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以远古石器的雕刻开始至今,都能清晰地看到他们既有一脉相承又有新生;即有纵向不断传承的主线,又有横向多面的相互影响。而且始终在文人的参与和关注下不断发展。因此琢玉人比较容易知道去雕什么,如果没有文人积极参与再加上从来就没有把古人优秀的、精华的东西学到手,就很难论创新和发展。《和谐瓶》以薄胎工艺表现力,是在和田青玉的基础上,结合薄胎工艺的独到妙技,展现了外形轻盈之美。《和谐瓶》左右相依,对称,但在高度和宽度不同,彼此相辅相依,纹饰的雕刻花纹高低有分,文野之别。《和谐瓶》以传统的缠技花纹为主,以阳刻浅浮雕的技法雕琢,图案分布均衡对称,疏密得当,纹饰清雅,秀丽。纹饰线条流畅,细腻、平整、对称、端庄中具有动感,给人以温文尔雅,内敛、细腻之感受。《和谐瓶》选料色泽晶莹,致密温润。作品以现代的审美理念和当今时代崇尚的和谐观,大爱无疆,文明、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中国、民族与祖国一道成长,有国才有家的韵味,寓意深刻。使作品倍加精致、大气、传神。作品在以往的传统工艺上有所突破、创新。作品其圆润、朴实、流畅、清雅、折身拙厚重的文化艺术魅力。在造型上别出心裁,按照美的法则表现点、面、线,使这充满着当代意义上的灵动和美感。
器形突破传统的形体,瓶口绉纹形,两瓶身高低左右相称,瓶身相畏相依,表现了和谐相处,紧密团结,民与国共存一个心中梦想已在东方的地平线上,迎接光耀喷薄的阳光……
关键词:玉雕、发展、鼎新、薄发
一、苏州玉雕是引领中国玉雕业的杰出代表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地灵水秀,素有“工艺之市”之称。苏州的水文化不但孕育了地杰人灵,物化天成的人文景观,也滋养了苏州人温文尔雅的品性和情怀,培养了苏州人琢玉、爱玉、藏玉的习性和传统。
中国的玉器文化每个时代的玉器特征各不相同,期间也形成过一次又一次的高潮,但严格地说,玉器在历史上大的发展高潮仅有三次,分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汉代和明清时代。在这里,我且不说三者文化时期,就江南一带就有玉器制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玉文化,北宋时期,朝廷在苏州设立造作局,其役使的工匠就有许多玉工。明清时期,苏州的玉雕曾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琢玉的主要地区在江南一带,苏州和扬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两个琢玉地。明代起,苏州成为东南经济文化中心,尤其是明中叶以后,苏州号称“江南首都”,不但生活奢华,而且引领时尚潮流,玉器等高档消费品市场极度振兴,致使苏州的琢玉有了很大的发展。明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上,就有“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之说。当时,苏州著名的雕玉代表人物陆子冈被人们誉为“鬼斧神工”,曾琢玉水仙,玲珑奇巧,另有刘谂,贺四、王小溪等人善琢品玉,若仿古之作,意可乱真。至清乾隆,苏州不但要向朝廷贡玉匠、玉料、还担负加工玉器的任务。当时,宫廷未设造办处理琢玉坊,几次召取苏州玉工赵京为宫廷制作玉器。这些苏州籍的玉工及其传授的门徒,大多居住在前门一带,被誉为“苏帮”。乾隆帝曾写诗称赞:“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据论载,苏州曾向宫廷解送各种精美玉器,有玉佛、玉磬、玉宝、玉碗、玉册、玉羽觞、玉瓶、玉象棋、玉鼻烟壶等30余种300多件。苏州琢玉作坊更是达几百三十多户。在阊门内的专诸巷、天库前、周王庙弄、宝林寺前、向南诸如玉枢密巷、石塔头、回龙阁、梵门桥弄、学士街直到剪金桥巷,到处可闻一片“沙沙”的琢玉声。而阊门吊桥两侧的玉市列是担摊鳞次,铺肆栉比,至今许多老年人习惯地把吊桥称之为“玉器桥”。
琢玉行业视周室灵王为祖师,行会就设有周王庙,每年阴历九月十三至十六,全城大小近千家作坊都要拿自己最精心的杰作作为祭祀的供品去陈列。届时,同时相互观摩,各路客商云集,市民争相观摩,热闹异常。这种现象,在全国玉雕行业内可能也是凤毛麟角的。在明清手工业全盛时期,苏州玉器制作达到高峰,成为全国同行业的翘楚。
清未民初直至解放前夕,苏州玉雕行业面临原料稀少,产品滞销,工人失业的状况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解放后,苏州建立了玉雕生产合作社,使玉雕生产逐渐复苏。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企业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在挣脱了机制,体制的束缚,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历程,以民营,个体特征的玉雕经济逐步雄起。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崇玉、爱玉、藏玉、制玉的传统风俗在苏州及其周边地区悄然兴起。特别是本世纪以来,苏州玉雕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工艺文化产业,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业人员多从,据不安全统计,苏州玉雕从业人员超过二万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玉雕从业者。二是分布面广,生活经营活跃,在古城区的相王弄、南破弄一带集中了400—500家玉雕工作室和个体作坊。在园林路一条街就有40多家前店后作坊的工作室。仅是光福地区就达6000余人。三是经济总量大,近几年,玉雕玉器经济量达30—40个亿。四是新一代玉雕人呸断涌现,并逐步崭露头角。2012年苏州拥有八位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其中五人荣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一人荣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且大都年富力强,成为开创苏州玉雕一代新风的技艺领头人和行业标杆,这在建国以来的苏州玉雕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如今又有一批获奖者胜出,一大批更年轻的初、中、高级工艺美术师们正在迅速成长。
二、中国玉雕师的发展方向
谈玉雕,看玉雕,除了看玉器,就会想到玉雕工艺师一个,这是好“人”,不仅仅局限在苏州的玉雕大师,还包括全国从事玉雕行业的人。我们的主角是玉雕大师,其次是作品,组织运营。我们作为玉雕工作者,首先要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艺术修养。
职业素养和艺术修养是影响大师发展的两个要素。职业素养包括:技艺,如果玉工技能水平不高,是做不出好作品的,当夸夸其谈是无用的,技艺是根本,品德玉器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品德高尚是做玉人必须具备的;操守,大师的价值,体现在品啤上,操守上,诚信上。中国改革开放35年,经济发展迅猛,但是社会诚信缺失,诚信在玉雕行业中至关重要,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上,心境,当今社会很浮躁,我们缺少的是淡定的心境。我们杨曦老师为例,沉醉在自己的玉雕的世界之中,埋头创作,这个《和谐瓶》就是我“躲进小屋成一纺”的产物。所以心境很重要。做玉人也要集中时间,踏实创作,不要做社会浮动家,不要忙于自我宣传,图有虚名。艺术修养也同样重要,包括艺术理念、观点、眼界。玉雕行业一直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被重视的现状,但通过行外人来解决这个问题又是不现实的。我希望玉雕行业内的从业人员能够用笔记录下自己的创作体会和总结。每次我看到苏雕专委会创办的《苏州玉器》杂志,将苏州玉雕的实质内容总结,归纳出来,完善我们艺术理念,观点,眼界,这方面工作做得很好。艺术修养的过程是提高的过程,要具有思想。工艺思想是分不开的,是不矛盾的,二者不可替代,所以我们玉雕作品具有思想性,这也是修养原一部分。
艺术修养要更宽泛,不要局限在某一方面,在艺术领域,美的事物是相通的,在点滴之间是相互感染和启迪的,修养要有高度,要有生活,艺术源自生活,在不同的人群会产生不同的人物,所以彼此是相互衬托的,修养的高度很重要。艺术修养要在生活中培育发展。
玉雕行业中的“人”都具有不同的诉求,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诉求过于短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这种短视集中表现在“短、平、快”,做艺术作品是无法短平快的。诉求要长久,玉雕人要有大谋略,马在以后受益的东西现在做出来。不要过于关注眼前的利益,在利益面前,眼前利益与长久利益,局部利益跟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定要有所协调,并不是全部点有就好。
另外“自满”也是应当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一个问题。自满是抑制我们艺术发展的门槛。学无止境才是正道。玉雕行业是我们一生事业,所以做事要把眼光放远。学无止境,山外有山,人外人,学习如同遂水乘舟,不时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获得了奖项,有了点小名气不要沾沾自喜,觉得高人一等,要正确处理名誉,责任,利益与技艺之间的关系。我总是把荣誉作为新征程的起点,在今后的创作中定力深点,强一点,作为提升自己的方向。玉雕作品要有思想,要突出政治,要有内涵,要把时代的政治主流与玉雕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一种健康向上的元素,我的薄胎《和谐瓶》就寓意着当今提倡的和合时代,各民族和睦相处,人民与祖国相依遵循,共同成长,团结和谐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体裁来雕刻的,《和谐瓶》即有传统的因素,又有本时代突出的主题。这对《和谐瓶》紧密相连,无法分居,古代花卉纹布满瓶身,疏密有致,繁简有度,纹饰清秀,文雅,纯净,细腻,线条均衡对称,委婉流畅,晶莹剔透的光泽和清秀的造型相互辉映,凸显玉雕精于琢磨,风敛清雅的和。此手法表现得匠心独具,政治色彩突出。
为什么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很多建议的是一些艺术家,那是因为他们有活跃的思想。其实,很我鍱谊并不是做政治的,但是艺术家的氛围决定了他们具有宽阔的空间和活跃的思想,所以他们会提出新的艺术理念,不断创造出新的作品。在玉雕作品中,我也渴望看到更多具有思想性的作品。如果作品的个性化标识不清,艺术发展方向就会不够明确。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
当一个人的玉雕作品风格不突出的时候,就很难彰显自己。我们看到一件作品就知道其作者是谁,那么这个人的风格就显现出来了。
作品的风格应该是值得玉雕从业者重点考虑的,风格背后是一个人的艺术理念,是一个人所有艺术情态的体现。
这是一个重振中国光辉的历史。时代的快速发展,将玉雕人带上了一辆快速行驶的战车,但是战车会往哪里行驶?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一个人的风格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不断“梳理”。写总结就是一个梳理的过程。在梳理中不断学习提高,向玉雕相邻的工艺师们学习,这种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过程,会形成一种玉雕创作的发展动力。
我一直希望为我深爱的祖国和家乡人民留下更多、更优秀的珍品,这些创作艺术品也是文化产业,更希望苏州玉雕记过成为文化产业的领头羊。
三、不断革故鼎新,增添新色彩
我从小生长在吴中区光福镇,从小喜欢画画,绘画成绩在年级里小有名气,还经常素描、写生,对审美有了较大的提高。1993年开始拜师学艺,走上了玉雕之路。在这条路上吃尽了苦头,历经坎坷,几年后办起了自己的加工玉器作坊,但这还不意味着成功,开始只做半成品,买家根本不知道我。
后来有次参观同行的作品时,发现同行做的薄胎产品成功了。从此,我放弃了心爱的羽毛球运动,专心研究和研制薄胎制品,胎薄如翼,成如容易却艰辛,我采用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是“初掏”,让玉器壁的厚度为3毫米;第二步是壁上加工出纹饰;最后一步是“细掏”。把壁的厚度降低到1毫米左右。薄如蝉翼,厚度均匀。经过这一步,玉器才能最后成型,轻巧,秀丽,光亮,晶莹,做工精致,透光性好。
为了制作属于自己的薄胎玉雕作品,我结合当今时代“和谐”的主题为动机,我认为:只有全民族和谐,才能做到国家富强,只有做到全民族和谐,每个小家的生活才能幸福安康;只有做到全民族的和谐,才能凝聚十三亿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做到全民族的和谐,我们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成为全球不可战胜的磅礡力量。这是我眼前一亮,看似寻常的心开始怦然萌动,制作了这对薄胎《和谐瓶》。我以创意引领了新时尚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和谐理念的拥护。只有全国人民和谐相处,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我内心有了这种热血燃烧的动机,我决定一定把这个薄胎《和谐瓶》雕刻出来献给大家。接下来开始选料、设计、刻苦钻研,借鉴别人的经验,走自己的琢玉之路,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朋“知行合一”的学说。王阳朋认为:“知是行之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又说:“知行合一,即是格物”。所谓格物,就是要穷尽事物之理。他提出的知行合一,就是让我们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我认为,我作为一个玉雕艺人,也当如此,知玉是琢玉的开始,只有琢玉,做出精品,才能充分体现玉的品质和内涵,也才能寄托自己对玉的情感。
我想人的悟性和玉的灵性是相通的。近年来,我每雕出一个作品的技艺特征和要决了解的特别透彻。而且这些特征都清晰地体现在作品中。我的这个薄胎《和谐瓶》取料于和田青玉,瓶体形鼓圆,似琵琶形,口边皱纹花边,瓶底圈足,两瓶高低相依,瓶口相对,瓶颈朝下采用秀雕手法琢制,瓶身左右相辅相依,寓意国大民小,两个离不开,有国才有家,国家好,人民好,大家好之意,只有全民和谐才能国泰民安。只有全民和谐,国家才能繁荣昌盛。瓶身浅刻繁体字“和谐”字样,花卉纹布满瓶身,以委婉奔放的仿古纹为主线,打破了平面作品的沉闷,圆形上下对称,纹饰清雅,秀丽且丝毫不见雕琢痕迹,形成了疏密高低有致的均衡强烈对比。我在器形上选择了半鼓肚花瓶造型,左瓶颈口下雕刻的花纹,虚实相间,线条委婉优美;器身上雕琢的花纹急转而下,侧瓶的花纹自然盘缠,构成了作品整体的温婉和柔美。作品为一合体组合件,它们分别摄取了最典型的中国花香博弈韵令人陶醉之感,凸显简约庄重,规整统一,文雅内秀,江南古典,质朴、宁静之美。
《和谐瓶》构思新颖,结合当代主题,作品构图优美,“和谐”二字绘刻于画中,这种表现手法在方寸之间彰显作品整体的柔美之感,将观赏者带入温婉、晶莹、举国上下、动人心魄、和谐向上的撼人神韵之中……
《和谐瓶》的问世,获得了2014年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精品暨国际玉雕艺术家作品博览会的奖项。我很高兴。这件作品以它新颖、独特、精湛、寓意深远的优势给予很高的艺术评价,在这次参赛中,我不仅注重设计和立意,还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新意,已从技巧型走向艺术化的方向。既讲求虚实关系的处理,也有形、景、情的构立,强调玉雕语言的构成,以及所使用的材料特质的外在表现,形成美和艺术美得到完善结合,体现了新时代的审美特征。
在这次获奖大会上,我的《和谐瓶》受到了业内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这次“子冈杯”精品展颁奖会,它既是一个技艺交流的平台,也是各方玉雕从业者展露才艺的舞台,多种风格流感交流、碰撞,也激发我今后创作思维的火花,使我们艺人们从中获得启迪、教蕰、乐趣与灵感。我相信对引领当代苏州玉雕的发展,乃至全国中小件玉雕的创作,也将显现出日益强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我会把这次奖项作为前进的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不断地向他人学习琢玉技巧,借鉴别人的经验,走出一条自己的琢玉之路,做到材美工巧。以精细、灵动、充满力度的曲线,构成一个个的图案。用曲线取代以往直来直去的走刀法的表现题材方法,使自己的玉雕作品超凡脱俗。
艺术是无止境的,在玉雕创作中应有新的突破。玉,本非世间凡物,玉雕技法固然重要,但比技法更重要的是创作思想。读书人感觉异十年寒窗,博取功名。那么,这“琼玉”应当为谁呢?答案只有一个:归于勤奋者,归于成功者。在表现技法上,作品主题含义深刻,表现形式别致新颖,画面简法、空灵、风雅、寓意深念,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之为追求。
玉是静物,我们不就是程式化的呆滞,而应把静态的玉雕刻出富有人性的、灵动的、能引起世人共鸣的神物。
“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我们在玉雕这个艺术殿堂的天地知行合一,不断革故鼎新,以自己毕生精力,为苏州玉雕艺术增添新的光彩!
四、玉器融入历史血液中,绽放它独特的生命力。
至今,我国已有几千年的玉雕史,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历朝历代所制作的玉雕造型相近,纹饰相似,有的体现人们对图腾、宗教的崇拜,有的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不乏求财祈福的吉祥图式,但从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以及雕琢技巧等方面看,都体现出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和特点,尤其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历史时期更是如此。从战国及汉代这一时期的玉器图案,其中龙纹、云纹都很固定,形成模式,被后人视为经典。又如明清时期,玉器工匠不单是为皇室治玉,民间也涌现出许多能工巧匠,因此它的表现形式逐渐多样化,器皿、人物、动物、花鸟、首饰用玉等无不璀璨夺目,诗、书、画、印也融入玉器中,为我们今天的爱玉、藏玉、制玉者所津津乐道。
当代,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多元文化的融合,我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追求,审美情趣也与以往不完全相同。时代呼唤着既具传统意蕴观现代审美意趣的玉雕作品涌现。这就需要我们玉雕人跟上时代的步伐,创作更多更具有时代烙印,时代感的玉雕作品。
那么,什么是时代感,又如何使玉雕具有时代感呢?我认为:所谓时代感,即为结合当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审美发展趋势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要使玉雕具有时代感,就需要“创新”要以“创新”理念去设计,不能一成不变地继承。创新,实质上反映出一个雕刻艺术家扎实的美术功底以及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和提炼现代美,表现和创造现代美。
回首以往,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刚走进玉雕行业时,我认为要体现玉雕创作的时代性,就要以塑造现代形式美好理念灰出发点,敢于颠覆或重新构思设计现有元素,包括古代元素,当代生活中的常见元素等。在“子冈杯”精品展期间,我先后以《碧玉、薄胎大碗》和《碧玉将军罐》、《和谐瓶》等作品展示,大家都看到我的新作《和谐瓶》的整个造型,突破了原有的定势。如果“瓶”已经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一种模式,如果我一味做把这种模式的造型做成玉雕,那么我的作品就反映不出时代特性。自2013年子冈杯玉雕精品博览会《将军罐》获得金奖之后,我一直延续着薄胎系列创作。试图表现出一个极其时代感,更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作品,《和谐瓶》的问世,体现了当代的审美观,具有时代性。
当今的时代是设计的时代,生活需要设计,一切都需要设计,我们处在创意勃发的时代,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提炼生活中的美,以“古今融合”为参照,以西方美术以及当代中华民族的时代气息来表现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交流,我们需要将很多元素大胆地运用到作品中,突出彰显个性,体现地域特色,并以点带面,将玉雕推向又一个高度,以充分体现出当代玉雕的时代性。
在玉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既要继承精髓,也需要抛弃糟粕,既要尊重历史,更要发展特色。哪个时代,使之玉器在这个传统文化的领域里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时代,是一个思想活跃,信息多元的时代,题材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提供了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契机。继承优秀传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继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如果只是单一的模仿就难免出现僵化,也是没有出路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意发展是时代的呼唤,玉雕的生命力与同呼息紧密相连。它的光彩沉淀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
早先我们国家创造了四大发明,走过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屈起的交织之路,鲜活地向世界再现了泱泱华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
玉雕师们一代又一代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开辟和发展屈起,辉映并奏响新征程的号角,我们将与祖国的前行。为实现玉雕行业的强师梦这个伟大的目标和任务,来激励今后的斗志,激发行风的正能量。我们心中有面和谐的精神旗帜,它既生动又富感召力,我们心中有个梦想,昭示的是我们几代艺师们的一种血气、一种骨气、一种志气。
雕刻师们行走在玉雕之路上,这条路是千年路,百年路,是让世人钦慕、万国敬仰之路;这条路是汗水路,泪水路,是人生出彩,与祖国一同成长之路;这条路是灵之路,魂之路,是目光烔烔,妙手回韵的创造之路;这条路是几代天师前赴后继、扬帆起航的复兴之路……
我坚信:我们雕刻师们有底气向世人宣告:我们的血中有盐,盐中有骨,骨中有钙。我们的生命共存于玉雕中,我们为我们的时代自豪,更为我们所处的时代高歌,让中国梦《和谐瓶》伴随着苏州玉雕业一同放飞,唱响时代的赞歌,为祖国献出更多更精美的礼品!
参考文献:
【1】马建庭《苏州玉器》2012年创刊号
【2】施晓平《苏州日报》2013年10月28日
【3】李婷《姑苏晚报》2014年9月21日
【4】马建庭《苏州玉器》2013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
茹月峰,工艺美术师,1993年从事玉雕至今已有20年得到了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孙林泉老师的指点。作品题材丰富新颖,造型古朴优美,雕虎细腻精致,线条流畅规矩,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既有着传统的韵味,又有传承发展的思路,受到客户及爱好玉雕收藏者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