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牡丹花端庄秀雅、雍容华/贵,仪态万千、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象征着富贵吉祥、繁荣兴旺。而蝴蝶又是幸福、爱情的象征,它能给人以鼓舞、陶醉和向往。原创双面绣四屏风《别有清香引蝶舞》设计过程,就是重新发现美、再现美、创作美、升华美的过程。
关键词 :双面绣 屏风 牡丹花 蝴蝶
2014年,在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苏州市工艺美术新人新作展精品评选会”上,我和吴越晨设计的原创双面绣四屏风《别有清香引蝶舞》荣获了“金”奖,得到了工艺美术界同行的好评。这使我们深受鼓舞。
牡丹花端庄秀雅、雍容华//仪态万千、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象征着富贵吉祥、繁荣兴旺。她是中国固有的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历史上有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中国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
而蝴蝶则以其身美、形美、色美、情美为历代文人所咏诵、欣赏,被誉为“会飞的花朵”、“虫国的佳丽”,是高雅文化的象征。蝴蝶又是幸福、爱情的象征,它能给人以鼓舞、陶醉和向往。中国传统文学常把双飞的蝴蝶作为自由恋爱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蝴蝶被人们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如恋花的蝴蝶常被用于寓意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表现了人类对至善至美的追求。又因为蝴蝶与耋同音,故蝴蝶还被作为长寿的借指。
牡丹寓意富贵,而蝴蝶在很多方言中都与“无敌”谐音,联起来就是“富贵无敌”,这寓意谁不喜欢?蝴蝶在牡丹之上翩翩起舞,寓意“捷报富贵”。所以,牡丹配蝴蝶成为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苏绣艺人经久不衰的题材。原创双面绣四屏风《别有清香引蝶舞》设计过程,就是重新发现美、再现美、创作美、升华美的过程。
一、发现美
《别有清香引蝶舞》,不能仅仅满足于描摹前人和现存的题材,而要有所创新,有所提升,这就需要重新去发现美,需要激发起艺术创作的灵感,而生活就是美的源泉、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的灵感、激情来源与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无限热爱。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历经亿万年的风吹雨打、雷炸电击中诞生、进化。大自然是历代艺术家灵感、激情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之所在。江南广褒的平原,葱郁的山林,园林名胜之地的各种花展和牡丹展、蝴蝶展、标本展,甚至各花木市场,甚至各博物馆的书画展、艺术展等等,都成为汲取艺术素材、汲取精神力量的流连之处。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说:“画家像镜子一般真实地映摄自然形象,广泛收集素材,然后离群独处,深思熟虑,从素材对此我深有感触,感同身受。
二、再现美:
牡丹五彩缤纷,雍容华贵,品种繁多,花色甚丰,花的颜色有白、黄、粉、红、紫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复色十大色系、黄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个类即单花类和台阁花类;二个组即千层组合楼子组;组以下根据花的形状分为若干型,如单瓣型、复瓣、重瓣和台阁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菊花型、蔷薇型、绣球型等。
蝴蝶自古受到人们的青睐,诗词画作中蝴蝶是永恒的素材。蝴被归类为鳞翅目,在现今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物种。它们从白垩纪起随着作为食物的显花植物而演进,并为之授粉。它们是昆虫演进中最后一类生物。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蝴蝶在世界其他地区除了南北极寒冷地带以外,都有分布,在亚洲,台湾也以蝴蝶品种繁多著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蝴蝶飞翔时波动很大,姿势优美,所谓“翩翩起舞”,就来源于蝴蝶的飞翔。有些品种的蝴蝶要迁徙到南方过冬,迁徙的蝴蝶群非常壮观,漫天飞雪般得蝴蝶铺天盖地,谓之“蝶雪”现象。
牡丹多姿形美的花型和五彩缤纷的花朵,蝴蝶庞大的家族和色彩绚丽的身姿,这些丰富的素材主要是由它们的品种、色彩、形体以及质地等构成,这些构成要素存在大或小、轻或重、浅或深的差异。在各种要素特性内,越具有相近特性,如质地中粗制与中质、色彩中的相近色,在搭配上就越具有调和性。相反,当各属性间的差异极为显著时,就成为对比,如颜色中的红与绿、明与暗,质地中的粗与细,姿态上的水平与竖向等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对比,会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同时适用调和原理,以求统一和凸显主题。尽显对比调和之美。通过 艺术手法,结合各种生态因素,充分发挥牡丹和蝴蝶的品种、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出整体相适宜、相协调的图景,从而创造出仿佛回归大自然的赏心悦目的享受。
三、创造美:牡丹多姿形美的花型和五彩缤纷的花朵,蝴蝶庞大的家族和色彩绚丽的身姿,给予了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宽广的创作空间,使得我们在对景物的写实描绘中,更好地融入主观精神。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的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现世界的智慧和喜悦。”(《罗丹艺术论》)我们在创作《别有清香引蝶舞》时。通过对牡丹的层层渲染,展现了它的富丽高贵、花朵娇艳饱满的品相。微风吹来,飘来阵阵花香,引来无数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在构图画面中的这些可爱的小生灵时,因大自然赋予它们身上色彩斑斓的鲜亮色彩,还有细腻的粉质感,都让我们叹为观止。为了把它们的气质表达完美,我运用色彩的冷与暖,强与弱的对比手法,以达到既鲜明又沉稳的艺术效果。主蝶施以黑色为主骨,达到使其身上的花纹更明艳,却浓而不火,明艳而不俗之境。蝶与蝶之间主次大小错落,次蝶以粉色为主,色相为弱对比,使其淡雅冷艳。画中的蝴蝶刻画细致,有时用干笔慢慢擦,体现蝴蝶的粉质感,然后再用颜色一层层渲染,使画面中的蝴蝶造型飘逸,色彩丰富,对比适度,也突出了整幅画的空间感,层次感,就像一群可爱的小生灵们一边工作,一边欣赏着牡丹,惬意地享受着生活带给他们的乐趣。整个画面和谐生动、情趣盎然,牡丹娇艳欲滴,蝴蝶展翅欲飞,让观赏者产生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并萌发出感恩美好生命、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从而达到了由自然美向社会美转化的艺术效果。
四、升华美:
牡丹有“富贵花”、“百两金”之称,寓意为“吉祥之物”“幸福之花”。蝶恋花更是幸福、爱情的象征,它给人以鼓舞、陶醉和向往。中国传统文学常把双飞的蝴蝶作为自由恋爱的象征,这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怎样更深刻更完美地升华牡丹蝴蝶所具有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因为《别有清香引碟舞》是原创作品,所以在刺绣过程中,我与刺绣指导老师、绣制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反复探讨,如何一方面秉承“下笔不忘规矩,铺针细于豪芒”的师训,让我们创作每一件苏绣艺术品弥漫着千百年前的馨香的同时,另一方面能够让千针万线化身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浪漫传奇,一丝不苟地展现出苏绣的征服五湖四海的现代魅力,以便更好地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艺术价值。
按照规律,绣花时,一般用平套针法,就是仅用一套花色丝线来表现,但这样绣制出来的花色彩单薄,整个画面不够丰富,所以,技术人员在绣制时采用了施套的针法,这样可以用三到四套不同色相的花线来表现花层次。每朵花的亮部用较明的色线,暗部用暗的色线来相互融合,使得花的色彩表现得更丰富、立体感更强,而且又能和背景融合在一起,把花朵与画稿的原意表达了出来。
整幅画稿的图案都融合与背景中,所以牡丹花的叶子用施针的表现手法,前面的叶子丝线粗厚一些,色彩明亮,边缘的叶子用二套到三套丝线,绣得较为薄些,同样使叶子主次分明,层次感加强,使叶子既有质感又有韵味。
背景用乱针三角针的针法表现手法,烘托了画面中的牡丹花和叶子,使牡丹花更加娇媚而又融入进入了整幅画中。
从原稿的画意到绣制,为了要有新意的表现,运用的针法要和画稿的意境相贴切,去适应画稿的创意,所以,这幅作品,通过运用施针的针法,使整幅画面丰满起来,也使原创作品与刺绣的完美结合,使刺绣技术在绣制过程中的完美表现。整幅作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却又“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齐白石画集序》)整幅作品又洋溢着国泰民安、荣华富贵、幸福美满、放飞希望的气息。人们在欣赏的同时,对历史与文化的民间记忆得以延续,追求美丽而灿烂的新生活的渴望在这里被重新激励,它象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的现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从而升华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优美境界。
蝶舞花香。国人好牡丹,不仅仅好其花形,更缘于牡丹文化的精髓:华韵。人们欣赏牡丹不仅仅欣赏它的色、香、姿等自然美,更是综合自己对花的感受,赋予它一种风度品格。国人爱蝴蝶,不仅爱其美,更因为它是幸福、爱情的象征,我们的《别有清香引蝶舞》,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美的刺绣艺术较为完美的融汇在一起,从而体现出我们的人民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民。
作者简介:
沈家慧,女,出生于1963年9月。1989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大学。工艺美术师,在苏州刺绣研究所设计室从事刺绣画稿创作设计。擅长设计花鸟绣稿。2014年,与吴越晨合作的原创双面绣四屏风《别有清香引蝶舞》,在“苏州市工艺美术新人新作展精品评选会”上荣获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