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核雕是一门运刀的艺术。本文中,我试从雕刻技法、精神状态、创新意识来分析核雕的运刀艺术。
关键词:核雕 运刀
核雕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一门传统的艺术。在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数核雕大师们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下面就参考这些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浅谈核雕运刀过程中的一二心得。
一、选择适合的雕刻技法
众所周知,核雕的制作原材料为桃核、杏核、橄榄核等等,这些果核体积小,雕刻者一旦下刀就很难更改。因此,我们在下刀时就要特别注意,务必做到精益求精、细腻传神。
核雕的雕刻技法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作者对形象和空间的处理和把握。总的来说,核雕的雕刻技法主要有三种:浮雕、圆雕和镂雕。其中,浮雕就是在橄榄核上面雕刻,使其表面的对象突起的一种雕刻技法。圆雕又称立体雕,观赏者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作品的不同侧面。镂雕是将凸出的部分进行保留、将背面部分进行局部镂空的雕刻技艺。这三种雕刻技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浮雕作品适合观赏者在平面上进行观看;圆雕作品立体感强,形象逼真;镂雕作品会产生一种透视的美感……雕刻者可以根据雕刻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雕刻技法进行创作。
那么,雕刻一件作品,如何才能达到细腻传神呢?我想,这首先考验的就是雕刻者对果核材料的熟悉程度。以雕刻的作品《游子归航》为例,我所选的橄榄核,呈梭形,两头钝尖,质地坚硬。我根据它的材质,将它雕刻成了一个核舟。另外,下刀时也有讲究,从哪个角度进行雕刻、雕刻的力度应该是大是小……这些注意事项,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雕刻《游子归航》时,我认真观察雕刻材料,最终选择了浮雕、镂雕、圆雕相结合的雕刻技法。总而言之,只有充分熟悉雕刻材料的形体构造,才能像庖丁解牛一样,在雕刻时达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境界。
二、运刀时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运刀过程中,细腻精湛的雕刻技法是必不可少的,而雕刻者专心致志、人刀合一的精神状态则尤为重要。
核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减法艺术,核雕的创作过程就是一步步减去废料、使得主体形象凸显出来的过程。“心灵物也,不用则长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无论哪一项艺术的创作,都是创作者心灵感悟的外在表现,都是创作者思想火花激烈碰撞产生的结果,这点在核雕雕刻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以雕刻的作品《富贵花篮》为例,在雕刻前,我集中注意力进行设计构思,最终决定将果核雕刻成花篮的形状,并且考虑好了雕刻技法。这个凝神静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接下来的创作打基础的过程。在想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后,我开始运刀,一步一步地雕刻出花朵、小鸟、篮子的形状。在运刀过程中,我心无旁骛,不为任何外物所干扰,眼中只有面前所雕刻的作品。其实,在创作时,雕刻者手中的刀就像作家手中的笔一样,是表达创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质载体。
雕刻过程中,要达到专心致志、人刀合一的精神状态,就要做到心手相应、刀刀相连,而不是一刻一划、刀刀阻隔。运刀就像写文章一样,是一个一气呵成的过程。我在雕刻《富贵花篮》时,就特别注意到这点,一鼓作气,用心雕刻,借助手中的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值得注意的是,雕刻讲究一气呵成,并不是单方面地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而是要做到不僵不滞、快而不飘、慢而沉着。
三、要有不拘一格、另辟蹊径的创新意识
制作出一件上等的核雕作品,雕刻者光有细腻精湛的雕刻技法和人刀合一的精神状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的是不拘一格、另辟蹊径的创新意识,它是一件作品的灵魂与生命。
核雕的运刀,无非刻,镂,钻,切,割,冲,剥这几种形式,然而其中却有万千变化。如何能在这万千变化中独树一帜,创新求变呢?我试以作品《提鱼观音》来进行分析。
《提鱼观音》刻画的是大慈大悲观世音提着一篮鱼的场景。在这个细小的果核上,我因势象形、巧妙构思,观音占据了橄榄核的大部分空间,其他空间以背景修饰,橄榄核上首的尖部雕刻成观音戴的蓑帽。在这个核雕上,我使用了浮雕、镂雕等不同技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雕刻,而且题材和技法之间比较协调,技法与技法之间也比较连贯,使得整个作品令人赏心悦目。
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是,我创作了“观音提鱼”这个题材。以往的橄榄核雕,大多是核舟、罗汉等传统题材,我却锐意创新,选择了观音和鱼。我又将观音设计成渔翁的形象,使得整幅作品有了一定的情趣。观音提鱼,不少鉴赏者看了这个作品往往会莞尔一笑。
因为创新,这只核雕作品极富神韵,到达了一种生动自然、耐人寻味的境界。神韵,就是橄榄核雕艺术品所内含的气韵和神采,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说:“至於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神韵对整个作品的重要性。同样一个题材,有的令人沉醉,有的则令人味如嚼蜡,这就是因为作品本身所体现的韵味不用。《提鱼观音》,将观音平民化,自有一种让人回味无穷的神韵。
结语:核雕是一项神奇的传统工艺,它能将一只小小的果核雕刻成珍贵的工艺品,这种魅力让无数人着迷。作为一个爱好者,在创作核雕的时候,我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核雕撷美·中国当代核雕艺术品赏玩录》,迟锐、黄玉红,2012年7月第1版
【2】《苏州橄榄核雕赏玩》,叶志明、崔建,2012年1月第1版
作者简介:
许忠英,江苏苏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光福核雕》传承人。2011年 11月,许忠英的作品《十八罗汉核舟》搭载神州飞船遨游太空,其核雕艺术作品在各展览中荣获金、银、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