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各朝代玉器雕刻的特征

[日期:2015-05-1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浅论各朝代玉器雕刻的特征

 

[内容提要]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传承久远,而玉器雕刻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远古旧石器时代。伴随着一次次国家统一和国力强盛,玉器雕刻都会发生巨大的技术革新。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玉器雕刻走向了世界,对世界文化的碰撞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中国历代玉器雕刻的特征进行探索,希望为国内的玉器研究提供一定地参考。

 

关键词:玉器雕刻  特征

 

玉器以其晶莹剔透的温润感,从其诞生就一直备受国人的追捧。其上的雕刻更为今天的历史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让人们感受到各朝代玉器雕刻的华美和历史厚重感,静看历史的发展变迁。从远古旧石器时代开始,华夏人就开始在温润的玉器上面雕刻各种景观、人物、动物和史实。历朝历代都有着独特的玉器雕刻方法特征,研究这些玉器的雕刻特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对于历史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秦汉之前的玉器雕刻特征

夏朝是对玉器非常的推崇,在继承古代玉器文明的情况下,在古朴庄严的雕刻风格上对玉器的造型、纹饰进行了创新,为商周玉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商朝时期青铜器的推广应用,使玉器雕刻工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片玉和圆玉雕刻,商代的玉器雕刻多采用双明线勾撤雕刻法,一般直线条、粗线条、短线条较多,弧线条、细线条、长线条较少,刚劲不足,勾撤的坡度也颇大。

整个周朝比较重视礼法,其玉器雕刻多涉及人物礼仪,较多地使用弧形线条,线条渐趋繁复,阴纹纹饰开始出现相互勾连,雕刻阴线一面呈坡状,带着明显的斜刀痕迹。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一面阴刻线,这是西周玉器雕刻的重要特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治玉工艺的成熟,镂空、浮雕等手法在玉器雕刻方面得到了普遍应用,浮雕表面有平面印刻宽条纹,线条多毛口,阴线槽内有强烈的光泽,孔洞内壁光滑,体现其在中国古代玉器工艺史上相当完美的发展时代。

    二、秦汉玉器雕刻到宋元玉器的雕刻特征

    1、秦汉时期的玉器雕刻特征

秦汉时期,国力强盛,玉器雕刻方面善于运用阴线,风格奔放洒脱,玉器雕刻棱角圆滑。在玉器雕刻方面比较重视装饰色彩,装饰玉同葬玉大大增加,其金缕玉衣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雕刻手法日趋成熟多样,高浮雕、圆雕、隐起等玉雕手法被广泛应用,相较秦汉之前的玉器雕刻,其粗细线条并用,细线条的雕刻时常有毛道和跳刀现象发生,穿孔孔洞内壁不够光滑,拉丝痕迹明显,逐渐由阴线雕刻向游丝毛雕转变,其简洁有力的汉八刀雕刻风格也是流传于世。

    2、唐宋元时期的玉器雕刻特征

唐朝的玉器雕刻花纹很有特点,对于花卉、人物及辟邪神兽的雕刻非常精细,人物及动物多采用短而密集地阴线刻画为主,雕刻技法带有绘画性,礼玉和葬玉有所减少,加上中西文化的碰撞,其玉雕增加许多域外风格,布局有方,细腻而不失厚重。宋元时期的玉器更注重实用性,其玉雕更倾向于对社会现实和世俗文化的刻画,浮雕、久雕、线刻、镂雕和宵钻等玉器雕刻技法更加成熟,仿古玉器大量出现。

宋元时代的玉器雕刻由于受民族文化的不断碰撞,因此,在玉器上多带有民族性和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南方玉器雕刻比较细腻,而北方玉器雕刻比较苍劲有力,小件事物上多上下穿孔,孔洞多以方形为主。元代玉器雕刻大多粗犷豪放,在玉器表面常常留有雕刻过程中的钻痕和铊痕,并出现了险刀现象,对玉器划痕抛光方面做的稍差。

   三、明清时期的玉器雕刻特征

   1、明代的玉器雕刻特征

明朝时期的玉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田玉,其饰品多样、数量丰富、造型生动,以民俗体裁为主,出现了许多小巧精致的玉器,玉器雕刻由宋元时期的豪放风格转向繁缛细腻。明代玉器雕刻多以吉祥体裁的雕刻为主,可以说“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有着浓厚的文人书画气息。明代的玉器雕刻刀法粗犷有力,出现了三层透雕法。不过,由于明代的仿古玉大量出现,使明代玉器雕刻在最后一道的碾磨细工工序上,往往存在着求形不求工的现象。明朝玉器的雕刻特征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明代的玉器在进行谷钉纹的雕刻时,多采用管钻套打的手法,纹路较大且横竖成行,在雕刻纹路的四周有明显的套打痕迹。

第二,明代在玉器上进行动物造型雕刻时,常在动物耳内用锥钻打凹,几乎没有直筒,其雕刻的旋纹非常细腻,但存在不均匀的现象。

第三,玉器雕刻时,阴线雕刻粗犷宽深,棱角分明,在雕刻过程中使用槽地手法时砣痕明显,其过线和岐出现象比较常见。

第四,明代的玉器雕刻底子处理大多不够清楚平整,也就是玉器雕刻中常说的麻底现象。

第五,明代玉器装饰在雕刻技法上,以宽而深的阴线为主,雕刻截面一般呈“V”字型或抛物线状,在雕刻时首尾均出峰。

    2、清代的玉器雕刻特征

清代的玉器雕刻以细腻见长,其玉器造型精致典雅,陈设品和玉佩配饰最为发达,玉器多采用浮雕、镂空和半浮雕技艺。清代玉器雕刻改变了明朝之前文人自琢及玉工自琢的方式,改由画师设计制图,由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进行雕琢,应了那句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语。因此,清代的玉器坠饰多采用圆雕和镂雕技法,利用玉石表面色差,俏色巧制。尤其称道的是,清代的玉牌,一面刻字,一面刻画,在方寸之间将山水鸟禽、花卉人物纳入其中,充分显示了那个时代的超高雕刻技艺。

清代的玉器雕刻其轮廓线规则有序,横平竖直,雕刻外延和子口转折都比较严谨,棱角劲挺锋锐,浮雕图案边缘起凸的边线一般也处理地锋锐劲挺,做工精美,晶莹剔透,触之扎手。在玉器抛光上清代做的相当到位,基本上在细光处看不到雕刻过后的琢镞痕迹,细光处甚至达到玻璃的光亮度。由于清代玉器雕刻技艺已经完全发展成熟,同现代的玉器的制作风格工艺技术都比较相近,造成现代仿清朝的玉器辨别真伪的困难。

    四、现代玉器雕刻特征

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现代玉器雕刻多采用现代工业技术为主,多以复古为雕刻内容为主,缺乏新意和体裁。但不可否认,采用模板进行玉器雕刻,使玉器雕刻的效率大大提升,线条均匀对称,失误率小,图案更加精确细腻,规格更加标准,雕刻风格活泼,雕刻圆润但手法单调。现代玉器雕刻由于现代机械的雕刻力度过大,造成线条过度不够均匀,线条、弧面、曲线过渡性欠缺。现代玉器雕刻充分利用现代机械俏色巧用,使浮雕、透雕、内雕、圆雕等玉器雕刻技艺发扬光大,并发展了螺纹组合的雕刻方式,使雕刻工艺的效果更加理想。

玉器雕刻是一门非常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艺术,华夏历朝历代的玉器雕刻反应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程度,能够有效为历史研究提供史实佐证。加强对华夏各朝代玉器雕刻特征的研究探索,可以有效帮助人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认知,对玉器有一定的了解,有效辨别玉器的真伪和年代,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眼光。

 

参考文献:

[1]何枰凭.用神灵崇拜构建的清代玉文化——试论长沙市博物馆藏清代玉器特征[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2).

[2]李宏坤.国家博物馆藏宋代玉童子佩[J].文物世界,2013(3).

[3]金曦.汉代的社会文化体制对玉雕风格产生的影响——以“汉八刀”为例[J].大众文艺,201322).

 

作者简介:

褚雨生,1972年出生,江苏徐州人,工艺美术师。1989年参加工作,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成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