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文化的传承

[日期:2015-10-2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 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中国的许多语言文学、历史事件、帝王将相均与玉有关。玉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可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对政治、礼仪、工艺、宗教、信仰、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没有任何古器物能与玉器相比;二是自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至今的中国文化,唯独玉文化经久不衰,延绵不绝,而且随着文明长河的延伸,其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中国玉文化也是世界六大文明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的传统文化。[1]

 

  关键词:玉文化 高校传承 实践 创意 创新

 

  当今社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传承几千年的玉石雕刻技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是会继续流传下去、还是会出现断层而慢慢被人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雕刻闲暇之余,我亦在深思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这几年我在高校的授课中所见,很多大学生都能清醒得认识到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却因为社会严酷的竞争而不知所措,甚至自暴自弃。这些现象让我心情很复杂,多少优秀的人才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而毁掉了本应明亮的前程。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我觉得还需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这些都是我对学生们说过的话。

  在课堂上,我除了传授学生们一些基础的手艺,更将我多年来的雕刻经验与他们分享,我希望学生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看一些现代艺术精品,毕竟不管是玉石雕刻还是其他传统技艺,都有相通之处。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优秀的玉雕技艺的传承者、不仅需要雕琢出精美的作品,更应该担负起传承这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责任。现在他们的基础条件超越我们那个时代太多太多,受过高等教育,更有美术基础,只要有心,掌握这门手艺真的不难,但这同样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自身的努力。

  我先教他们学会思考,雕刻开始之前,我们面对的是一块一点也不华丽,甚至是有点丑陋的原石,在反复思考、反复修改后,因材施艺,镂空雕琢,你会发现这块石头会越来越美丽、这块玉石也在不断散发着美丽的光芒。雕好的玉器并不是成型的,因为它表面仍是粗糙的,经过打磨,让它变得光滑,呈现出和田玉的温润、细腻,没有能工巧匠的雕琢,它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因为雕琢,也因为我们,它才变得美丽。

  玉象征着美,玉的细腻质地,绚丽色彩,温润品质,是自然物理、化学属性,古人喻玉作为美好的象征。金童玉女、抛砖引玉、琼楼玉宇、亭亭玉立、金玉良缘,这都表示玉象征着美好。

  玉象征着财富,人们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说明玉的价值比黄金更大。玉虽不是世界货币,不是硬通货,在古代中国却是地地道道的硬通货,尽管以“玉币”的形式出现的并不多。人们喜欢金玉并论,如金相玉质,金玉满堂,堆金积玉等,这里指的是玉的价值。而人们习惯上对金、银是从价值、质地上着眼的,玉的真正价值,是玉器的材质美、雕刻美并由此产生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东周战国时期“和氏璧”的故事,足以说明玉的价值连城。

  玉石是伦理道德的标志。孔子曾说过“君子比德于玉”。《遵生八笺》曰:“上古用玉,珍重似不敢亵”。我国先民把玉当做修身的标准和个人的品德,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的情形,由此可见一斑。

  玉是等级名位的“护照”。早在玉文化的童年时期,占有大量精致玉器的都是氏族显贵,玉器一开始就打上了权力、等级的烙印。进入阶级社会后,玉成为身份高、权力大、财富厚的祥符。历代宫廷碾玉,都首选名贵的和田玉。

  玉是神灵的化身。古人认为,玉石山川精灵,有灵性。中国自古视玉为瑞宝,以为只要佩戴了玉石,或用玉器献祭,就可以趋吉避凶,带来福祉。《红楼梦》将玉的神灵效应描写得最为神秘,“通灵宝玉”驾驭这贾宝玉生死福祸的命运。[1][2][3]

  玉雕,作为一门手工艺,起于民间,几千年来,历朝历代,曾为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留下是亿万计承载历史的作品。玉雕的门派类别,发展到今日大致以沪上、苏州、扬州、京城几地为主。

  这些,都是我传授学生们的知识,行行出状元,我希望在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这门中华民族的传统手艺会在我们手中更完美的传承和发扬出去。有学生虚心的问过我雕刻一件好的作品有哪些技巧呢,我总结了几十年雕刻生涯的经验,那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意。玉器要有创意,整体的创意要根据玉石性质、形体、颜色量料取材,做到挖脏去绺,因材施艺,玉件明显部位无脏绺。对一些不能给人以美感的玉石自然形体要注意破形。

  (二)设计。玉件造型要优美、自然、生动、真实、比例适当。整体构图布局合理,章法要有疏有密。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三)工艺。玉件做工要细致,大面平顺,小地利落,叠挖、勾轧、顶撞要合乎一定深度要求。玉件表面要光亮滋润平展,大小地方均匀一致,造型不走样。

  (四)俏色。俏色是玉雕工艺的一种艺术创造。这种艺术只有根据玉石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体“按料取材”、“依材施艺”进行创作。创作是受料型、颜色变化等多种人力所不及的因素限制的,一件上佳俏色作品的创作难度是很大的,其价值也是很高的。

  (五)神韵。在评价一件玉器作品时,经常会有人讲这件作品神韵。对那些设计巧妙、做工精细、整体作品有神韵的佳作,不能与一般玉雕作品相提并论。

  (六)创新。创新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源泉。没有创新,所有的艺术都必然走向守旧、重复,直至没落,要继承更要创新。充分吸收前人的创作精华,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表现自己的风格特色,使之完美地结合,把最美的作品展现给人们。

  参考文献

  [1]殷志强.鉴玉甄宝-中国历代玉器鉴定通则.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2]殷志强.说玉道器-玉器研究新视野.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1

  [3]李建伟 邱运荣.中国玉器鉴赏图录.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9.1

  作者简介:

  喻梅,1970年出生于江苏新沂,现定居南京;高级工艺美术师,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南京工程学院客座教授。现任南京朴石玉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