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国家强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舟山核雕如火如荼,蓬勃发展,从业人员日益壮大。但是,舟山核雕行业缺乏相应的经济制度、行业管理规范、职业操守等,同时在“名利诱惑”下,舟山核雕行业的发展面也临着巨大的考验,一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舟山核雕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制定行业规范打造舟山核雕产业良性发展亟需实行。
关键词:舟山核雕 发展 瓶颈 对策
苏州香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工艺种类丰富,在清《香山小志》、乾隆《吴县志》、道光《苏州府志》都有记载。千百年来,绽放出了绚丽多姿的花朵。香山的雕刻有竹雕、核雕、石雕、玉雕等多个门类,尤以舟山核雕最为出名。舟山地处“太湖之北,穹窿胜地之南”。村中的一座小山形似一艘船,而且又是吴王阖闾造船之地,故而得名舟山。
舟山核雕的历史有130多年,早在明清时期,这一带的核雕工艺就以名扬四海。核雕艺人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来表现人物鸟兽、民间故事、山水园林等主题,展示核雕工艺的“精、细、奇、巧”。作为我国微雕技艺的杰出代表,舟山核雕因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而备受追捧。2008年以舟山核雕为首的光福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核雕成为舟山人的一门独特手艺。
近年来,舟山核雕艺人以及从业人员已发展到3000多人,舟山自然村180多户多数是从事核雕手工艺的家庭,已形成了一条比较成熟的核雕产业链。其中,有宋水官、周建明、须培金等一批核雕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省工艺大师、名人;有高级工艺美术师6人;中级、初级工艺师50余人;核雕从业人员跨老、中、青三代;各类工作室、陈列室300余个;行业产值近两亿多元。年产值增长速度约10%以上。
舟山,作为处于全国核雕行业领先地位的“苏工”的核雕基地,正以前所未有的旺盛生命力在苏州舟山焕发出独特的魅力。但是,舟山核雕行业的迅速发展与扩张,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在经济制度、行业管理规范的缺失、名利的诱惑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舟山核雕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一、机器代替手工
因利益驱使,部分艺人使用雕刻机大批量生产核雕作品,雕刻机更是有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几个品种。2-3万左右的机器生产出的核雕作品精细程度不高,但通常这类作品还需经过人工加工才能进入市场;但几十万的雕刻机精度就高出许多,基本可以与三维扫描时的原有作品达到极高的相似度,这种生产下来就马上就可以投入市场,且一般顾客无法辨识。机雕异于手工雕刻,它效率较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手工艺人数天才能完成的雕琢工作,很多人将电脑雕刻作品以低于手工作品的价格投放到市场中去抛售,这些行为首先违背了市场运作中的诚买信用原则,欺骗了消费者;其次严重影响了舟山核雕市场整体积极向上的创作氛围,试想,以为核雕艺人经过前期调研学习、揣摩创作,精心手工制成的核雕作品,没卖出几串市场上就已经出现了大批量相似度极高但价格低廉的仿制品,那么谁还有心思潜心研究、耐心雕刻?这造成一部分后入行者的不思进取,热衷抄近路,不学核雕基本功,长期下去就会造成真正的核雕艺人后继无人,不远的将来使苏州核雕特色消失。
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核雕市场监管,组织专门机构,对核雕市场进行管控,组织行业协会参与对机雕的鉴别,并做好舟山核雕品牌形象的宣传工作。
二、北工异军突起
在核雕界稍有涉猎的玩家都知道,核雕有“南工”和“北工”之分。全国各地几乎都有核雕制作点或销售点,在北京、苏州、潍坊、廊坊等地最为集中。同时,江西、福建、浙江、辽宁等省份也有较多分布。根据地域分布的状况,人们习惯以长江为界,将核雕划分为“南工”与“北工”两大流派,北工以潍坊核雕为代表,南工则以苏州舟山核雕为马首。核雕之北工与南工的划分,并不仅仅是由于地域分布的差异,更重要的原因是二者核雕作品在构成及意蕴的差异。北工与南工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雕琢材料的差异。潍坊核雕主要是用桃核为雕琢材料苏州舟山核雕则是以产自广东的乌橄榄果核为雕琢材料;作品风格的差异。传统意义上,潍坊核雕作品布局简练,朴实大方,形成了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但这种粗犷并非是粗劣,而是高度概括下的精炼。苏州舟山核雕布局紧凑,柔美精致,具有细腻灵动的艺术风格。
但随着舟山核雕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周边大批雕刻艺人以及北工核雕艺人前来发展。原有的扎实功底、对机器的纯熟运用(此处的机器是指使用各类钻头电机手工操作雕刻,并非前文中提及的雕刻机),以及年轻一辈的创新思维,对保守的舟山传统艺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因此,舟山艺人们应该树立起较强的责任心和大局观、切勿固步自封、切勿闭关锁国,应多多走进艺术院校,与院校合作制定合理的选修课程、合作撰写核雕教材,提升自我修养,同时也为舟山核雕技艺教学做好理论基础。如果在名利面前失去了平和的心态,表现出狭隘的个人利益观,除了个人利益外不在关注社会效益和整个核雕产业的未来,这样的心态不仅会阻碍核雕艺人个体提升艺术成就的脚步,而且也会阻碍“舟山核雕”传承。
三、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一些从业人员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唯利是图,核雕作品粗制滥造、没有创新,抄袭成风;大肆吹嘘自己在核雕艺术上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利用名利来牟取暴利。更有甚者直接用自己的作品冒充核雕名人。不少本地核雕艺人或外来艺人利用自己劣质核雕作品冠上了“殷派”、“钟派”的品牌欺世盗名。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侵犯核雕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做到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形成常态管理机制。
四、价格虚高
舟山核雕早在90年代的时候才几十块钱一串,近几年已经到了几万甚至几十万一串的地步。其中人工固然精贵,但是真的有这么“贵”吗?不见得!但是它已经被抬到了这么一个高度,在有更多的利润空间的情况下,是没有人会愿意降价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只有让市场说话、让消费者说话,才能逐步使价格趋向正轨。
当然,核雕作品的高价中有一部分是近几年原材料的疯狂涨价引起的。舟山核雕作品几乎全部是橄榄核,主要产于广东、广西一带,近几年由于舟山核雕业发展迅速、需求量大幅上涨,且由于商家、玩家、收藏者对橄榄原料要求的提高,这就让特大、特小的橄榄核十分抢手。为了寻求好核,许多核雕师傅不远千里奔赴原产地买核,无形中更加推高了原料价格,价格从原来的几元钱一颗到现在的几百元一颗,有的甚至近万元一颗。核雕原料的无序采购和无序竞价都会损害核雕产业的健康发展,核雕协会可以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集中采购核雕原料,对核雕原料的优劣有个正确的选择,给舟山核雕在原料上把好第一道关。
五、结语
核雕的持续繁荣,靠的是优秀作品和良好的信誉,不尊重今天就是毁灭明天,如今舟山核雕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环境更美得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广大核雕工作者共同努力打造舟山核雕的特色与品牌,共同把舟山核雕文化产业不断做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邢伟中.关于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东吴学术.2013(3):89-95
【2】肖琴秋.苏州核雕市场的发展趋势[J].市场研究. 2014(9):42
作者简介:
刘敏霞,艺名刘小敏。女,汉族,1963年3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