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玉作为美丽、温润及坚贞的代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特别的喜爱。尤其是远古时期,玉器更是作为国家的文化的指标及精神文明的象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玉器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配饰之物,更作为精神文明的产物流传至今,对我国的玉器文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汉代玉器的纹饰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在雕刻手法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代玉器 纹饰类型 雕刻手法
纵观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汉代应该可以称得上智慧与文明都较为辉煌的时代,它不仅继承了秦朝的文明遗产,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中央集权制度,更是在汉武帝刘彻时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汉代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汉代的纺织、瓷器、铜器、玉器等都较为发达,尤其是玉器,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汉朝的玉器不仅继承了传统的造型技术,还将雕刻、刻线、粟纹等装饰方法发扬光大,开创了中国玉器纹饰及雕刻技术的鼎盛时期。
一、汉代玉器纹饰的雕刻手法
由于汉代的玉器地雕刻借助于铸铜饰物的透雕技术,因此在雕刻过程中,增
加了对壁体的凹凸处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加强了玉器的艺术表现力。汉代时期主要通过透雕、刻线、浮雕等手法实现对玉佩的雕刻处理,而这些雕刻手法的大多是以刻画玉器的线条为主,采用线与面结合的方式,达成对整个玉器的雕刻处理。其中最为常见也最为著名的是“汉八刀”及“游丝毛雕”技术。汉八刀是指通过采用较为粗重的纹路、简练的刀锋工艺,对玉器进行精准的造型塑造,具有代表特色的有玉蝉、玉猪及玉翁仲等。游丝浮雕技术是指通过对汉代玉器底部线条轮廓的加工处理,使整个玉器的线条呈现细若游丝的现象,从而达到对整个玉器造型的烘托。如“金缕玉衣”的出土,就恰好反应了这一雕刻手法的技术高超。它通过将玉器打磨成成人形状,分别对其身上的袖子、手套及裤子等六个部分,进行玉片及细丝的编制填充,使整个玉人的表面呈现出较强的光洁度,以达到对死者灵魂重塑的目的。“金缕玉衣”的出现不仅仅代表着汉代人们的身份象征,更是对玉器雕刻文化的推崇。
二、汉代玉器纹饰在雕刻中的应用
由于汉代政治及经济的强大,使得汉代的玉器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尤其是在玉器的纹饰及雕刻手法上,更是形成了属于汉代时期的特色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代的玉器在融合远古时期纹饰技术,不仅形成了类似于涡纹、谷纹及浦文等几何纹路的创新,还依据动物的特性开创了类似于龙纹、凤纹等动物纹路,将几何纹与动物纹组合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植物纹。本文选取其中最具特色的几种玉佩进行分析。
(一)多层青玉壁
多层青玉璧纹饰有多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饕餮纹、陶纹及浦纹三种纹样,通过采用浮雕及线与面相结合手法进行雕刻,既舍弃了传统的地雕刻手法,又开创了属于汉代时期的新型雕刻手法。汉代玉器纹饰及雕刻手法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汉代玉器的发展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
(二)三层白玉壁
与战国时期相比,汉代出土的玉器不仅壁体呈变大、变圆发展,且玉的边缘及轮廓也变得较宽、较长,甚至还可以在玉璧里侧看到文字雕刻的现象。由此可见,汉代玉器的纹饰的发展,促使其雕刻技术也更为成熟。
(三)龙凤纹玉佩
龙凤纹玉佩是在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动物纹路玉佩,整体呈椭圆形,通过圆圈将玉佩分为内外两圈,内圈与外圈分别以龙、凤的形态的雕刻,整体呈现出生动形象的气质。龙凤纹玉佩的出现,不仅仅代表着汉代玉佩纹饰技术的提升,更是雕刻手法的创新。此外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辟邪神灵的玉佩,由于这些动物纹路的玉佩采用刻线及浮雕的方式对玉器纹饰的造型进行烘托,因此,雕刻出来的玉器不仅具有纹饰精细、精美,通常都具有较强的立体效果,使整个玉器的纹饰造型形象逼真且生动。
(四)大型玉饰
由于玉器是古代精神文化的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历史的演变,至汉朝时
代,玉器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人们进行祭祀及葬礼的不可或缺之物,同时也将玉器的发展推至昌盛时期。其中最能代表的就是汉代的大型玉饰,玉器的材料及结构做工都十分精细,而且玉器的纹饰多样但不繁琐,既彰显了汉代崇尚玉器的传统,又能代表人们的身份象征。
(五)坐兴白玉人
就玉器的整体造型纹饰方面而言,汉代的玉器不仅实现了对动物、植物的刻
画,随着玉器雕刻手法的成熟,也逐渐形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坐兴白玉人”。通过对玉器的观察发现,整个玉器呈人物形象,人物脸型较为销售,同时还有眉毛、短须的出现。头戴小帽,长发束于脑后,双手放置于茶几上。由于整个玉人的头发、胡须等细节之处对较为清晰,且做工精细,可以看出,汉代玉器雕刻手法的娴熟运用是玉器完美造型纹饰的关键性因素。
总而言之,汉代玉器的“游毛丝雕”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玉器雕刻技术,它起源于春秋时代,在战国时期得以发展成熟。它的组成形态可以分为单阴线、双阴线、直线及曲线等几种。主要是运用小勾砣进行旋转雕刻。有些汉代玉器中的“游毛丝雕的线条流畅、华美精致,对凸显作品的文化气息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表现汉代玉器纹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汉代玉器的出现既是对传统玉器文化精神的传承,又是将玉器文化从上层转向世俗的分水岭,它在保留原先纹饰类型的基础上,采用新的雕刻手法对玉器纹饰造型进行塑造烘托,不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还具备较强的研究价值,使汉代的玉器纹饰造型及雕刻技术达到最鼎盛的时期,也为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芳.汉代玉器凤鸟纹饰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4,03(02):11-13.
[2]朱单群.浅议汉代玉器纹饰的发展演变[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05):11-13+16.
[3]陈艾丽.浅析汉代玉器的文化内涵[D].西安美术学院,2010,10(02):30-33.
作者简介:
丁洪艳, 1973年2月生,工艺美术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徐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邳州市玉雕协会副会长,从事玉雕设计、创作二十余年,作品多次在各展览中获金、银、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