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刺绣创作

[日期:2015-11-2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本绣品创制者以唐代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为绣稿蓝本,还原张萱“绣罗衣裳照暮春”的绘画手法,着力突出画中八骑一人行进中的生气和情趣,通过流畅的线条、相互辉映的色彩和人物轻松的动态,展示出一种生的活力和美的魅力。整幅作品运用苏绣传统的散套针和施套针法绣制,间以和顺的镶色,根据每个人物及衣饰的不同特点,将人物的衣着色彩、形态神情、发髻衣饰等的造形细节表现得极其完美;作品洋溢着舒情闲适和勃勃生气。

 

  关键词:苏绣 民间工艺 《虢国夫人游春图》 散套施套等针法 精细雅洁

 

  一、原作精妙揣摩本真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虢国夫人游春图》纵51.8厘米,横148厘米。《虢国夫人游春图》一群骑马执鞭,徐徐前行的游人第一个是中年从监,乘浅黄色骏马,戴乌纱冠,着虾青色窄袖侧领衫,袖口有描金的鸾凤团花。第二人是个乘菊花青马的少女,乌黑的头发左右分开,梳成两个长长的发髻,这是当时仕女的一般发式。少女着胭脂红窄袖衫,下衬红花白锦裙。在少女左方略后又一个乘黑色骏马的中年从监随行,粉白色的圆领窄袖衫,与黑马形成鲜明的对比。疏朗的三骑成为前导,紧接着便是簇拥的五骑,其中前两骑,便是虢国夫人姐妹。她们并辔而行,都乘着浅黄雄健的骅骝。虢国夫人在全画的中心点,她双手握缰,右手指间挂着的马鞭直线下垂。她那丰润的脸庞上,淡描娥眉,不施脂粉,保持了本来面目。她的鬓发浓黑如漆,高髻低垂,体态自若。她身着淡青色窄袖上衣,披白色花巾,穿描金团花的胭脂色大裙,裙下微露绣鞋,轻点在金镫上。在虢国夫人左面与其并辔前行的是韩国夫人,其装束一如虢国夫人,惟衣裙颜色与之不同。她侧向虢国夫人作似有所告状。在虢国夫人姐妹之后,横列为后卫三骑。居中的是老年侍姆,右手护着鞍前的幼女,情显得矜持,眉眼间流露着小心谨慎的表情。幼女左手把住鞍桥,态度十分安详。侍姆右侧的中年人也是从监,装束与前一从监相同。左侧红衣少女装束与第二骑少女亦相仿佛。《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八骑人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进的行列中,从头至尾,充满了舒情闲适,勃勃生气。

  《虢国夫人游春图》题为“游春”而不画春的环境,但是张萱用“绣罗衣裳照暮春”的手法表现画的主题。轻薄鲜丽的春衫,线条勾勒得挺劲流畅。色彩桃红嫩绿相互辉映,加上人物轻松的动态,马蹄的轻举缓步,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气息。

  二、设法立意精雕细琢

  姚梅英以唐代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为绣稿蓝本,通过对虢国夫人姐妹乘着雄健华骝并辔而行的绣制,作品展示了生的活力和美的魅力。整幅作品以塔夫绸为底料,运用苏绣传统的散套针和施套针法绣制,以精细的绣工,和顺的镶色,完美的将人物衣着色彩的艳而不俗,人物形态的惟妙惟肖,发髻造形的变化多端表现的生动感人。在线条的粗细运用下、笔触阴阳顿挫的理解中,以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方法,不露针痕地将人物细腻的肌肤、飘逸的衣裙、透明的丝带演绎得惟妙惟肖、丝丝入扣。以平、齐、细、密的传统针法将虢国夫人等的神态绣制得细致入微,仕女的头饰、衣饰及衣裙飘带上的图案花纹表现得惟妙惟肖。根据每个人物及衣饰的不同特点,用粗、细不同的丝线绣制。原图中,线条组合宽松自然,笔力劲挺;以细劲圆浑、刚柔相济的墨线勾勒人物形象,辅以柔和鲜艳的重色,塑造的人物形象端庄丰腴,神态生动;衣裙纹饰变化丰富,典雅婉丽。

  苏绣《虢国夫人游春图》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细而不呆板。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作品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着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苏绣《虢国夫人游春图》表现出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和前疏后紧的构图方法和人马在行进中的姿态,更突出表现了虢国夫人在作品中的突出地位。在仔细揣摩原稿所要表达的内涵和色泽的配置的同时,找准整个画面所表达的重点,充分运用绣线表达笔意,细密的运针、层层的加色,将原作盛装华丽的韵味绣制得恰如其分,十分完美耐看。绣出了原作“态浓意远淑具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特色,表现了苏绣精细雅洁的技艺特色。

  三、以绣传情美化生活

  苏绣《虢国夫人游春图》从原稿的画意到绣制,为了要有新意的表现,运用的针法要和画稿的意境相贴切,去适应画稿的创意,所以,这幅作品,通过运用施针的针法,使整幅画面丰满起来,也使原创作品与刺绣的完美结合,使刺绣技术在绣制过程中的完美表现。整幅作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却又“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齐白石画集序》)整幅作品又洋溢着国泰民安、荣华富贵、幸福美满、放飞希望的气息。人们在欣赏的同时,对历史与文化的民间记忆得以延续,追求美丽而灿烂的新生活的渴望在这里被重新激励,它象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的现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从而升华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优美境界

  参考文献:

  1.《虢国夫人游春图》 古吴轩出版社 2013年4月

  2.《任彗闲刺绣艺术》(任嘒闲著)古吴轩出版社 2000年

  3.《中国刺绣史》(孙佩兰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年

  4.王伯敏著《中国绘画史》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年

  作者简介:

  姚梅英,女,苏州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传承人,姚梅英刺绣工作室艺术总监。苏绣《松龄鹤寿》《国色天香》陈列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苏绣《金鱼》《瑞雪》等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