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乌橄榄是橄榄核雕的主要原料。本文阐述了乌橄榄的种类及乌橄榄原料收购市场的种种不良现状;期望政府有关部门加以管理规范。
关键词:乌橄榄 原料 种类 价格 现状
橄榄核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核。它的形态像"橄榄"条,果核呈梭形,两头钝尖,红棕色,上有6条棱线,质坚硬,不易碎;剖开内有3室,其中各有种子1粒。种子细长梭形,种皮棕红色,内为白色种仁,油性足,无臭;且质地细腻、结构致密、外表圆滑,更易于施刀雕刻的果核。
初次接触橄榄核雕的人,常常以为橄榄核雕中的原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橄榄里的核,其实这种橄榄是一种常绿乔木,只是一种水果,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食用佳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作为橄榄核雕的原料,是乌橄榄。而且只是在普通的乌橄榄树中选取其中的极少一部分。这是因为作为核雕原料,受很多因数制约,如:色泽、厚度、大小、形状、质地等等因数,只有满足这些因数,才是合格的原料。我们所要选取的原料大致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一带。乌橄榄每年九,十月份成熟,十一月中旬收摘。在十一月中旬这段时间里,江苏、河北、安徽、福建、以及广东广西本地人在产地展开了激烈的争料大战!在这支队伍中,各色各样的人都有:有艺人,购买橄榄核原料主要用于自己雕刻。有外来贩卖的专业户,以贩核为主;有当地收购核的小老板;也有当地的经纪人,经纪人手中掌握了好多上好的树种,收到定金后再转交给树农。直接找树农购买已经不现实了,农户的树都已经被经纪人包下 ,一般都签订5~10年的合同。
一、乌橄榄核雕原料的品类
乌橄榄核雕原料分类有很多种,一般按以下几种分类:一是按形状分类;二是按产地分类;三是按花筋多少分类;四是按时间分类;五是按做的作品分类。
(一)按形状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5种:
1、长核:形态狭长,一般用来雕核舟、观音一类的题材,长度超过5.0cm,宽度一般在2.1cm以下。
2、怪核:形状稀奇古怪,大都是连生核,如核雕艺人门所说的佛手,不用加工本身就是一见独特的艺术品,这样的核子比较少。
3、小核: 与单核相比,小核是很小的,市面上很少见,雕刻细节也要求较高,一般宽度小于1.3cm以下。
4、大核: 按照选用核型、题材不同长度在比较适合雕刻单件作品,一般宽度2.2cm以上,长度4.0以上。
5、圆核: 形体通圆,就是最常见的雕刻18罗汉、弥勒等题材的核子,这类的核子比较常见,一般练手使用是宽度和长度比较接近饱满的核,俗称灯笼核。
(二)按产地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1、广东核,其中梅林地区的核为主。
2、广西核,其中以罗定附近的为主。
3、国外核,是一些核雕爱好朋友从国外带回和国内的一些其他不知名树种的种子,但质地,颜色,形状和乌橄榄差不多的统称。
(三)按核子表面的筋纹分,每一颗乌橄榄都有筋纹。我们俗称三花的,内里含有三间内室,乌橄榄中此类较为常见。其次是四花的,产量相比三花为少,表面四筋均匀分布,内里含有四间内室。再其次是二花的,通常此类核子外形比较扁,里面含有两间内室,此类核料的产量非常稀少有限。还有一些四花以上通称多花的,多纹路,多内室,不均匀分布筋络的一种怪核,属于变异种,较为少见。
(四)按年代分,乌橄榄可分为四类:
1、老 核: 从乌橄榄原料采摘去皮后存放5年以上的叫老核。判断新老核本身的核质,成熟度,饱满度来判断,一般老核核质更坚硬,颜色更 深。
2、存 核:采摘原料存放3到5年的。
3、隔年核:是存放2年的核。
4、当年核:是当年采摘下来的原料。当年核不适合用于雕刻。原因在于核内水分没有完全蒸发,容易开裂,且颜色显黄,雕刻后作品的质感不强。因此使用存核老核雕刻出来的作品颜色会更加红润,再加上老核存放时间长,内部较为干燥,内外的湿度基本一样,因此不太容易开裂。
(五)按作品分类,一般有单件核,手串核,光珠核,单面罗汉核,双面罗汉核,弥勒核财神核等等。其中挂件、手串应经常盘摸把玩,手汗和脂肪类物质可以使核子表面颜色均衡地变成深红色,越来越有光泽,越来越有欣赏价值。
二、乌橄榄核雕原料收购市场的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乌橄榄是极其低廉的食品,由于其经济效益差,而导致大批的乌橄榄树被砍伐,从而转种其它周期短的水果植物。但随着核雕行业的兴起,乌橄榄慢慢的走红了;最初只需到加工厂就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原料,价格也实惠;慢慢的收原料的人多了起来,市场竞争激烈,原料成本猛增。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原来信息闭塞的广东、广西的树农,现在都知道乌橄榄做出的工艺品价格不菲,就给这类乌橄榄取了名字叫工艺榄,价格已经比前几年涨了10倍20倍,2004年广东的榄场上收购上等号的圆核每斤9元,长大核每斤17元,而且都是干净晾干后称重。但去年已经不卖核,是买果子(连皮带核一起)树梗,树叶,青的,虫蛀的一起称重,每斤果子400~600元一斤,三斤果子一斤核,也就是1200~1800一斤核,实际利用率只有3成 ,仔细核算下来和2004年相比,拿同样的橄榄原料现在需要5000~6000元,已达600多倍!三成的利用率是我们期望的数值,但有时候树上打下来利用率不满一成。几万元就泡汤了。遇到小年,橄榄长的小,就是咬牙也得买下,不然以后这棵树上的橄榄就定给别人了,今后想拿也拿不到了。除了树农漫天要价,还有一种人是随口出价,那种人就是贩核专业户,他们有的会雕刻,以前专买我们核雕艺人挑剩下的低档核来雕刻,现在他们找到了产地,不管高档的还是低档的原料,他们都要,拿到核后挑高档的再反卖到苏州;还有更多的是不会刻的人,橄榄快成熟了他们就提前一两个月去产地蹲守,他们的逻辑是“高进高出”,只要抢购到手,总有钱赚,上等原料唯我独有,不怕卖不掉。这些争到好原料的贩核人,等橄榄采购季节结束后,就在苏州兜售,很多外地的贩子就住在苏州附近的小旅馆里,坐等没买到称心原料的核雕艺人送钱上门。有些上等树核,已被贩核专业户下了10年的订金。去年苏州上等圆核价格每斤达3000元;大个的圆核、长大核是论个卖的,价格在300-500元一颗。
由于核价昂贵,在橄榄即将成熟时,树农就在树下搭了一个小棚,日夜看护,甚至买了饼干诱家犬一起上山。即使这样,也难免被人搞走几颗或几斤大核;有的树农在卖掉橄榄后再偷偷出售少量上等大核,这种核是论个卖了,至于核子的来源那就不好说了。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竞争。一年一季的原料大战中少不了另一种人的出现,那就是“地头蛇”,他们威胁外来买核人,同时又威胁农户。如果树农不睬他,把橄榄卖掉了,那就得小心那颗树今后还能不能存在。
总之,目前核雕原料市场已经疯狂了!可以用乱、狂、狠三个字来概括!我们希望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橄榄树产地加以规范管理,使这种乱象得到改变。
我们期待橄榄核原料走上正轨,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
胡君伟,1970年出生,苏州藏书人,工艺美术师。从小就喜欢雕刻艺术。毕业后,从事石砚和石壶的制作。后在周全根,钟年福等老一辈核雕艺人的指导下,将石雕工艺成功地引入了核雕工艺,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刀法简洁,流畅,作品内涵丰富。代表作有《达摩》、《祝福》、《三驼》、《龟龙》、《唐人诗意》、《知足长乐》,《负荆请罪》、《十二金钗》,《带我回家吧》等等。作品深受艺术界和收藏界的好评,多次参加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展览评比活动并获金、银、铜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