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刺绣日用品的研发创作

[日期:2015-12-3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日用品和欣赏品是刺绣的两种存在形式,现如今两种方式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现状,一荣一损。及时开展刺绣日用品的研发创作工作变得亟不可待。刺绣日用品的研发创作需要把握正确方向,同时又要处理好两种存在形式的重要关系。

关键词:刺绣  日用品  欣赏品  研发创作 

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阔的成长土壤。刺绣手艺最初是以生活用品的形式出现,在漫长的实践中点缀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刺绣技艺的不断升华成熟,人们对刺绣物品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刺绣物品出现了台屏、壁挂等诸多式样的欣赏物品,也就是刺绣欣赏品。数千年来,二者作为刺绣手艺的两种主要展现形式,承载着刺绣工艺的发展,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刺绣日用品依然是刺绣手艺的主要形象。但是自清末民国时期开始,刺绣欣赏品逐步大行其道,其内涵的艺术价值被无限挖掘,加之,印染技术的广泛运用,日用品的刺绣形象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削弱。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前后数十年,刺绣日用品的发展举步维艰,与刺绣欣赏品的如日中升相比,刺绣日用品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

一、复兴刺绣日用品的必要性

首先,在刺绣发展历程中,日用品和欣赏品长期是刺绣手艺前进的两条腿。日用品又是刺绣手艺发展之初的完整状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认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其健康发展依赖二者的齐头并进。其次,市场环境下,刺绣欣赏品的市场价格日益高涨,数百万元一副的刺绣欣赏品已经不断出现,绝大部分刺绣欣赏品通常价位都是在万元上下。刺绣欣赏品的价位已经让大部分人们望而却步,逐步失去一大批从众。由于刺绣日用品具有价格相对低廉、实用价值较高的属性,它可以维系人们与刺绣的情怀,扩大刺绣手艺在群众的影响力。第三,我国正处于唤醒传统文化的时期,政府大力主导、社会舆论一致引导,人们群众也渴望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拥有悠久历史的刺绣日用品本身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较好的发展氛围,可以更好地催生刺绣日用品的复兴。

二、刺绣日用品研发创作的方向

研究刺绣日用品研发创作方向,不能离开日用品的本质属性,所谓日用品,是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虽然不是必需品,但是却有着较高的使用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此,“日常实用性”是刺绣日用品研发创作的必要原则。顺应现代社会发展,刺绣日用品逐步以钱包、电脑包、手机包等包裹形式出现,同时还常见于传统服饰、鞋帽和围巾等服饰装饰品中。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尚有丰富的领域期待刺绣日用品的介入。传统刺绣日用品之所以在近数十年不断势弱,主要是因为未能跟上时代发展需求,脱离了人们的时代审美标准。所以研发创作刺绣日用品,必须坚持创新创作的发展方向。首先必须加快刺绣日用品绣制题材和图案的推陈出新,使其更接近现代市场消费者的年龄构成和审美标准,不能一味的使用寓意吉祥的传统图案。其次,刺绣日用品创新创作的方向必须充分结合市场运作规律。所谓日用品,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要有大众消费水准,不能曲高和寡。所以刺绣日用品创新创作,就必须在创作成本上尽量控制,充分应用机绣、画绣合一等刺绣形式,同时,以全新简约的设计理念,设计出简洁唯美的意境产品,以低成本高效果的形式达到以合理价格不断扩充市场的目的。目前,刺绣欣赏品受世人瞩目,刺绣日用品的研发创作不能脱离刺绣欣赏品的创作发展,二者互有因果,必须将二者融合一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三、维系刺绣日用品和欣赏品齐头并进的建言

由于齐头并进对于刺绣日用品的创作发展极为重要,所以本文单列阐述。周瘦鹃先生散文杂记《闲话刺绣》一文对刺绣日用品和欣赏品有过这么一段介绍,“她们一向于种田之暇,以刺绣戏衣、被面、枕套等为副业……我藏有旧绣一幅,以缎为地,色已黄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作品,朋友们给我鉴定,说是明代的刺绣。绣的是一尊观音,微微含笑,坐在一朵莲花上,花作浅红色,淡至欲无,观音的膝上坐着一个男孩子,玉雪可念,一手执红榴花一枝,向人作憨笑。上端用黑色线绣有‘礼拜供奉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七字……”。该文提及到的日用品和欣赏品,充分表现了刺绣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功能,并且逐步融入到人们的生活过程中。首先要加大对刺绣日用品的宣传和开发力度。通过电台、杂志等传闻媒介向人们尤其是中青年人介绍苏绣日用品,消除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事物的认知盲区,最好与优秀服装企业合作,以现代服饰作为突破口,让刺绣工艺成为引领服饰风潮的“摩登”。其次,改善刺绣从业人员对刺绣日用品和欣赏品两种存在形式的正确认识。对刺绣日用品和欣赏品的功能划分,刺绣从业者尚存在着一种认知误区。功能划分是由人们对刺绣成品的使用方法不同决定的,而并不取决于绣品实际价值的高低,尽管刺绣欣赏品的实际价值普遍高于刺绣日用品,但是未来刺绣日用品的市场价值未必会比陈设品低,只要我们用心培育、悉心创作,刺绣日用品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总之,刺绣的发展离不开日用品和欣赏品两种存在形式。作为一名刺绣工作者,正确认识这一现象,使刺绣日用品的研发创作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资料:

1.《中国刺绣史》,孙佩兰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吴萧贤,工艺美术师,苏州市高新区东渚镇人。从事刺绣多年,能够熟练掌握平针绣、乱针绣等刺绣针法,擅长人物、动物和山水等刺绣题材的创作。近年来,其作品深受市场欢迎,并获得了数项工艺美术大展奖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