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代青花瓷的器型和纹饰的探究

[日期:2015-05-1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青花瓷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装饰艺术,而明代是青花瓷器发展史上的一段鼎盛时期,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这个时间段的青花瓷发展都是很兴盛的,明代青花瓷在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融入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风格,社会的接受面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而明代的青花瓷有别于宋元时代的瓷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明代青花瓷 器型 纹饰

 

  一、明代青花瓷所处的社会状况及历史背景

  1、青花瓷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唐代,河南巩县窑首创青花瓷,他们在白瓷和唐三彩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用制作唐三彩的材料在白瓷胎上绘制纹饰,然后外面再罩上透明釉,青花瓷由此问世,开启了其漫长的演变发展历程。到了晚唐时期,唐代工艺下的青花瓷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但是由于多年的战乱,朝代更迭,河南巩县窑渐渐地没落了,到了宋金时代,青花瓷的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但相比较唐代青花瓷而言,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落后的,唐代开创青花瓷的雏形,在随后的宋元明清的朝代中才得以成熟乃至辉煌于世。元代的青花瓷一改青白之色,变为蓝、白色,这是民族融合的结果,青花瓷开始融入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

  2、明代青花瓷的状况

  明代是青花瓷发展鼎盛的时期,明代鼓励青花瓷的制作与创新,甚至于制定各类法规支持官窑的发展,景德镇是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代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位居榜首的,景德镇延续了自南宋以来的陶器制作风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厚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厚积薄发,在明代统治者的推动下,一跃成为当时举世闻名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和宋代的青花瓷由于战乱等原因,都已经到了枝叶凋零地步,明代的青花瓷是继承元代青花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二、明代青花瓷器型和纹饰的研究

  1、青花瓷器型的研究

  明代的青花瓷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器型,也是与统治者的喜好以及历史发展相关联的,这也可以说明明代的青花瓷的发展是充满生命力的。洪武年间的青花瓷,在器型上并没有突出的特点,也仅仅是有别有元代的青花瓷而已,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主要以口径41cm以上的特大碗、口径20cm左右的大碗;口径45cm以上的特大盘、口径20cm左右的中盘;高32cm以上的束腰瓶;高32cm左右的玉壶春瓶和玉壶春执壶,口径20cm左右的菱形盖托;高66cm左右的带盖大罐以及高足杯等。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区别于元代梯形口的特点,改为直口并稍加翻唇,并且地足平齐,表现出厚重的特点;永乐年间的青花瓷,由于社会对外贸易盛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剧,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融合有波斯,阿拉伯等文明的艺术特色,官容青花藏瓷数量最大的是常用的饮食用具,盘、杯、罐、壶、钵等。这一时期的碗、盘、杯类的造型,部分延续着明代之前的样式,如碗类中大部分的直口碗、敞口碗、敛口碗、撇口碗等,基本上变化并不是很大。值得注意的是,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开始有了创新,寻求自己独有的风格,比如:鸡心碗、骰子碗、压手杯、合碗等瓷器,都开始有了体现明代社会需要的瓷器出现。到了嘉靖年间,青花瓷的发展到了一个顶峰,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产量颇丰,是整个明朝产瓷最多的一个朝代,嘉靖一朝所盛产的青花瓷,器型也很多。特点是圆器的圈足自上而下向内斜敛,组成一个倒梯形。这和元代青花瓷器圆器的圈足自上而下向外撇刚好相反。嘉靖朝青花值得一提的就是瓷器工艺继承了宣德朝的分段制胚法,大件均组合而成,并且是有别于清代的纵向组合。接痕明显,往往容易损坏。嘉靖朝兴起道教题材装饰,造型有葫产瓶、香炉等。

  明代的青花瓷是随着社会发展,贸易兴盛,城市兴起而不断发展的,瓷器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独有的产物,整个社会都渐渐地流行瓷器的使用,这也使得青花瓷的器型在设计上都更加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

  2、明代青花瓷纹饰的研究

  从整个明代来讲,青花瓷都是瓷器业的主流产品,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明代官窑、民窑虽是两个系统,但彼此之间的竞争和交流,促进了整个瓷器业的发展,新的纹饰和装饰风格层出不穷。明代的青花瓷纹饰主要受到水墨画的影响,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水墨画是不同的,青花瓷也呈现出不同的纹饰风格,相比较在平整的纸上画画,青花瓷的绘画主要是写意画,工笔画和图案画的使用基本较少,因为这两种画在瓷器上制作的难度相当大,因此,对青花瓷纹饰的欣赏主要看线条是否流畅,笔法是否娴熟,青花和留白是整个瓷器的基本色调,不同风格的青花瓷器表现出在青花和留白上的不同特点,如:宜德青花的雄浑,成化青花的俊秀,这些都表现在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性上;在纹饰的内容上看,体裁丰富多样,有花草鸟树,山水云纹,动物神兽,神仙宗教,而且还有很多他们之间的相互组合,纹饰是青花瓷绘画和想象力的完美结合。

  洪武年间青花瓷纹饰相对简单,品质也一般;而永乐年间的青花瓷纹饰让人更有想象的空间,纹饰基本以自然风光为主,线条流畅,变化多端,景色与留白搭配合理,既不会给人以花团锦簇的拥挤感,也不会给人带来单调无味的乏味感,带有浓厚的韵味;这一时期的纹饰和器型一样,都收到了来自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图案的设计和绘画上带有异域的风情;在绘画风格方面,永乐年间的图案纹饰是在继承和发张宋磁州窑的风格上形成的,俊秀、典雅,带有浓郁的清新感。另外,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相对开放,对外贸易基础上的交流也很频繁,表现在青花瓷纹饰上的是出现了很多宗教方面的图案,内容上更是包容万象,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包容性。

  三、结语

  明代青花瓷代表了青花瓷的最高峰,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无论是器型的类别创新上还是纹饰的表现风格上,都独树一帜,给人留下卓尔不群的优越感,青花瓷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艺术上表现出吸收继承,推成出新的强大生命力,文化上,既表现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体现出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和宽阔的胸怀。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还望相关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蔡国英,郑根年.浅谈明代青花瓷装饰的主要特征[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04).

  [2] 麻元彬.略论元明清青花瓷的特点与风格[J].艺术评论,2011(09).

  [3] 孔六庆.从青花纹饰到青花文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11).

  [4] 李银苟,秦俊.论明代青花瓷鸟纹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J].中国陶瓷,2011(02).

  作者简介:

  赵义臣,男,工艺美术师,毕业于中山大学工艺设计专业。连云港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2000年7月在连云港老艺头雕塑公司陶艺中心从事艺术陶瓷设计工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