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檀香扇制作与发展现状
[内容摘要]扇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起至今,扇子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仅成为世人挥暑纳凉的日常生活用具,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扇子的艺术、文化价值逐渐超过其实用价值。通过中国历史上扇子的发展演变、扇子的制作工艺和扇子的文化价值等方面阐述,从而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中国扇子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檀香扇 演变 制作
一、檀香扇的介绍
扇子本为夏日挥暑延凉之具。每当夏日来临,手持一把小扇,轻挥慢摇,使人顿觉凉爽。然而,仔细了解扇子的发展历史,就不难发现,扇子除了具有拂暑挥尘,障面蔽日的实用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扇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查阅了现存考古资料中的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但有关图像和实物的发现却较晚。
檀香扇有扇存香在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依然幽香阵阵。夏令既去,藏入衣箱,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花式品种有拉花、烫花、雕花、绘画、印花、镶嵌和接骨等。制作过程,一般经锯片、组装、锼拉、裱面、绘画和上流苏等十多道工序制成。檀香扇的生产和制作产地,国内主要有苏州、杭州、广州等。苏州以绢画为多,杭州和广州以拉花著称。苏州檀香扇为江苏著名传统工艺品。约创始于清末民初,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张多记”等七家作坊。早期主要生产男扇,以后主要生产女扇。苏州檀香扇,工艺精良,玲珑纤巧,芬芳馥郁,富有地方特色,深为各界妇女珍爱。
扇面用绢面,扇骨拉制图案,式样有全面、格景、中空和西泠等。苏州檀香扇以“四花”(拉花、烫花、雕花、画花)见长。色泽秀丽、典雅大方,在泥金扇面上绘工笔重彩,高贵富丽。上世纪八十年代时,花色品种达300多种,年产量达50万把。
檀香扇始创于6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了。以中国传统工艺为基础,融汇西方美学之精心设计,用手工拉、烫、绘以及精雕细刻等多种工艺手法制作而成。檀香扇以雕刻人物、山水为主,也有雕刻花鸟、鱼虫的,题材广泛、意趣盎然、栩栩如生,令人惊叹不已。如拉烫檀香嫦娥奔月扇、拉烫檀香天女散花扇、拉花擅香龙吐珠扇、烫花山水扇,品味之余,确令人遐想。肇庆檀香扇是采用天然贡香制作的,选料上乘,制作精巧,留香持久,用之则幽香沁人肺腑,藏之则辟秽驱邪,既是实用品、工艺品,又是鉴定家、收藏家观赏之佳品。
苏州扇子以雅致精巧闻名,它不单是盛夏拂暑的良伴,而且又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苏州扇子的品种很多,最著名的有三种。绢宫扇,又名团扇,约在晋宋之际,苏州绢宫扇就有名声了。东晋谢芳姿(苏州人)作《团扇歌》:“团扇复团扇,许持自障面”。宋代诗人陆游也有“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之句。到了元明两代,绢宫扇常被文人雅士用来作为赋诗绘画的材料,销路也随着增广。苏州绢宫扇扇面绢质素淡,轻盈细秀,扇圈是用竹做的,外边包以象牙、玳瑁之类,扇柄以名贵竹、木牙、角制成,并有彩绘、雕刻或镶嵌、等装饰。扇形富有变化,有铜镜式、宫灯式、金钟式、钟离式、鸡心式、凤尾式、龙球式、海棠式、玉佩式、黑花式、六角式等。凡此种种莫不巧为设计,精于制作,所以各地都来苏州采购绢宫扇,生产相当兴盛。摺扇,又名聚头扇,用时撒开,收时摺叠,所以又叫撒扇。摺扇是北宋时由高丽传入中国的,南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周家摺叠扇铺”之语,可以推知南宋时我国已能自制摺扇。至明代之后,苏州摺扇制作名家辈出,品种日风繁多,制作也愈趋精良。明朝人沈德符《野获编》记载说:“吴中摺扇凡紫檀、象牙、乌木俱目为俗制,惟以棕竹、毛竹为之,素称怀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中贵,惟骨为时所尚,往时名手有马勋、马福、刘新晖之属,其值数铢;近年则有沈少栖、柳玉堂,价遂至一金。苏州摺扇以其制作精细,富于变化著称。据说在历代艺人的创造中,骨形扇形竟有三四百种之多。艺人们不仅根据使用对象(男、女、老、少、高、矮、肥、瘦)、地区(东南西北、国内国外)、气候(初暑仲夏)、用途(借风、伴舞)等等的不同,制作长短宽窄大小粗细不同的摺扇,而且即使微如粒米的扇头钉盖,也要烫出种种花纹,可风其佳构百出,妙趣无穷。摺扇的扇面可分画面、素面两种,以素面生产为主。据说明代画家文徵明非“方”不题;精于制骨的则有马勋、马福兄弟、蒋苏台等,尤以蒋氏技术为最佳,人称“蒋骨”。
檀香扇,由摺扇沿化而来,扇骨采用檀香木制成。这一扇种多为妇女所用,所以特别小巧玲珑,华美精致,加上檀香木气味芬芳,一扇在手,香溢四座,盛夏酷暑颇有清心醒脑之效,苏州谚语说:“六月里扇仔檀香扇,再热也勿会打恶心。”夏令过后,藏入箱中,兼具防止虫蛀衣服的功用。檀香扇主要适合于妇女,作为美化等装饰之用,因而它的形式与结构富有装饰趣味。
三、檀香扇的制作
1.圆条线锯
拉花前先要置备特制的圆条线锯。技工用木槌在比铅笔还细的钢凿子上轻轻敲击,钢凿子在极细的钢丝上三面起口开齿。开齿时,钢丝要用竹弓弹直,下面用长方形的硬木条垫底,以免钢丝弯曲或晃动。齿要开得细密均匀,拉出的花纹就能取得细巧华丽、空灵剔透的效果。拉花时要把二至六根篾片四口排齐,下面用木板顶住,一次拉出,孔眼要做到线条光洁。
2.拉花
檀香扇的拉花是手工艺人以极细的特制钢丝锯在扇的篾片上按预先设计好的图案拉出孔眼的技艺。它与民间剪纸、刻纸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以奇、险、巧为特点,操作难度很大。
拉花前先要置备特制的圆条线锯。艺人用木槌在比铅笔还细的钢凿子上轻轻敲击,钢凿子在极细的钢丝上三面起口开齿。开齿时,钢丝要用竹弓弹直,下面用长方形的硬木条垫底,以免钢丝弯曲或晃动。齿要开得细密均匀,拉出的花纹就能取得细巧华丽、空灵剔透的效果。拉花时要把二至六根篾片四口排齐,下面用木板顶住,一次拉出,孔眼要做到线条光洁,以娴熟的技艺刻意表现出瑰丽而富有装饰性的图案。一片扇篾上眼,早先的粗拉花只有八至十只孔,现在的细拉花多的达到四、五百乃至一、二千只孔左右,令人叹为观止。
3.烫花
又称火绘或烙画,是用特制的电烙笔在扇片上烫出各种画面。烫花的笔头呈圆锥形,是用白银做的。烫花时技师手执导热的电笔,首先勾勒出所描绘的物体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的线条,再用电笔的侧面进行皴擦、渲染,使描绘的主体逐步产生立体感。在烫花时,火候高,焦痕就深;火候低,焦痕就淡。操作者应该根据需要不时地调压调温,并根据火候的高低,恰当地把握行笔速度。电笔不同于毛笔,但技艺高超的烫花技师笔法富于变化,同样能获得中国画线描中所具有的劲、老、活、松、圆、厚、润、拙等艺术效果。
4.扇面绘画
檀香扇是由折扇发展而来的,它的扇骨是用檀香木做成的。由于檀香木是一种名贵的木料,芳香袭人,用料不宜过多,所以在形式和结构上便趋向于小巧玲珑、精美雅致,并富有装饰趣味,适合于妇女们使用。檀香扇扇面的绘画艺术是整个扇子的重点,在题材上,偏重于花鸟和仕女。
5. 檀香扇扇面图案设计有其独特之处,必须符合工艺生产的要求,檀香扇制作完成后都会在扇尾配以真丝流苏做扇坠加以点缀。
四、檀香扇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折扇常常被看作我们中国人儒雅的标志之一,在各种各样的折扇中,除了名人书画扇以外,最贵重的一种扇子,恐怕就要数咱们苏州的檀香扇了。
檀香扇的制作工艺分为开料、锯片、拉花、烫花、雕花、组装等多达14道。其中,最为核心的工艺是拉花和烫花。
檀香扇就是以檀香木为材料制成的扇子,主要品种是折扇和宫扇。传统的苏州檀香扇用料非常考究,必须采用印度老山檀香木。但是,由于老山檀香在印度已经属于濒危受保护的树种,不能出口,市场上原料十分稀缺,即使240万一吨的价格,也基本有价无货。所以正宗的印度檀香扇,已经没有新产品面市。如今能够买到的檀香扇,所用的材料是产于印尼的檀香木,市场价在80万一吨左右,原料也已经不多,一把扇子的成本在1000元以上。市面上价格在几百元的产品,其实是用其它木材制作的。
如今随着国家对传统的手艺的重视以及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檀香扇的价格也是大众所能接受的,檀香扇的制作工艺也会开始慢慢复苏开来。虽然目前从业人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但是经济决定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手工艺的发展也将成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面,檀香扇的发展之路我还是持有很乐观的态度,因为只要有檀香扇的市场就会有发展和传承。我们要随着时代发展多多设计和创造一些符合现代审美的实用和观赏性的檀香扇。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手艺,多做作品,多出精品。
参考文献:
[1]《苏州工艺美术》,汤钰林主编,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3 。
[2] 《姑苏工艺美术》,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2008,总43期 。
作者简介:
蔡兴法,男,1969年生于苏州,工艺美术师。1990年前后进入到苏州镇湖石帆长江工艺厂开始学习檀香扇等“苏扇”制作技艺。2004年创办了姑苏紫韵工艺厂。2010年建立了“艺馨阁”雕刻工作室,从而潜心研究“苏扇”艺术。其代表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各项工艺美术博览会,各类专业评比中获得金银奖数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