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刺绣发展的原因

[日期:2015-04-0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刺绣行业的兴衰,决定着镇湖人民的生活。我想就影响刺绣的发展原因分析,以此着重改进,为刺绣事业增光添彩!

 

  关键词:工期长 粗制滥造 恶心模仿 自身素质 品牌意识薄弱 人才缺失

 

  镇湖,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地方,她坐落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正是有了刺绣这个传统产业而名噪一时,这里户户有绣娘,家家有绣绷。

  然而,把刺绣业定义为制造业,恐怕也不会有人反对。传统的刺绣制作工艺流程十分简单,即原材料采购—加工制作—成品销售。这个与一般的工厂化的生产是一样的。

  镇湖的面积为20平方公里,刺绣业是镇湖区域经济的一个亮点,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生产力和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效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就像草棚里飞出了“金凤凰”。如今绣坊星罗棋布,店铺鳞次栉比,当前镇湖经营刺绣的店面大概有500多家,而与刺绣相匹配的行业如木工业,玻璃制品,花线制染,电脑印刷,物流运输等行业也已经达到400余家,刺绣在镇湖这个地方的繁荣突显了镇湖刺绣区域经济的优势,把刺绣业从“草根经济”引领到市场经济,进而提升到文化产业经济的层面,是改革开放的硕果。据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镇湖刺绣产业产品销售额达到了12亿,比2012年增长了约20%,创历史新高。镇湖的刺绣业在镇湖的区域经济中占到较大的比例,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但与之刺绣相付出的劳动强度和工艺价值来说,和人们的期望值还有差距,从刺绣业的角度看镇湖刺绣区域经济的发展,制约镇湖刺绣发展的瓶颈,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 刺绣的手工工期长

  刺绣图案除了客人专门确定可全靠店铺老板的艺术眼光,这造成刺绣艺术形象水平的高低不等。刺绣是手工艺品,是经过人工刺绣而成,所以一幅刺绣工期长是一个原因,另一原因刺绣规格限制刺绣人员不宜过多集中在一幅刺绣上。

  2. 绣品过度的粗制滥造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的商家为了追求速度和利润,从外地购买刺绣稍作加工打着苏绣的品牌在进行销售,这些外地刺绣因为刺绣者的工艺不同,主体存在了,即使加工也不能改变它们固有的特性。有的在本地刺绣者从花线的用线粗细程度、针脚长短上打主意,制造出粗糙的苏绣。这不仅损坏了苏绣精美的形象,也对刺绣从业者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无形损失。

  3. 刺绣行业内的恶性模仿

  由于现阶段刺绣从业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从而导致了刺绣图案的创新能力和原创水平的不足,可一旦将自己辛苦创新的某一副刺绣作品走上市场后,由于图案的新颖和工艺的精美,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很快在同行的恶性竞争下,会模仿出很多的复制品,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打击了刺绣原创和创新的积极性。

  4. 绣娘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要成为艺术都需要创作者的悟性、灵感,绣娘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只懂得接受母亲、姐师傅等的指导,不懂得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这个就导致了对创作能力和相关法律的缺失,这就需要我们的刺绣协会等相关美术院校和工商各级的领导,不断的加强对刺绣从业者的文化交流和艺术指导,各工商界的领导也需要对刺绣经营着宣传关于工商方面的法律知识,只有这样,绣娘的知识不断提高,刺绣工艺的明天才能辉煌。

  5. 刺绣业的品牌意识不强

  镇湖刺绣经过镇政府多年的扶持,已经从名不经传到现在的享誉海内外,苏绣的名片已经走向了千家万户,可是在日益繁荣的背后,是镇湖的刺绣业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基本没有品牌的意识,从而导致许多客户无法分辨刺绣的品质,而影响了刺绣销售额的大量下滑。

  6. 刺绣收入低下,人才不断流失

  苏绣技术的传承一般是母带女,手把手的教授技法的,可由于刺绣从业者的收入极其低下,如今年轻一代大正碰上独生子女的一代,一方面孩子少了,一方面家长和孩子都把希望寄托在考大学上,想跳出龙门交好运,离开农村刺绣收入低下的工作,去做一些又轻松又赚钱的工作。孩子大多数都忽视了对苏绣工艺的传承,她们用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即使有的在外面工作工资低的和照顾孩子不方便的,回家也不愿意学,这样就造成了人才脱节的现象。如果在自己家里刺绣,刺绣时间是自己掌握的,经济条件稍微薄弱的绣娘为了赚钱,还和80、90年代一样除了处理家务起早摸黑的刺绣,还有的是为了赶工期加长刺绣时间,加上没有休息日,很多刺绣者得了颈椎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近年来房产市场利好,需要大量的绿化工人美化环境,一些年龄稍大的就投奔种树除草的绿化队伍。于是更加导致了刺绣接班人的大量流失。

  . 随着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大家的审美观不断变化,市场迅速膨胀。镇湖刺绣业业已成为了镇湖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从业人员众多。近年来有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国家级、省市级工艺大师,她们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声誉,其作品也受到了海内外客户的赞扬和市场的认可。他们注重创新发展争做刺绣行业的领头人,做好品牌宣传,指导好绣娘的刺绣技能。我们绣娘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刺绣的发展离不开刺绣行业每个人的努力,众人添柴火焰高,刺绣之花才能越开越红。

  参考文献:

  【1】王文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 叶继红,苏州镇湖刺绣市场调查与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6,(4)2

  作者简介:

  尤红妹,1974年出生,苏州镇湖人,工艺美术师。13岁起独立完成绣品,从事刺绣工作至今,刺绣技艺娴熟,擅长平绣与乱针绣的运用。2002年创办女红绣坊至今,致力于苏州刺绣作品的研究和制作。代表作有《雏鸭》、《仙鹤之舞动》、《繁花》、《荷韵》等。刺绣作品在评比和展览会上多次获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