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介绍紫袍玉这一珍贵玉石原料入手,结合玉的雕刻与创作步骤,讨论了贵州紫袍玉的关键雕刻技巧之一【俏色技法】,进而推论出紫袍玉的雕刻艺术精髓。在论证过程中,结合紫袍玉雕刻艺术品的具体案例分析,指出如何能选择性的通过俏色表达出作品特有的神韵,详细的论述了“景材施艺”的俏色创作理念。同时将传统文化的深入内涵引入到艺术创作的设计中。
关键词:读石 写意与写实 虚实结合 俏色
紫袍玉生产于贵州省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之颠,颜色以稳沉的紫色为主,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白等色在其中。手感细腻柔润,色泽自然和谐,密度高,耐酸碱,硬度适中,雕刻性能好,形态多样,并含有人促进人体健康的多种微量元素,它的矿物成份为绢云母、氧化铁为主,并含有绿泥石,锐钛矿、金红石、电气石、化学 成份以Si、Al、Fe3+、K为主,并含有微量Mg、Mn、Cr、Na、B等矿物成分。物性稳定,雕刻性能好,加工抛光后具有柔和的丝绢光泽,色彩俏丽动人、古朴典雅,可用于雕制的座屏、砚池、墨盒、印章等。用紫袍玉所雕琢的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一、紫袍玉的重要价值
紫袍玉的重要价值在于两方面:其一,矿藏少,政府的保护性开采,原材料的稀有性;其二,质地柔润细腻,颜色漂亮,在玉石之中的观赏价值高。
紫袍玉独产于中国佛教圣地梵净山(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邻近四川、重庆、湖南三省市东西界,海拔高度1500-2500米,相对高度700-1500米。梵净山最高峰凤凰顶高2572米,为黔东名山。在地质构造上属上杨子台褶带中的梵净隆起区,是一个长期多次抬升而又累遭剥蚀的地区,也是隆升明显,侵蚀割强烈的中山区,因而山峦迭嶂,高峰插天,沟深谷幽,飞瀑悬挂,地势雄伟奇险,向以石秀、水奇、山幽著称。1978年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网),具有10--14亿年的成矿历史。它集万物之精华,吸佛地之灵气,质地坚韧,细密柔软。紫袍玉原料主要分布于梵净山西南侧的印江与江口两地之间的深山之中,因开采十分艰难、已勘探明储量极少而倍感珍贵。同时,紫袍玉以紫色为主,绿条相同,同时伴有桔红、白等色在其中。其颜色美丽端庄,有“紫气东来,升官进爵,玉带横腰,如意吉祥”的美好喻意。而且层次分明,手感细腻柔润,色泽自然合谐,密度高,无石纹,无风化杂质,耐酸碱。用紫袍玉所雕琢的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早在明清就作为贡品敬献皇帝,其紫色中所夹黄色玉带极具帝王之气,同时具有天然油脂和独特光泽,是古今不可多得的价质玉石原料。现已成为十大名石之一。
二、紫袍玉的历史
紫袍玉称【紫袍玉带石—紫玉—玉带石—紫袍玉石】
紫袍玉雕工艺的历史渊源无文字记载,关于它的传说有两种:一是明代朱氏皇族后代因避祸乱隐于梵净山中,偶然发现此石与自身衣袍颜色一样,中间还夹有浅绿色玉带,取而观之,爱不释手,遂令工匠做成饰物,每日观赏,十分欢喜,逐将其命为“紫袍玉带石”。
另一说法是;明万历28年,明帅刘綖率十万大军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获胜凯旋。路过印江时,见用该石所作的文房四宝及各种小饰物,甚是喜爱。(刘綖素有军中儒将之称,曾在凤冈县留有“天河洗甲”摩崖石刻。后战死于“松辽战役”)逐将这些石雕带回南京,并以暗示其平播凯旋,官运亨通的“紫袍玉带”命之。
但不论怎样的说法,紫袍玉的存在都因历史上民众对它的喜爱而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玉石之初
玉石雕刻的过程1:相玉与去皮
图❶紫袍玉原石 图❷ 紫袍玉去皮打磨后
当一块从梵净山开采的紫袍玉原石到了雕刻者的手中,首先经历的是“相玉”,也就是观察分析玉料的成色、料质、绺裂、瑕疵等情况。决定如何制作后,大块的玉料会被切开,进行去皮。
图❶即为紫袍玉原石。从颜色来看,紫袍玉原石以沉稳的紫色为主,绿色相间,其中过渡地带还带有淡淡的黄褐色。尽管已经十分美观,但同所有玉石原料相同的是,紫袍玉初次从矿井中开采出来,表皮并不符合玉质的温润柔和之感。此时就需要“去皮”,将原石中的“肉质”充分显露出来。图❷ 即为“去皮”打磨之后的紫袍玉再观整个石材,光滑温润,层次分明,手感细腻柔润,色泽自然合谐,正如同如同一位谦谦君子,待雕刻者进行雕琢。
玉石雕刻的过程2:设计
当拿到去皮之后的“肉质”玉石,雕刻者会重新审视手边的这块玉石。玉石雕刻有两个理论,一是景材施艺,二是按需求料。以景材施艺来举例:当通过读玉确定好雕刻题材之后,接下来便是设计。因紫袍玉独特的两种主要颜色的构成方法,设计者会根据需要来选择用紫色或者是绿色作为底色进行俏色。之后再据此进行颜色层理的切割。在确定雕刻的颜色层上,只留下薄薄一层供以雕刻,以另一种颜色作为底色。切割完毕之后再根据玉料的颜色、纹理和形状来仔细梳理雕琢题材——既要兼顾好颜色,又要兼顾好形状。最初玉雕设计图案可以画在纸上,也可以直接画在拟雕琢的玉料上。大型贵重的玉料雕琢,必须先画在纸上反复斟酌酝酿,设计完美后再落在干料上。
雕刻的过程3:雕刻
构思设计完成后就真正进入了雕刻部分。
玉件勾好样后就开始粗取——按照设计要求将玉料雕琢成形,初步达到设计玉雕的基本造型。粗雕非常重要,这一工序是整个玉雕是否成功的基础,我们知道玉料一旦雕琢,就很难回头,真可谓是”覆水难收”所以雕琢之前要非常慎重。紫袍玉俏色采用的是层进式的雕刻方法,在一层玉料的粗雕之后,通过显露的下层颜色位置,不断改变雕刻深度、方向、位置,以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
四、俏色技法
器之大成者,一半在天成之质地,另一半靠后天的修饰,若后天修饰宛若天成,无疑会大大提高器物的审美效果。而俏色雕刻,就是结合先天之优势和后天之巧妙的关键法宝。
在雕刻行里,俏色是指在一块翡翠原料上天生的、固有的、面积小、色调鲜明,且区别于原料上大面积的其他颜色的一种色彩。在雕刻大师妙手天成的经营下,可将这一小块颜色运用得非常巧妙、自然和灵动,使其在作品中达到极致的效果,以充分展示出天然造化的艺术感染力。
俏色巧雕是翡翠雕刻中非常著名的技法之一,俏活儿呈现出奇异不俗之态,雕师完全依型施艺,最佳程度保存了原料的型状,这样翠色饱满的原料如果真的按传统标准制作,所取实在有限,但是通过设计造型上扬长避短,巧妙避免了原料减损,不仅工艺上精湛,吉祥的寓意也令人感到一番好彩,名家俏色巧雕的作品,许多都是雅意盎然的精品,高贵而可亲,凝重而清新,料美工佳、物超所值,其光洁精美程度超凡脱俗,升值空间较大,极受藏家推崇,价格逐年递增。
同样的,在紫袍玉雕刻中,俏色雕刻技法具有同样的作用。紫袍玉自身的材料特点是紫中带绿、绿中有白。多种色彩的层理糅合使其具有普通雕刻原料所不具备的层次表现特性。但是要将这种层理式的带状颜色雕刻得当,不只要有天然完美的玉质,还要能遇到一位雕工精湛的玉雕师,才能将原料本身的美感淋漓尽致地发掘展现出来。就好像千里马遇到伯乐一样,如果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便只能和普通的马一样。玉雕师傅能使一件璞玉经过琢、磨,成为出神入化的艺术品,这是紫袍玉雕刻的关键所在。
紫袍玉俏色不仅能将紫袍玉本身所带有的颜色完整保留,还可以运用到紫袍玉雕刻题材中,在紫袍玉最独特的地方加以施工,使它成为整个雕件的抢眼之处,有天人合一的玄妙,故而俏色也被人们认为是紫袍玉雕件的 “点睛之笔”。
1、紫袍玉雕刻中的紫色与绿色俏色对比
图❸荷 图❹曹雪芹
“巧”本是一个很人工的词汇,但“巧”的最高境界一定是自然天成,令人忘记了人工雕琢的存在。
图❸《荷》,这幅作品典型是使用紫色俏色,把紫袍玉带石中绿色的部分作为画面的主体。绿色的荷叶在柔润的绿色玉质下显得柔韧而清新。作品虽题为“荷”,但那一只莲花却若隐若现隐藏在缱绻的荷叶之后,曲茎微垂,犹如娇羞的少女只露出美好的半边脸庞。李白诗云:“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溪边翠绿的竹子把溪水都映成了绿色,池塘里的荷花似乎让池水都染上了香味。连鸟儿都不禁在它们之间嬉戏飞过。整幅作品仿佛都因这绿色玉带雕琢的柔嫩的荷叶莲花而有淡淡的香气。而下层的紫色,刚好作为池塘而衬托了它们的玲珑生姿。图❹《曹雪芹》,这是一幅简单的摆件。这幅作品在在去皮切料的过程中只保留了薄薄的一层紫色——使用绿色俏色。 众所周知曹雪芹是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人生经历非同寻常。曹雪芹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等都有研究。据裕瑞《枣窗闲笔》记载,曹雪芹“身旁、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这样一位艺术大 师,在表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时,所使用的颜色和雕刻技法是考验雕刻者的一道难题。而在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在绿色玉料的映衬下,淡淡的紫色勾勒出曹雪芹的衣袂飘飘,他手持书卷,儒雅地立于风中,彰显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不俗气概。但是他双眉颦起,嘴唇紧紧抿起,披散着头发而不修边幅,透露出他在精神世界的理想与追求。这是一位智者,却也是一位普通的老人,隐露的斑驳绿色透出了他的沧桑。正是合理的使用了绿色俏色的手法,这一幅《曹雪芹》的作品才能能让人产生如此多的思考。
2、紫色与绿色混合使用的俏色与技法
图❺近水楼台
著名的雕刻大师潘秉衡生前常说:“俏色要宁少勿多,俏要俏到点子上,一点为绝,二点为俏,三点为花”。俏色的运用不仅体现出了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和素质,也使雕刻艺术品身价大增,成为珍品。图❺这件《近水楼台》是采用镂空雕刻与俏色结合的雕刻艺术品。作品在取料切割时,首先使用紫色为雕刻层,根据绘画中近大远小的视觉感受,在距观测者最近的 “石台”部分零散的用外层紫色雕刻出溪边的石滩,随着刻刀的深入,第二层绿色逐渐显露出来。此时绿色刚好作为乱石掩映的假山与树的主体;萦绕之间,第三层紫色部分是较为厚重的色块,正如同一幅画中想看又看不到的远村人家。既是朦胧又是真实。作者巧妙地把主色块运用其上,依次写实的勾勒出房屋、松尖同更远处苍茫的林海;当你感到作品似乎已经完成时,在最后一层,左上角,作者又巧妙地使用紫色和绿色之间薄薄的黄褐色过度色彩,完美的勾勒出了一盘浅盈盈的月亮。淡淡的烟云笼罩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月亮,云儿醉了,人亦醉了,早已分不清这是第几重山,第几层水,就永远的徜徉在这梦境般的近水楼台之中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作者的题目起的便十分巧妙。只用“近水楼台”,观者自然会想到“先得月”。那“月”在哪呢?视线便又自然被引向最后一层的巧妙雕琢之处。再由后向前逐一看来,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不由得拍案惊奇。仿佛这一层又一层的深雕细琢把人引向了朦胧的水墨画中。
五、写意与写实的俏色总结
紫袍玉雕刻,俏色可以说是其表现的重要手法。俏色处理源于自然,又胜于自然,只有玉上的颜色用得巧,雕得精湛才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感。
中国的民间艺术,归根到底都有一种中华古典文化的韵味在里面。每一幅作品无不渗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紫袍玉雕刻上,无论是从选材还是技法,都和古典文化密不可分。在俏色的技法运用中,写意与写实都是被广泛使用的雕刻手法。而虚实结合水墨相生营造出的意境往往是一幅作品传神的关键。恰当的虚实对比有利于加强造型的特点和装饰性。
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从虚中传出空灵清澈,方有实在之美。
参考文献:
[1]: 铜仁门户网——[梵净山紫袍玉带石]
http://www.trmhw.com/p/st_news_items_i_x634167302822940000/
[2]:王伯明,《中国民间美术》[M],福建美术出版社,福州,1994年.
[3] :中国和田玉网 《浅谈中国玉雕创作的意境内涵》樊军民
http://www.chinajade.cn/news/1535
作者简介:
吴光莹,男,出生于1969年贵州砚台之乡《思州府》。现居江苏南京,《紫袍玉庄》主人。自幼钟爱砚雕艺术,为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1985年进入思州砚雕厂学习。1997年嫁接于紫袍玉带石雕。至今从事雕刻艺术已20于年,曾多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行业金银铜奖。《紫袍玉庄》作品深受广大玉石艺术收藏家追崇与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