想

  1、义利结合:将弘扬佛法教义、佛商文化和佛教文化用品营销推广进行有机结合;将佛法教义与现代经商理念、管理理念、领导理念有机结合,全力打造佛商文化。

  2、文化营销:将佛商文化内涵融入品牌,形成文化上的品牌识别,进而吸引各类商界人士、大小老板。

  3、公益营销:组织“佛商文化万里行”或“佛法弘扬活动万里行”,以活动的名义进入寺院,与寺院洽谈合作,使寺院成为“佛商文化研讨培训基地”,建设佛商文化实验寺院。将佛法和经商理念、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倡导佛商理念,开展“学佛与现代企业管理”讲座培训活动,向商界高端人士推广佛教文化用品

  4、公关赞助营销:积极赞助寺院的各项法事活动、祈福活动,同时推广企业产品。

  5、新闻营销: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宣传“佛商文化万里行”或“佛法弘扬活动万里行”活动,同时宣传企业佛商产品概念。

  五、佛教文化用品营销模式

  佛商文化推广模式:企业与扬州市联合开展“佛商文化万里行”活动,以活动组委会的名义与目标寺院洽谈,建设佛商文化实验寺院,作为培训研讨基地。定期或不定期与寺院联合开展佛商文化讲座,将佛商文化和企业佛教文化用品相结合,积极推广。

  面向商界人士,大小老板、中高级管理人员宣传推广佛商文化,吸引老板及高管们参加佛商文化培训研讨,并对老板们使用的护身法物开光,为他们烧香祈福。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将企业产品服务作为佛商文化的信物。

  设立佛教文化用品专营店,进行企业产品展示销售,内部装饰装修一定要体现出佛学文化氛围。并以此为阵地,开展开光祈福等佛学文化交流活动。

  六、佛教文化用品营销组织及团队建设

  为了推动佛商文化营销模式的落地执行,建议企业组建三支队伍。

  1)一是高端佛学专家团队:由公司聘请佛学界的高僧担任顾问,一定要是知名的权威人士,公司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聘任1—2位佛学专家作为公司专职顾问。

  2)是佛学服务团队,主要职能是面向各寺院,精选意向寺院,建设佛商研讨培训基地,必须是佛教信徒,具有5年以上信仰经验,最好是大学宗教学系毕业。

  3)是宣传推广队伍,主要职能是面对商界人士开展宣传推广,收集大小老板信息、向商业区、沿街店铺老板、写字楼内的大小公司培训部、老板发放佛商文化宣传单,发放佛商文化培训研讨会邀请函。

  中国的佛教产业十分发达,佛教文化用品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中国的佛教用品企业上达十余万家,并有逐年剧增的发展势头,反映出佛教产业的无限商机。作为佛教文化用品生产企业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积累营销的手段和经验,才能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国佛教用品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2011

  作者简介:

  谈久顺,男,1965年8月出生。1983年进入扬州漆器厂,从事生产一线工作。1999年至今任扬州漆器厂漆工车间主任,对扬州漆器的工艺流程及制作手法有独到的见解和想法。多年来,制作的漆器作品在国内外评比活动中获得多项大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