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绣的部分技法

[日期:2015-01-2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发绣的绣制材质是人发,人发因与丝线不同而绣制针法也有所区别,本文论述了用发绣绣制山水画中界画、人物衣饰的绣制、花卉的绣制技法及发绣针法如何应对画面中色彩的变化,是作者从丰富的实践中探索出的经验之谈。

 

  关键词: 发绣 用针 技法

 

  “发绣”是用人发作绣线、穿针引线,精心绣制而成的作品,发绣因用材奇特,而区别于各类绣种。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等,其用刺绣原料皆为丝线。而发绣所用的人发长度仅三四十厘米。在绣制的过程中,就多了无数的头尾。一幅好的发绣作品要求表面整洁、光滑,难度可想而知。

  丝线与人发相比,有几大优势,长度长、绒头好、色彩鲜,丝线的长度可让绣制者利用长线尽量多做几针,而少了很多起针和收针的头。绒头好可以在绣制中增加其质感,在前针和后针、前排与后排的针脚相错中掩盖针孔减少露底,减少失误。色彩鲜,就增加作品刺绣过程中的表现力,过渡色中层次感较好。而发绣就不同了,如上所讲的丝线几大优势,发绣都不具备,在发绣制作过程中要求尽量扬长避短,巧妙的用针。

  起针,习惯上发绣的起针都是从上至下,第一针的回针距起针、针距尽量短,以2毫米为宜,第二针紧靠第一针,并顺势压住起针预留的发梢,第三针紧靠上一针,再压住发梢,这样起好了头,再顺序刺绣你准备制作的部分。

  收针、当一根头发不断绣制剩下六厘米左右就要收针,收针也是用压小针的方法以1-2毫米的针距连压2针而收尾,人发是有一定弹性的,绣制过程中的起针、收针要松紧得当。松、则容易使所绣的头尾部松动而引起滑针,紧、则容易将底料拉皱。

  线条,发绣是画绣结合的作品,离了画样,就不可能有好的发绣作品,发绣的样稿十分之八都是以传统国画题材为底样。线条是国画之根本,各种形态各异的线条构成许多美丽的画面,在工笔画中,人物、山水、花卉无处不是以线条来组成轮廓,而轮廓的内部则是由线条组成的各个块面,发绣制作中的“滚”线条是绣工的基本功,线条多种多样,“介子园画谱”中有十八描的介绍,发绣样稿中用“钉头鼠尾描、铁线描和游丝描”较多。

  “钉头鼠尾描”重点在人物衣饰的组成中用得较多,传统绘画“八十七神仙卷”、“维摩演教图”中人物的衣饰就是用了这种描法。东台发绣多家厂店制作过这二幅样稿,刺绣师傅们尽量发挥自己所长,将这种描法线条绣制得非常逼真、光滑、整齐、质感较强。“钉头鼠尾描”起头顿点如钉头,而后挺滑运笔,从粗至细收笔如鼠尾,根根线条是很讲究的,人发较硬,带弹性的人发绣在缎料上往往不服贴。所以运针时必须要抽拉均力、切不可轻一针重一针,保持平衡的力度,才能使绣的线条美观整齐,由绣制规范的多根线条组成画面整体的框架,才能充分显示发绣制作的墨韻效果。

  “铁线描”用于山水中的亭台楼阁工笔界画中较多,绣制“铁线描”要求非常规范,线条的从头至尾保持粗细一致,甚至一小片房屋楼阁的根根线条都要规整如一。

  “游丝描”用于画面中的行云流水或轻柔的人物衣饰,要求来去自如,转折柔和,绣制此种线条要求针距较短,上针与下针紧密联靠,自然平顺,线条转折的方向要用心运针,才能绣出自然、顺丝、平滑的线条。

  线条是一幅画面的结构组成,是骨架。线条绣好后,对整体色彩的块面的绣制就要与之相配,块面绣制,首先要细看绣制的内容,根据内容来设计绣制的方式,要根据物体的组织结构来决定块面绣制的方向和走势,绣制的方向力争与线条的笔画相吻合。

  人物衣饰的绣制大块面要注意,顺丝衣服、短裙、长裙等各衣饰绣制时,针脚、丝路要统一,避免杂乱无章。为求效果一致,我们采用“钉条子”的方法,先将各衣饰分件,用比原色深一色或白色的头发每2厘米拉钉出一根,从上至下的直线,布满整件衣服,再用与底色相配的颜色人发逐步绣制。从衣饰轮廓边线开始从左到右平行排列绣制,针脚长短相宜,一排针、二排、三排针逐步后退、连续排列绣制。排排相套、排排相串,一排排依次绣下去,针与针之间基本保持平行状、排与排之间注意连续性,有变化的轮廓可酌情收放,视情况和需要而定,一遍绣完为好,衣饰的短裙、长裙及较宽的块面也按上所示依次绣制,直至整个衣饰画面绣满,整幅画面绣成后,再剪除原“钉条子”用的长发。经验丰富的绣工在剪除条子线后,整幅绣面完整无缺陷,如觉不完美,要仔细检查有无漏针掉针,并适当修补。修补时要注意所绣针距与色发与原绣成部分吻合。

  花卉的绣制有其独特针法。要根据花瓣生长的方向,围绕着花芯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绣制。因为是按放射式方向排针,在绣制的过程中视需要适当加针或减针,加针可增加其块面的宽度,减针则是考虑花瓣的收缩和转折。花瓣结构线条的绣制,一般情况下是先按花瓣的开放方向绣满块面,在二片花瓣之间空出线条,在整个花朵绣成后,再用深一色的人发沿线条“滚针”,连续绣出花朵的结构线,形似工笔画中画成后的“复线”。进一步用绣的方法将花瓣轮廓压绣得更清晰、更特出,轮廓分明。也有绣制花卉时不压线条,而是用花瓣的块面色彩来分瓣与瓣之间的形态。掌握得当时,亦有和谐自然的效果。也有先绣线条再填绣块面的,这样的绣法在单面发绣中表现较多,线条要绣的紧密,块面可绣得适当稀松,单面绣是一种以绣代衬的效果。

  山水中的界画须先绣线条,待整个线条绣完后,再填绣空白块面,块面绣制的方向按物体的结构和方向而定。主要块面绣制的针脚方向要统一,细微的块面如:柱子、屋檐、装饰花纹,可以按画面需要来决定绣制的方向。因外围结构是先绣好固定的,故小块面因需形成不同方向绣制,也不影响整体效果,摆布得当的话,可有一种特别的质感。

  发绣制作中的色彩变化,要在绣制过程中及时注意,根据画面底色来换色线的颜色,在层层绣制过程中逐步换色,绣出的色彩要和谐自然,整体的效果要细腻平服。注意线条绣制用线要选与底色相同的色彩或略深一色的人发,绣成的线条才能轮廓清晰。绣制块面的人发要比底色浅一色,绣成的效果才能与画面吻合不冲突。

  发绣的制作除师傅教授外,自己的勤奋努力、刻苦学习很重要。在绣制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悟性。好的作品给社会创造了美的物质享受,刺绣制作者的技术和修养也在不断劳作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发绣的完成是一个艺术品或工艺品,但成功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要用各种不同的技法来刺绣。不同技法运作组合和巧妙的运用,是制成功一幅好作品的内涵。发绣技法的掌握和研究体现了艺人各自的悟性,也是表现成功刺绣作品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

  作者简介:

  王桂宏,女,1966年3月出生,东台市发绣行业高级技师。从事发绣刺绣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发绣刺绣经验。刺绣的发绣长卷《维摩演教图》、《江山揽胜图》先后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曾代表东台发绣参加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

  王琼,男,1950年4月出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从事发绣制作三十余年,获国家级金、银奖十多次。曾作为发绣的唯一代表人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台发绣”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