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对核雕属性及发展历史进行探究,在分析了核雕的纯手工和半手工,对核雕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具体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核雕 现状 文化 发展 创新
核雕属微雕,是雕刻中的一个分支,核雕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清时期,近几年通过核雕艺人的不断推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核雕这门古老而传统的艺术越来越受到广大文玩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在当今收藏界有着不小的影响,其中的精品,就自然而然地身价扶摇直上。
核雕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工艺品种。它巧妙地利用了植物果核上的纹理,经过揣摩果核的形象,刻制出生动有趣的客观物象,植物果核一般具有体积小,纹理不规则和表皮薄而脆等特点,因此,雕刻工艺的难度相当大。自核雕艺种产生后,从事此艺的人不多,有些技法几近失传。在雕刻技法上,以往的核雕作品大都随纹理定物象,即看它像什么就刻成什么,如:人物亭阁或鸟兽虫鱼,基本属于非理性创作,画面物象无连带关系,牵强附会,谈不上主题思想和立意。
明朝《核舟记》一文,对核雕艺人王叔远所刻橄榄核舟进行了细腻的描述,清朝宋起凤作《核工记》对“枕山麓一寺”的风景刻画得如临其境,惟妙惟肖。
现今苏州已成为我国橄榄核雕的中心,无论在技法上,还是在从业人数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核雕市场的不断发展,许多原来就有雕刻基础的工匠都纷纷转入核雕行业,为核雕注入了新鲜血液,一批批新生代核雕艺人尽心尽力,刻苦钻研,使核雕行业充满生机。由于核雕行业不需要过多场地,也不需要机械设备,如今,在苏州光福舟山村有几百家专门从事核雕的作坊,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产品已形成一定的产、供、销渠道,使得这一工艺作品适应了市场,初具规模,能够良性循环,一定量的销售打下了经济基础,使之能够有精力和实力在这一艺术奇葩中研究、探索、创作出新的更具艺术感染力的核雕作品。
核雕从广义上属微雕类,但由于受材质的局限,一般以立雕、浮雕为主,充分用果核的形状,纹理、质地,因材施艺,精心布局,核雕工艺与同是微雕的米刻、发刻又有区别,雕与刻的区别在于前者至少是三维的,后者是一维的,所以米刻和发刻虽同属微雕,但那只在物体上留下划痕,而核雕则可以运用图案,如《诗经・淇奥》咏唱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需要掌握浮雕、圆雕、透雕、浅刻磨制等技艺,创作上既需要一定的写实性,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如何看待核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在广大核雕爱好者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各不尽同。有人认为,橄榄核雕是一门传统艺术形式,应保持其原本的特色,不应盲目追新立异,也有人认为橄榄核雕尽管是传统艺术,也不应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在创作题材上要借鉴西方的雕塑技法,使这门传统艺术不断发展创新,那么橄榄核雕艺术究竟应不应该发展创新?如何发展创新?都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经过和许多核雕前辈的交流沟通得到以下几点:
(1) 由于受传统 思想影响,手工艺人极少愿意和其他艺人交流,大家各自为政,自觉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不知天外有天,竞争意识差,导致各自技艺到了瓶颈而无法突破。
(2) 从事核雕手艺的艺人整体文化水平偏低,除了天赋和兴趣外,很大一部分人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去找个:“好工作”,才选择了学习橄榄核雕刻,靠这几年核雕市场的红火进来混口饭吃,甚至有一些根本不会雕刻的人专门选一比较成名的核雕艺人拜师,继而开店,混水摸鱼。
(3) 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从业人员指挥待在家里等待顾客上门,只在极小一个圈内被熟悉的人认同,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不知道核雕的存在,或者只是在语文课文中通过《核舟记》了解了那么一点,缺少宣传广告,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里,酒香不怕巷子深也是行不通的,所以为了核雕的长远发展应加大宣传、推广,特别一些二三线城市。
目前市场上可以看到纯手工、半手工两种雕刻的核雕作品,纯手工顾名思义是由核雕艺人通过自己对物体的观察进而创作的核雕作品,每件作品都根据果核的形状、纹理,先构图再雕刻;半手工则采用别人较成名作品,通过3D扫描、制图,后用电脑机打坯,再通过一些不会创作的从业人员依据已打好的图案进行修理,这部分从业人员只要经过几个月的基本刀工练习就能操作,由于作品没有作者自己的思想,所做出的核雕比较呆板,没有灵气,而一个扫描件可以重复使用,使得某一题材的作品是以商品的形式成百上千的投放市场。这种核雕一般价值 不高,只能作为初玩者练手之用。纯手工的核雕作品完全不同,它要根据果核形态进行构思、布局,每个核雕艺人的思想技术水平不同,所雕刻出的核雕作品也就充满了乐趣,其价值必定远远高于半手工核雕。
如何区分纯手工和半手工呢?首先从题材上看,市场上半手工的题材一般很多见,这是因为电脑机能重复打坯;对于一些需要雕工细腻的题材,则较少见。其次,从雕工看,纯手工核雕大多刀痕比较明显,特别是在图案的拐角处尤为清晰,再次,从神韵上看,半手工的核雕无论是线条还是比例,都显得非常呆板,缺少作品应有的神韵。要分辨纯手工和半手工初玩者必须对核雕艺术多加了解后才能更好地辨别。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今后核雕的发展趋势是半手工,纯手工各争半片天,名家和纯手工会愈加珍贵,起到市场的主导作用,而半手工核雕则适合各旅游景点及商场,面向广大初级爱好者,纯手工面临几个方向:(一)名人名家之名作会向工艺更精,题材根据文人气息,接受高端客户的私人定制,当然价格也会不菲,(二)一大批初入行的学员级作品,由于其技法上的不完善,题材上缺少创新,所以其价格和销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三)半手工核雕作品,其特点是工艺规整,视觉效果较好,加上批量生产,在价格上占有很大优势,很适合一些名家大师和政府部门作为礼品所用,总之,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追捧,核雕这一古老的民间手艺会收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核雕http://baike.baidu.com/view/62357.htm
作者简介:
殷丽芬,女,1967年生,苏州舟山村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工艺美术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