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神工——解读水墨刺绣艺术品的工艺与创新

[日期:2015-04-0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 刺绣艺术品的艺术之美得到大众及收藏爱好者的一致赞赏,刺绣工艺及创新艺术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从水墨写意画刺绣工艺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及创新的发展方向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浅见,以期对扬州刺绣事业做一些微薄贡献。

 

  关键词:中国画 水墨刺绣 创新 发展方向

 

  一、 来自创新艺术的水墨画刺绣工艺

  艺术品的可贵之处在于美的创新,笔者进入本行业三十多年以来,在设计与制作中作出了一些有所突破性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仿古山水与水墨写意刺绣两类题材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明清的仿古山水绣方面本人的代表作有:仿古双面绣清王翚的《古木奇峰图》、唐寅的《女几山图》、袁耀的《汉宫春晓图》等系列仿古绣品。1988年笔者原创双面绣《古木奇峰图》,其山水层次分明,古朴典雅,笔墨浓淡相宜,人物生动有情趣,绣工精细,在全国工艺美术品大赛中获奖,并被“江苏工人报”等多家媒体报导。如果说仿古山水刺绣为上世纪的经典之作,那么以水墨写意绣为主的精微刺绣则为本人近些年的创新作品。

  二、笔者的作品在水墨写意刺绣方面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1、在创作的思路上:注重主体部分的刻画及色彩互补关系调和的处理,使画面达到主体突出,色彩和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2、在整体的创作上:把握笔墨的枯湿浓淡和画面的虚实主次关系,绣工细密,色彩自然逼真,线条流畅,以针代笔表现出国画“气韵生动”的特点,创作出原作中形神兼备的具有中国画水墨韵味的作品。

  3、在细节的处理上:绣制前必须对原作进行深入详细的解读,对细部进行入木三分的绘制和绣制,如人物:最为传神的眼、眉、须、手等都要精心绣制,从而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来。

  4、在针法的应用上:首创微针(一根丝线的1/64-1/80)来表现水墨写意绣细腻如发丝的特点,突出了“精、微、细”的特色,使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与感染力。并根据作品需要综合运用,灵活创新使作品更为传神。

  5、在艺术手法上:对陈旧失真的作品进行必要的修复和还原,使绣面恢复当初的天工之美,还原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并围绕所绣作品的主题,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修饰与取舍,使作品更加丰满、生动、富有活力。因此,绣制一幅新的作品,就是一次艺术再创作的过程。

  要做好做精一幅作品,不仅要了解读懂原作的创作意境及历史背景,而且要学习了解一些中国绘画、书法的知识以及印章等技能十分必要。中国画讲究的是构图和意境,强调的是用笔和用墨,刺绣艺人只有领会其精髓,才能原作出形神兼备的中国水墨写意画刺绣精品来。

  三、综上所述,就近年的原创精品《太白醉酒》作进一步的阐述:

  原创作品《太白醉酒》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见图一)

(图一)

  作品《太白醉酒》整个画面给人以浪漫奔放,意境奇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之感。图中唐代大诗人“诗仙”身着白色宽袖袍,脚踏朱履,腰系红带,清须与巾页随风摇曳,朦胧虚醉的眼神中含着高傲之气,似在月中邀游。图中诗仙长袖随风飘动,与画面中“仙坡”的诗“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遥相呼应,衬托出了李白酒中仙子的不凡气度和超凡脱俗的豁达情怀。作品中领部古朴典雅的修饰花纹及飘动的红巾,给作品添色增彩,使作品更具魅力的同时也增添了观赏的情趣。

  本人巧妙采用了多种传统针法对画面中近景(人物)做了精雕细琢的重点刻画,朦胧虚醉的眼神含着高傲之气,使人物表情更加传神,对中景(书法)进行了强化对比处理,使草书显得苍劲有力,而远景(月光)则做了虚化处理并增添了淡淡的水墨韵味,使作品平添了几分“仙气”。在绣制月色时,以残丝虚化为主来表现朦胧月色,最虚处甚至采用了微丝1/64来体现虚幻飘渺的月色,好似看到一丝浮云在飘…。青须则采用了水墨与白描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现,使作品即有水墨的韵味,又添了丝丝发丝随风飘动的意境,从而表现出国画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表达出似与不似之间的妙意,达到绣画一体呼之欲出的艺术境界。画面充分展现了扬绣的平、整、光、齐、细、密、匀、顺色彩清雅的艺术风格,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远看是一幅国画,而近看则比国画增添了一分丝线的光泽。

  四、刺绣工艺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水墨写意画是一种古老的绘画艺术,而今正换发新的生机。刺绣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术,也应与时俱进,努力创新,更好地谋取发展,保持艺术生机。水墨画刺绣则是绘画艺术与刺绣工艺完美融合的一门独立的艺术,它需要同时熟谙“画理”、“绣理”、“丝理”的专业人士去制作,才能较为完美地刺绣制作成一幅上乘之作。在选用设计刺绣作品时,本人认为应充分考虑其市场鉴赏能力及可制作表现能力,努力设计出既有扬绣传统特色又加入创新表现的绘画作品,这需要设计人员制作艺人至少注意以下四点:

  (1)美学 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审美为一体;

  (2)关系 处理好传统技艺与创新技艺、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3)特色 让作品富有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

  (4)艺术 必须注意到能充分发挥当地刺绣的艺术语言。

  时代在变迁,扬州刺绣的针法与技法也在不断变化。在传承扬州刺绣的平铺绣法,使色调柔和、飘逸,表达似有若无、似墨却彩的写意形式并不拘泥于旧有的针法表现形式,努力使针法适应原作的画意,同时不失扬绣雅致光洁的特点,是本人以针代笔时的乐趣。本人相信,有法而至无法的刺绣境界,才能绣出一幅幅生动精美的艺术作品来。本人将走在扬州刺绣这条艺术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为扬绣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发挥余热,增添一份光彩。

  参考文献:

  【1】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等合写的《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2011年6月

  【2】尹文等主编的《江南民间刺绣》东南大学2011-6

  【3】潘天寿著《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11-10-1

  作者简介:

  何崇华1961年生(女),江苏扬州人。81年毕业于扬州工艺美术学校,从事水墨写意刺绣艺术工作,在扬州刺绣领域具有丰富的成果并多次获奖,擅长刺绣仿古山水、写意人物、花鸟等,所绣作品达到绣与画融于一体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有的中国画刺绣风格。代表作:刘旦宅《太白醉酒》、八大山人《杨柳禽鸟图》、王翚《古木奇峰》、袁耀《汉宫春晓图》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