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皮影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十二位人物。皮影“金陵十二钗”在完全传承中国民间皮影制作技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创作。其造型适中、线条缜密精细,纤纤玉指、樱桃小口,流露江南柔媚,设色清雅大方,竟显国画意蕴染就的神韵。
关键词:皮影创作 金陵十二钗 形象设计
皮影艺术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而成熟于唐宋时代,清末民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皮影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
《红楼梦》是一部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金陵十二钗”是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最薄命的十二位清净女儿。《红楼梦》塑造的金陵十二钗成为经典艺术群像,在世界文学史上站成一道亮丽风景,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结合原著和皮影制作传统造型上的侧身平面的表现要求,创作皮影“金陵十二钗”人物艺术形象。
一、从头型设计上注重彰显人物地位
皮影人物头形的设计,传统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按戏曲生、旦、净、末、丑的模式设计,十分鲜明的表现其时代性特征和地域性特征,并形成独立、完整、系统的美学模式。皮影“金陵十二钗”作为金陵皮影的重要代表作,其脸形设计采用写实手法将额头、鼻梁、口、媚、眼,发型、头饰、巾帽等按人物的身份进行设计,切合身世,各展风姿,只有尊重原著,才能创作出真正代表12个人物的迥异形象。
以林黛玉头型设计为例,曹雪芹笔下的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装“糊涂”,她太聪明了。锋芒毕露,最后凄凄惨惨地不幸天折。
通过曹雪芹对《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身世和性格的描写,结合皮影正面人物传统上一般应侧身表现的规范要求,为了突出黛玉的性格特点,在头型设计时,采用最适合她的柳眉凤眼、樱桃小口,体现眉目清秀的智慧女神的形象;按照所处年代家庭背景及个人所处地位,在头饰上应用了佩带素花,较为清晰的显示了黛玉的独特地位。
再如贾元春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
曹雪芹笔下的元春是贾政的大女儿,进宫七年,经皇帝的允许回贾俯省亲。在对皮影人物元春的头型设计中,侧重考虑如何显示出原妃子的华丽富贵形像,头饰以凤冠为主,展现至高无上的形象。
皮影《金陵十二钗》头型设计具有独到之处,在对人物地位的刻画上,细致入微,表达准确,对头饰和五官的表现上独成一体。
二、从衣领设计上偏重突出人物特性
皮影人物设计一般以生、旦角色进行区分即可,对于服装中的衣领也没有特定要求,大多旦角都是侧身平面图形,要照此显示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物的特性,难度相当大。在对皮影《金陵十二钗》的创作中发现,人物设计必须在服饰的衣领上加以区分,采用了“桃心领、大襟领、对襟领、小立领”这四种衣领设计,综合表达了每个人物特性。
以秦可卿的衣领设计为例,她是《红楼梦》中一个美貌的贵族少妇,她的性格的显著特征本应是“温柔和平”,可是,因为那样的环境,使得她无法抵御诱惑,并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秦可卿的悲剧是《红楼梦》主题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显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的荒淫腐朽的本质。
秦可卿是在贾俯淫乱中被迫自杀,设计中采用了皮影雕刻技法中的雪花套芙蓉花,表现人物所处的环境和生命的短暂,并将能够表现特定女性形象的桃心衣领用在了她身上,这种桃心领的点缀既最能体现秦可卿的人物特征,又能表现人物的悲剧命运。
再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的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的首要人物,根据黛玉的性格,能不能不用桃心领?质本洁来还洁去,什么样的表达更准确?桃心领最能体现黛玉的素雅清秀。
皮影创作中结合服饰设计溶入具有时代特征的四种衣领,是在继承传统前提下的创新,将其巧妙的结合到金陵十二钗人物创作中,增加了在多人物侧影画面中识别的重要元素,突出了人物特性。
三、从服饰设计上侧重显现人物综合形象
皮影的服饰设计,重在结合作品所处年代服饰风格和人物的品格、身世特点,采用综合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作品创作效果。皮影“金陵十二钗”中的十二位美女,就好比十二朵风格各异的鲜花,通过花与服的结合真正表现出12个人物的综合形象。
以薛宝钗的服饰设计为例,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
曹雪芹笔下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和宝钗扑碟的经典故事,给世人留了深刻印象。用皮影来表达,在服饰上套用了牡丹花与蝴蝶镶嵌,大胆的把蝴蝶添加了上去,着色上应用黄色衬托牡丹,显得富贵富有,使人物直觉显得更加突出。
再如对贾惜春的服饰设计,曹雪芹笔下的惜春性情冷漠孤傲。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厌恶世俗,后来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着三个姐姐都没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在皮影人物服饰设计采用玉兰花为主图案花纹,以此突出人物形象。
皮影金陵十二钗的服饰设计,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十二位皮影主人公,似乎人人都有自己最喜爱的这套服装,各自独特的皮影服饰与服饰主人特性的完美艺术结合,成就了它将成为金陵皮影的代表作被载入史册。
四、从色彩设计上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皮影在色彩设计上,主要采用白、红、蓝、绿、黄五种颜色。白色高雅纯洁,干净无暇;红色在白色中显示了刚强屹立;蓝色显得纯洁可爱、惹人遐思,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 理智、安详与洁净平稳;绿色代表生机和成熟而具有沧桑感的生命状态;黄色高贵、富有,是光明、兴旺、神圣的象征。皮影创作中对不同颜色的巧妙应用,可以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贾探春的人物色彩设计为例, 探春的才华和能力都不在凤姐之下,如果说凤姐是靠强硬手段治家的话,那么探春更为高明,和风细雨中进行更彻底的改革,不仅达到了治家的目的,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拥护。她的管理方式也是自身良好性格的反映。探春的处世态度和领导能力,在施展才干的同时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不是孤芳自赏或者仗势欺人。
曹雪芹笔下的探春是贾俯赵姨娘所生,身世略有低微,但她聪慧明见。在设计中使用菊花,菊花象征高洁,她傲霜而开,代表不屈不饶的精神,着色上以红色为主,红色代表热情大方,恰当的表现了探春的性格。
再如对李纨的人物色彩设计。她与其夫贾珠婚后生了贾兰,不久丈夫就死了。李纨同其姻娌王熙凤为人恰恰相反。王熙风像一团烈火,她像一堆死灰;王熙凤像一把利刃,她像一块面团;王熙凤贪求无度,她与世无争。在大观园诸女性中,她是最默默无闻的一个。
李纨为人朴实忠厚。根据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李纨的描写,在设计中运用兰花来刻画她的性格;着色采用蓝色,蓝色是永恒的象征,它是最冷的色彩,用在李纨身上恰到好处。
皮影金陵十二钗的色彩运用极为美妙,配色也显得匠心独具,对这十二位皮影主人公的完美表达,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纵观《金陵十二钗》皮影作品,其造型适中,雕刻精细、线条缜密流畅,或刻或镂层层相叠,纤纤玉指、樱桃小口,流露江南柔媚,设色清雅大方,竟显国画意蕴染就的神韵。整幅金陵十二钗的皮影作品,关节灵活,可赏可动,让人看了似曾相识,爱不释手。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1月版
【2】董志新著《毛泽东读红楼梦》, 万卷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3】朱楼梦剑著《朱批红楼》, 黄山书社 2014-01出版
作者简介:
米艳,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生于1959年,河南潢川人,1979年师从已故著名皮影艺术大师李占文老先生学艺。1995年,调南京工作,三十六年来打下深厚的基础,具有皮影的综合创作能力,创作作品荣获迎“春花奖”等奖项,深受群众喜爱。
陶媛媛,米艳女士女儿, 1985年出生,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2008年起师从母亲学习皮影雕刻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