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苏作古典工艺家具的木工制作

[日期:2015-04-2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苏作古典工艺家具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木工制作,雕刻装饰,表面髹漆处理。而木工制作则是制作工艺的主体、核心。本文论述了苏作古典工艺家具的木工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技艺要点。

 

  关键词:工艺家具 木工 制作

 

  古典工艺家具的制作要求,是家具主人对古典家具的情感追求,需要什么家具,做什么形状的家具、放在什么地方、派什么用,喜欢什么样的花纹图案,要表达什么寓意等,都是按着主人的审美观念和经济条件来决定的。设计师就会按着主人的需求观念和审美要求,再借鉴一些好的式样,或者凭着自身的艺术修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推出一些专业性的建议,以达到满足主人的适用要求并提高主人的审美层次,最后让工匠以此设计图纸进行制作,并在制作前和制作中,不断和工匠进行实战交流,以趋完美。

  苏作古典工艺家具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木工制作,雕刻装饰,表面髹漆处理。而其中,木工制作则是家具制作工艺的主体。古典工艺家具的制作周期比较长,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基本以手工制作为主,制作流程相当复杂,从原材料的市场调研到买进开始,到家具造型的完成,须经历几十道工序。其中主要制作工艺流程大致有:1、原材料的裁料,2、选材配料,3、起线,4、绕锯刨铣,5、木材的干燥处理,6、刨铣,7、精确划线,8、打圆开榫凿卯,9、制作线条刀具,10、开线理线,11、组合装配,12、接线,13、刮磨,14、配件安装。

  1、原材料的裁料。根据客户的订单要求,经过市场调查及现场实物比较后,进行原木材的选购。在原材料运到工厂后,木工通过锯带机床将原木锯成厚薄不同的各个规格的板材。根据锯板时的木材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尽量节约,减少浪费,提高木材的得材率,并充分利用珍贵红木的木纹及颜色。

  2、选材配料。木工根据设计图的取料单进行选材配料,其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家具的质量及珍贵红木的保护。选材就是要选择材质尽量接近的,同一款家具产品用同批次、同产地、树龄更接近的材料来拼做,这样做起来既能省事点,家具质量又能更好点。材质不一样,木纹不一样,木色不一样,胀缩比不一样,木工就难以把握,难以搭配,遇到湿度温度变化,还容易开裂,影响质量。因为红木的珍贵稀有,就要精挑细选、精打细算,尺寸要恰到好处,不浪费。先选短料小料,再选长料大料,弯曲料先用弯曲的木材实测比对,看是否能正好弯曲相匹对,并把多个弯料吻合配料,减少损失。根据图纸,知道取料单上的料哪些是见光料,哪些是背光料,在见光处要尽量争取木材花纹对称或相似,木纹好看,木材颜色尽量趋于一致,木材有瑕疵的地方放在背光处隐蔽处,以避免影响视觉美观。在选配料时,还要注意木材的虫蛀孔洞、节疤、腐烂部分、白皮部分。材料选得好、配得好,就能保证家具的质量,提升家具的视觉美观,增加家具的价值。

  3、起线。木工根据取料单上的尺寸在选配好的材料上进行划线,一般根据材料的长短,在净尺寸上多加3—5mm留作余地算是毛尺寸,依据毛尺寸划线。如果是异形的,则将预先做好的模板放在部件木料上,按轮廓描绘划线。

  4、绕锯刨铣。木工通过带锯,按线锯成板料及方料,或异形的轮廓,通过刨床铣床刨铣到尺寸,异形的需手工做。板料要注意平整度,方料要保证主面与侧面的垂直度。

  5、木材的干燥处理。买来的原木含有大量的水分,含水率相当高,一般在30%--40%,以前木板锯好后一层层隔空,进行自然通风干燥,称之为气干。后多用烘房进行烘干,发展到目前已有多种干燥处理方法。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先进行烘房烘干,然后再进行煮蜡干燥。如果没有进行干燥处理,木材会出现干缩湿胀引起的开裂、弯曲变形,影响家具的品质。首先,将开好料的板材按照厚薄的不同进行分类,隔空装入烘房进行烘干除湿,当干燥到水分含水率在20%左右时,再进行煮蜡处理,煮蜡温度一般控制在108度—120度之间,使木材中的水份汽化后冲破蜡溶液的压力从蜡溶液面蒸发出去。直到木材干燥到含水率在8%--12%,达到科学标准。而蜡会进入木材表层,对木材起到封闭作用,稳定木材的含水率,使木材的胀缩减少到最小。

  6、刨铣。木材干燥处理完毕后,再次进行形状、尺寸的审核,通过刨铣,再次精确尺寸。

  7、精确划线。木工技师根据取料单上的净尺寸及设计图纸,进行精确划线。

  8、打圆开榫凿卯。现在开榫凿卯一般都是通过机械来完成的,纯圆的用车床车圆,非纯圆的只能靠手工打圆了。苏作工艺的特点就是榫卯的连接及打圆的地方特别多几乎没有尖角,不同的部位利用不同的榫卯连接,体现出不同木工的工艺水准。榫卯是中国传统木作工艺的精髓,榫卯要做到一拍即合,一丝不差,以保证榫卯结构连接紧密,不易松弛,扎实稳固,经久耐用。稍有出入就会影响家具的质量,接缝的严密、表面的平整,都直接暴露在家具的外形与表面上,造成视觉的差异和手感的差异。

  9、制作线条刀具。线条是指家具零部件的表面或表面边缘所展现的表面形状或表面边缘的各种线条造型,是古典工艺家具最基本最素雅的装饰风格。面有平面、凸面、凹面及三种面的组合,线也有阴线、阳线、直线、曲线、单线、双线等及线的组合,它们各种不同的组合,可以达到千变万化的视觉装饰效果,使家具简洁明快,流畅优美。根据面与线条的形状,在白钢刀具上也磨制出同样形状的刀口,这样各种形状的线条刀具就磨制完成。

  10、开线理线。用磨制好形状的白钢刀具安装到立铣机床上,再通过立铣就在家具零部件的表面上铣出面及线条的形状,并用蚂蚁锉等工具修理好面与线条。

  11、组合装配。当木工把需要雕花的零部件做好后交给雕刻技师进行雕刻。当一件家具的所有零部件都做好后,木工开始将各部件组装连接,组合装配成型。特别是对榫卯连接部位,要精工细作,力求表面拼缝处严丝无缝,表面光滑平整,内在榫卯紧密连接。苏作做法,在连接处都做成内外皆圆角,费工费料。但视觉效果非常圆润。

  12、接线。当一件家具装配完成后,将家具交给雕刻技师,由他对零部件的连接拼缝处进行接线雕刻处理,完成对线条的完好贯通。

  13、刮磨。接线结束后,再由木工用白钢刀具、蚂蚁锉等工具对家具表面进行刮磨,以达到表面的光滑细腻、平整和顺。

  14、配件安装。家具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会有配件的安装,例如需要藤工加工的藤面,镶嵌物的安装等,也有家具上漆完成后的配件安装,例如铜铰链、拉手的安装,玻璃的安装等。至此经过当中的雕刻、上漆等其他工艺,配件安装完成后,家具的制作工艺流程就算完成结束。

  以上是木工制作的14道主要工序。但在实际的操作流程中,还远远不止这些。加上工匠手艺的高低,制作精度要求的高低以及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搭配等因素,其间的工序也会有些变化。由此可见木工制作工艺的复杂。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木工制作工艺日趋完善。只有工匠与设计师在实践中互相沟通交流,把技术与工艺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提高家具的木工制作工艺水平,制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日趋完美。

  作者简介

  徐奇,男,1971年3月生,苏州市人,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2009获工艺美术师职称。现为苏州市东泰红木家具厂设计副总监兼副总经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