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古斯塔夫 克里木特是上世纪西方分离派象征主义艺术大师,他作品中金碧辉煌的装饰感和象征意味可以说是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克里木特的油画作品《吻》是他的代表作。要绣好这幅名作,不仅需要创作者具有深厚的画理知识,更需要作者有精湛的刺绣技艺,懂得如何运用各类针法和色彩搭配来表现每个微小的局部,而又不失整体艺术效果,来再现克里木特经典之《吻》。
关键词:《吻》 针法 色彩 乱针锈针法
古斯塔夫 克里木特是上世纪西方分离派象征主义艺术大师,他作品中金碧辉煌的装饰感和象征意味可以说是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而他创作的这幅《吻》则从日本浮世绘、拜占庭镶嵌画和阿拉伯细密画中汲取了大量营养,在色彩上采用了非常绚丽的金属色,古铜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效果。画的风格带有浓郁的伤感情调,体现了作者典型的画风。画面所表现出的爱情色彩,是哀愁而感伤的,而不是欢乐与兴奋。作品除去头、手、脚是画出来的之外,其余部分均由马赛克、玻璃、珐琅和金属贴片镶嵌制成。这幅用绘画和镶嵌等技法巧妙结合的富丽璀璨的装饰油画作品想要用刺绣表达出各个部位材料的质感、色彩以及整体的艺术感。要绣好这幅名作,不仅需要创作者具有深厚的画理知识,更需要作者有精湛的刺绣技艺,懂得如何运用各类针法和色彩搭配来表现每个微小的局部,且又不失整体艺术效果来再现克里木特经典之《吻》。其具体的绣法是:
一、针法的运用
刺绣这幅作品运用了平针、三散针、立绒绣、圈圈针、三角针等针法。绣制前,应暂时隐去画面整体的艳丽色调,把视觉移入整个画面的造型中:跪在花园中相互拥抱的男女,在微光中被金色的光芒缠绕着,姿态动人。金色的光似孔雀尾羽一般,从女人的足跟洒落,男人抱着女人,用热烈的唇亲吻着她的嘴角。但是,女人却在沉醉于爱的同时,浮现出羞怯、甚至好像想阻止男人爱抚的表情……克里姆特的代表作《吻》充满了矛盾和奇异的压迫感。除去裸露在外的女人的头、肩、臂、足以及男人的头、颈、背等,其他部位均被黄色为主调的斗篷包裹一团,而其外露的部分正是刺绣刻画的重点,特别是人的脸部和手是刺绣中最难处理的部位,而刺绣正是采用平针、三散针来描绘女人被吻那瞬间的神韵、光滑细嫩的皮肤以及男人宽大的背部、刚毅的侧面和相互搭肩、抱头的手臂。这些细微刻画的部位正是这幅画题目所表达的寓意。为了丰富画面的层次,女人的脸、手、脚作了高难度的立绒绣外理,并经精巧的修整后,形体之美呼之欲出。男人的头发用圈圈针绣后,十分自然贴切。同时,男女服饰的色彩外理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用色大胆且自然,使人物陶醉中的心态得到了积极的烘托。除了软浮雕效果外,不失为是一幅色线油画。为了能完美再现画中的“吻”,常常需要停针,反复审视画稿,精心揣摩女人被吻时五官的微妙变化,和施吻男子向女人表达的强烈的爱意,做到针针都有画中之“吻”的痕迹存在。还有作品中人物的自然卷曲、柔滑蓬松头发也是要运用三角针等针法来表现的,包括女人发丝间点缀的星星及男人头上散落的与画面底部呼应的花瓣等都要考虑其最适宜的针法和色彩。
2、针脚的长短衔接和色彩运用
画面的中心部位即被斗篷包裹的身体部位,整体上是以平针、绞平针等打底、赋彩,通过针脚的长短衔接和色彩的运用来表达被遮掩的男女身体部位的色块和花式。如对男人身上大小、长短不一,颜色各异的方块的处理,通常要与男人的骨干、阳刚之气相联系;而在表现女人身上的那些色彩斑斓的、大小不均的圆形和曲线纹样时,也要把画中女子特有的女性气质和生理特征考虑在内。特大体的色彩和寓意绣制到位后,盘金这一步就起到了协调男女身上不同纹饰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富丽堂皇的色彩效果和原画所用材料的质感。
3、乱针技法显示主次效应,增强画面
任何画面主体部位表达的好与坏,都需要背景和次要部位的衬托、呼应。刺绣也不例外。不仅要讲究画面的主次效应,更得用巧妙的技艺处理好这层虚实、冷暖关系。《吻》这幅画面背景装饰机理效果明显,色彩、纹理零星琐碎,所占面积也偏大,要想处理好这种感觉,首选乱针技法是理所当然的,乱针绣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虚实感强,用此针法有助于处理此画背景的虚无缥缈之感。“乱针绣“是杨守玉把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刺绣技法。乱针绣绣法是用针线为工具,把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直线条交叉重叠堆积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及色彩变化。它的显著特点是摆脱了一般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操作法,而是不拘教条,让作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乱针绣有其错综复杂的工艺要求。它的复杂与珍贵之处便是“乱”,而这种“乱”是有情理、有规则的乱,乱是为了求得整体的统一与更活泼的变化,绣者要根据自己的意向来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深浅等变化。以“情”指挥针,以“线”表达意,情意相融。按照光和色的变化规律,以丰富多变的针线来体现作品的线条美与立体质感。从而使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一切乱,均符合情理与法则,让人感到乱中迸发出的活力,乱中显示出动感。一针一线是那么的自由交叠,又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还有《吻》底部星罗棋布的红、黄、绿、紫等形状不一的小色块组成的芳草密集的草地般的画面,更是对针法的运用提出了深层的要求,零碎的颜色不仅需要用短脚的平针、绞针来表现装饰其固有的色彩和质地,有些部位还要用金线进一步刻画,增强画面最终表达效果。
总之,克里木特创作的《吻》是一幅抽象题材的寓意画,他表现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的爱,而是人类普遍的共性之一,是对人们追求美好感情的真实表达,也充分展现了画家独有的艺术特色。这幅画在风格上带有浓郁的伤感情调,也带有浓郁的东方装饰风味,它充分展示了画家独有的艺术特色。而用刺绣再现的这幅经典之“吻”,正是用刺绣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各类针法和艳丽多姿的丝线再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
参考文献:
[1]朱培初《中国刺绣》 台北淑馨出版社 1989年版
[2]朱凤编《中国刺绣技法研究》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7年版
作者简介:
王美娥,1974年出生,苏州人,工艺美术师,苏州市高新区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从事刺绣二十多年,专心于苏绣创新研发。期间,曾担任了著名品牌刺绣的质检与指导工作。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上,多次获得银奖、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