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红玛瑙摆件《普渡》的创作

[日期:2015-04-1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南红玛瑙作为玉雕行业的新贵,近几年来也是备受青睐。作为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特性的苏州,更是精品文玩的发源之地。本文通过介绍《普渡》作品的创作过程,简单阐述苏工雕刻的特点。

 

  关键词:苏工 南红玛瑙 普渡 雕刻 设计

  如何设计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同时符合现代玉器行业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高超的雕刻技术。每件优秀的作品都是设计者经过巧妙设计,精雕细琢才完成的。南红玛瑙《普渡》有幸荣获2014年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本文以《普渡》作品为代表,介绍如何更好的创作优秀的南红玛瑙雕件。

  一、原料选择

  南红玛瑙质地细腻油润,近似和田玉,色泽艳丽、玉质感强。南红古称“赤玉”,一直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象征着喜庆与幸福。原料的选择往往是和设计灵感密不可分的,无所谓谁先谁后。有时可能先有玉料,而后设计玉雕方案;有时也可能是先有玉雕方案再去选择玉石。通常都是因材施艺,即先有玉料,后行设计。选材要讲究玉料的质量和大小,不能有大的裂纹和瑕疵。若是因具体设计而选材,更要根据质地、颜色和特性选择,以便与设计的主题相和谐。好的料子,当然要有好的设计思路才行。幸运的是,这次遇到了好的料子,一整块上等的九口料。

  二、设计思路

  一件完美的玉雕工艺品,应该是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而造型美则取决于仔细研究了原石之后的设计方案,因此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设计师不仅要懂得美术设计,更要了解所雕玉石的各种特性,如韧性或脆性、硬度、热敏性、化学稳定性、裂纹发育情况、瑕疵延伸情况等等,才可能真正保证其设计的最后实现,否则很可能半路夭折。设计工作并非只在开始琢磨前进行,往往贯穿制作过程的始终。设计人员要根据玉料在制作中发生的变化,随时改动设计稿,逐步完成雕琢。

  玉石雕件题材内容很广,如人物、花、鸟、兽、花卉、器皿以及大的山子等。而雕刻什么样的题材作品,才能更好的体现料子的特点,这是一个问题。开始也考虑做大的山子摆件,但南红本身特性,适合精雕细琢,因此萌生切开做套系作品的想法。大的方向定好,具体做什么样的题材,是佛,花草,还是鸟兽,必须根据料子整体形状来考量。前期分析了多种切割方案,最后选择了其中最佳方案,尽量不浪费原料,且切出的料子需具有整体性。切割工序较为简单,即用切割工具除去石皮及设计轮廓以外的边角余料。挖去不能用的瑕疵或脏点,最后得到初具雏型的玉雕料坯。

  切分为五块,四块料子大小基本一致,有一块较大些。料子都是满色满肉,玫瑰红和柿子红,无缠丝,无矿点,无伤无裂,非常漂亮。如此完美的料子,雕刻佛类题材更能体现料子特点,后期作品呈现亦会更加的庄严,大气。以最大的料子为主,雕刻牌子,定为释迦牟尼,题材主轴。剩下的四块也同样切为牌子,综合考虑,其中两块牌子设计雕刻文殊普贤菩萨,另外则雕刻为降龙伏虎罗汉。

  释迦牟尼为佛教的创始者。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于无常、无我的缘起,世尊所说,诸法是因缘的生灭。佛有三身,法身即是最本质、最圆满的智慧,是无相可言的。文殊菩萨代表聪明智慧,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普贤菩萨代表菩萨行愿,又称三曼多跋陀罗,具足无量行愿,示现于一切诸佛刹土。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释迦牟尼佛座下处十八罗汉,降龙罗汉位于第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而伏虎罗汉位于第十八位,即是弥勒尊者。降龙、伏虎二罗汉,助佛祖普度众生,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整个作品主旨即佛祖带领众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拯救如溺罪恶之海的世间众生。

  三、雕琢过程

  (一)、绘图

  玉雕设计一般分为粗绘和细绘两道工序。粗绘是在开始琢磨之前,把造型和图样直接绘在玉石上,细绘是在制作中把局部细致的要求绘出来,以便于制作者领会设计意图。

  首先绘出主要人物释迦牟尼的初稿,作为佛教的创始者庄重威严,因此最简单的人物头像设计最合适。文殊、普贤菩萨则分别是拿着法器的形态,降龙、伏虎正面设计面部的朝拜方向是对称的,而背面分别雕刻的龙虎以表现主题。

  (二)、出坯

  初稿设计好之后就是岀坯,首先从人物的头部着手,定出佛像头部的动态,位置和大小的体积块,进而找出人物的基本动态。去料时,头部和手等部位留有余地,尤其不要过早的找出脖颈,要等头部的动态、大小、五官位置确定后再将脖颈找出,否则容易造成“关门”,即没有修改的余地了。手部因手指较细,不留余料则容易碰断。菩萨的手背丰满圆润,十指饱满如嫩葱,柔和纤细自然。佛像的手通常厚实宽大,体现佛家的仁慈。对于易断的部分都要进行留余料,等进入细坯时制作。人物的衣纹在制作粗坯时,只需找出与动作有关的衣纹就可以。好的人物开脸可以给雕件的整个形态大大加分,尤为重要,特别是佛类题材的雕件,开脸成功,才能更好的体现佛的神情姿态。佛像创作作为玉雕艺术中比较难雕琢的题材,在对人物形体、面部、手部、衣纹等细节的处理要求也是十分严格。

  (三)、细雕

  初步出型之后,再进行下面细致的绘画。细工雕刻一般从头部开始,首先确定好动向的头部,琢出发髻或冠巾的形状,然后将脸部的五官基本形琢出。五官分块面,从较大的块面到小块面。佛教题材,最主要的是体现在人物的五官形态上,法相庄严亦或是慈眼视众生。然后是将手的姿态基本形状做出,然后琢雕四肢、衣纹。主要衣纹和次要衣纹,服饰的裁制样式、质料和长短薄厚、虚实关系等。人物在动作时,不同的姿势,衣纹的变化状态也不相同。衣纹基本完成后,制作风带和陪衬物、道具等。细工一般要进行二三遍,各部位逐渐加细。细坯的原则是先整体后局部,由粗而细,易碎易断的部位最后制作。精细装饰是在细坯完成后,先对人物的脸部精细表情刻画,眼鼻口及面部肌肉等都要仔细琢出,然后勾出发丝胡须,做出发饰。最后勾出道具和服饰上的图案。当所有雕件都雕刻完成后,就要进行极为重要的步骤:打磨和抛光,也是对作品的进一步再精细创作。

  四、成品

  成品雕件由降龙、伏虎罗汉,文殊、普贤菩萨和释迦牟尼组成。佛光西来,普照天下众生,灾星退度福星临,九曜保长生,运限和平,福寿永康宁。降龙伏虎罗汉与文殊普贤菩萨四位护法的雕件高度一致,宽度和厚度也基本接近。而中间的佛祖则略高,重点突出。整个作品体现佛祖带领众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拯救如溺罪恶之海的世间众生的作品主题。为了让作品更加完整,最好为其制作底座。底座要依据适应玉雕主体形象而造型的原则,只有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与玉雕主体形象相适应,相和谐,才能更好地表现玉雕作品的造型。底座的高矮宽窄及定位与布局与整个玉雕作品的构图息息相关,对整个作品应起到衬托的作用,不能宣兵夺主,同时还应起到稳定和安全的基本作用。

  苏州作为中国玉雕工艺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苏工为皇家御用,苏工将严谨细致的精神发展到极致,苏工作品线条流畅规整,人物神态传神自然,看不到半点浮躁匠气!而制作技巧的难度大小、工艺的复杂程度是苏工南红雕件的价值核心。业内评价南红雕刻有三个原则:一是玉石材料要得到完善利用,二是雕刻技能精湛,三是巧妙传达艺术神韵。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统的发展,我们只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端正工作态度,刻苦专研技术。

  南红原石于深山静静守候,待慧眼发现,跋山涉水进入市场,经过设计师精心挑选,设计雕刻打磨,一展其天生丽颜。苏工南红体现了艺术与技艺完美的结合,雕件一般造型准确、生动,形象逼真、细腻,有很高的艺术性及观赏性,拥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雕刻作品可以说是最能体现南红之美的,也是其精髓所在。雕琢的工艺,使得玉石材料成为区别于其它自然宝石资源的独特而自成体系的一族。

  参考文献:

  [1]随佛比丘《论原始佛教的界定》[J].《正法之光》第 17,23~27期

  [2]李凇《论中国菩萨图像》中华书局2002.12.

  [3]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工艺品雕刻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07.

  [4]徐华铛《神仙百态》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04.

  作者简介:

  戴志浩,1971年02月10出生,江苏徐州人,工艺美术师,08年创立了苏州慧石玉雕工作室。致力于各类玉石的雕刻及探究,擅长人物,花草,动物等题材雕刻。在全国各大专业玉石雕刻比赛中,多次获奖,作品受到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认可和好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