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俏色巧雕,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巧”字。巧用料形,巧用颜色,巧施技艺,巧的是手法,是构思,是前提。只有“巧”得恰如其分,相得益彰,作品才有艺术感染力,才能令观者心领神会,回味无穷。
关键词:水晶雕刻 俏色 运用 创作
随着水晶雕刻人才的不断涌现,雕刻工具的改进,雕刻技法、技术的成熟,水晶雕刻艺术品作为水晶工艺品里更能体现文化价值的重要门类,日益受到市场的认可与追捧,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为水晶雕刻带来更多价值感、更多增色的俏色雕刻的运用。
水晶是一种有别于其他玉石的宝石材质,一般的宝石如玉、翡翠、南红、琥珀、寿山石等都是瓤性、绵密质,雕刻工具在深入石材的过程中如入沙中,不易出现崩、疵等问题,而水晶性脆、玻璃质,断口易走焦,易崩边、易碎,雕刻难度更大。所以水晶雕刻技艺技法是伴随着对水晶材质特质的不断深入探索、理解后而成熟的。而俏色水晶雕刻更是要求雕刻技师需要熟练掌握水晶雕刻的各种技法和对水晶宝石特质的透彻理解上才可以得心应手的运用。
“因料取材,因材施艺”,这是水晶创作设计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水晶的晶体质量、形状、色彩、光泽等特点进行创作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做出好的作品。
水晶往往有两种以上的色彩,在挖胶去绵的过程中,要以俏色为主,不会轻易舍去任何一种颜色。在注意保留直接色的同时,也要注意保留间接色,要弄清有几种色彩及色的走向。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了解、掌握和使用原料。只有对料的每个特点了如指掌,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原料,根据俏色的色相、色阶来决定相应的题材。一块俏色料,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料上的多种颜色及所在部位,都为自然形成,我们不能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画稿去找适合这个画稿的俏色料,所以作为设计人员只有依据原料的本身特点进行巧妙地选材、构思及布局,巧取巧用,才能达到因材施艺的目的。
利用俏色,是水晶雕刻的特技。水晶的颜色与很多自然生活中某种物体的颜色相似。如黑色的燕子、蝙蝠;绿色的青蛙、豆角;红色的果子、花朵;黄色的佛手、金元宝;白色的祥云、如意。选择几种与自然界物体颜色相接近的俏色,使它们在同一主题中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为确定产品的题材内容打开思路。颜色同物象一一对应,就会使人感觉顺色,合乎情理,而且能使作品的主体部分更加突出,起到烘托和点明主题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俏色决定题材。
俏色巧雕先要确定出俏色部位的色质与走向,然后尽量以俏色部位为核心,规划出原料其他部位与整体的比例,这样就能使底色、俏色与整体形象协调一致,从而产生和内涵契合的立体感官美。
俏色是雕刻中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工艺价值。俏色,也叫巧色。不过前者的概念倾向于色彩效应,而后者则倾向于技巧难度,二者结合起来就是俏色雕刻的工艺特色。这里的“俏”讲的是艺术形象之精华。如“万绿丛中”的“一点红”,这里的红就是俏;而“巧”讲的是工,是构思与制作。也就是说,能巧妙地在料的几种色块中找出最能表现雕琢对象的、恰到好处的色块,进行精心设计、构思,使其成为特定形象之精华,即所谓“巧夺天工”。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在俏色基础上巧色的雕刻技法孕育而生。俏色技法不仅要将原石鲜明的颜色保留下来,更要将其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它成为整件作品的闪光之处,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用。
在雕刻大师妙手天成的经营下,可将这一小块颜色运用得非常巧妙且自然灵动,使其在作品中达到极致的效果,以充分展示出天然造化艺术感染力。这种俏色作品往往是妙趣天成,世上绝无仅有的,故这类作品还被称作“俏色佳品”。著名的雕刻大师潘秉衡生前常说:“俏色要宁少勿多,俏要俏到点子上,一点为绝,二点为俏,三点为花”。俏色的运用不仅体现出了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和素质,也使作品的身价大为提高。
雕刻中“俏色”确实是大有可为的,对于雕刻技艺的掌握,个人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知识面要宽,见多才能识广。要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历史知识。
二、掌握规律、顺形、随色。一般情况下,当有一块“俏色”的水晶石拿到手后,首先要慎重地“审料”,要弄清水晶石的脏(杂质)、“绺”(断裂纹)的实情,以便决定它们的去留,同时更要弄清水晶石各种颜色的实情,是表面的还是内含的,是单层的还是多层的,是本色还是间接色,之后才能考虑怎样利用这些颜色。去掉不能利用的脏,保留可以变废为宝的杂质。
三、根据水晶石的性质、形体、瑕疵、颜色及其分布状况来确定主体俏色和陪衬俏色,从而确定题材和主题。并在构图上注意俏色和水晶石的协调,使俏色更好地为主题服务,使整个画面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俏是色,又不仅仅是色,更是雕刻者的学识贯穿,运用得当,不仅增加其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对一名水晶雕刻者而言,那是一种艺术的创作,是一种激情和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帅德權.巧夺天工的俏色及其分类雏议[J].中国宝玉石,1994.5.
[2]伍剑.巧用俏色做文章 浑然成趣巧天工[J].天工.2015.3.
作者简介:
孙睿,1971年出生,江苏东海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从事水晶雕刻二十余年,一直秉承“至诚、至真、至善、至美”的理念,专注于水晶雕刻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其设计、制作的水晶雕《龙上观音》被日本《艺术人》杂志视为天然水晶的“最高杰作”,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4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