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汉代玉器雕琢细致,手法多样。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简洁明快的 “汉八刀”,以玉蝉、玉猪、玉翁仲为突出的代表,这是汉玉的独有的特色。还有,就是汉代玉器的纹饰雕刻,被称为“游丝毛雕”的“线刻”,那种刚柔兼济柔中有刚的感觉堪称一绝,很值得今天的我们去研究,去传承。
关键词:古典玉器 汉八刀 玻璃光
古彭城徐州,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据孔子编纂的《春秋》记载,徐州有着2600年的建城史。
汉代的楚国,就大量地使用和田玉来制作玉器了。从楚王陵出土的汉代玉器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楚国治玉工艺的精湛。汉代的玉器精美璀璨,给我们传递着宏博的信息,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从1993年开始学习玉雕,2000年建立宏宇玉雕工作室,至今已经走过了23年。在传承玉雕技艺方面,最令我入迷,并且耗尽精力去钻研的,就是汉代玉器的雕琢技法。尤其是用现代的工艺手法演绎,再现“战汉”古代玉器那迷人的神韵,是我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那么,汉代的工匠是以什么样的理念来雕凿玉器?是用什么样的工具制作出这些精美绝伦的珍品的?这是我们今天的治玉人应该很好的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我尝试着用不同的玉材,做汉玉题材的作品。从形制上,我把握好神似和气韵;从工艺上,我力求精益求精,再现古工。我的这些精选玉材,精工制作的战汉时期风格的玉器作品,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岳峰主任和国家玉器评审委李维翰老师的肯定,他们不仅收藏了我的作品,还把我研究的工艺称之为“古典玉雕”,把我的作品称之为“古典玉器”。
我理解为:所谓的“古典玉雕”,是当代玉雕传承古风古艺的雕刻手法,精工制作的“古典玉器”。这里的“古典玉雕”指的是工艺,“古典玉器”说的是作品。开宗明义,古典玉器不是古代玉器。顾名思义,与当代我们所称之为“古典音乐”、“古典戏剧”、“古典家具”相类似,是今天的玉雕艺术家制作的具有古代玉器特征、承袭古典风韵的玉器。
其实,若在实践中再现古风古韵的“古典玉器”之美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要精选材料,追求玉质与器型的完美统一,这是玉雕制作的最高境界。我有自己的用玉观,俗话说:“千种玛瑙万种玉”,不同质地、色彩、结构的玉种,变化多样的玉性,若能够恰当的利用,都能够雕刻成古典玉器的精品。
“古典玉器”的制作工艺也需要相当的难度。举抛光为例,汉代玉器的“玻璃光”,是特有的鲜明标志,也是一道工艺难关。把不同的玉材都打磨出可照出人影的“玻璃光”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我经过了多年的潜心揣摩,在作品中能够毫不含糊地做到“玻璃光”。
山东泰山近年来发现的新玉矿泰山玉,是属于蛇纹石质的新玉种。硬度达到摩氏4.5~6度,颜色有碧绿、暗绿、墨黑等。我尝试着以泰山玉材雕刻的《汉蝉》,简洁明快,洗练流畅,力求再现“汉八刀”蝉的艺术风韵,同时又注入了自己对汉玉风格的理解与诠释。泰山玉的《谷纹璧》,古朴规整,细致精道,透闪着墨绿的光彩,获得了2012年玉石雕刻《陆子冈杯》的银奖。相对于其他的玉种,泰山玉显得很普通,既不名也不贵。然而用新的玉种去做汉玉的题材,对我来也是一个表现手法上的新的探索。
广西桂林有一种鸡血玉,红黑相间,石英岩质,也是近年才发掘的新玉种。我看好了鸡血玉的红黑主色调,用鸡血玉雕刻汉玉题材的《螭龙盘璧》很是出彩。古朴的玉璧、雄健的汉螭与红黑色彩相得益彰,深沉厚重,既透现着汉代玉器的神韵,也凸显了鸡血玉特有的材质美感。受到了桂林市鸡血玉协会专家的交口称赞。
在我的眼中,汉玉题材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不屑于简单的模仿,更不齿于以做旧去冒充古代玉器,我的宗旨是,实实在在的用好现代先进的玉雕工艺,做出古典玉器之韵味、魅力,像古装戏剧那样再现历史,再现古代玉雕工艺曾经的辉煌。
在制作“古典玉器”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不要拘泥于仿制、形似,更要着重于自己内心对汉玉的体会,并把这种感觉融汇精炼,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经过了多年的磨练,我在技艺上日渐成熟,2012年通过了国家工艺品雕刻工一级技师的考核,获得了本行业的高级职称。
我认为,玉雕艺术就是材料和工艺的艺术,玉雕精品离不开好料好工。针对当前邳州玉雕行业的特征与现状,我们有责任心的玉雕人,有必要把“仿古玉雕、仿古玉器”正名为“古典玉雕、古典玉器”。
“古典玉雕”的提出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模糊概念,而是当代“去伪存真”、“以正视听”的需要。喜欢古代玉器的人很多,然而真正的古代玉器少之又少,根本满足不了人们崇古尚古的情感与欣赏的需要。我们遵循“仿古不泥古,师古重承古”的原则,用今天的材料和工艺,按照古玉的形式,精工制作的玉器,不仅可以再现古玉风韵,而且也是一种有传承的再创作。
艺术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汉代的玉器就是那个时代的符号。汉玉所具有的非凡魅力,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今天的治玉人,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继承和诠释传统的艺术题材,应当浅心研究汉代玉器的内涵,研究汉代玉器所表现的神韵,不断地有所领悟和启迪。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冒充古玉。光明磊落、旗帜鲜明地打出“古典玉雕(工艺特征)”、“古典玉器(成品特性)”的标签,做自己的作品。我想,这一观点的提出,既有学术性和艺术性,又有专业需要和市场价值。当然,更具有的是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春秋》,孔子著
【2】《中国古玉器图典》,古方著,文物出版社 2007.3
作者简介:
于学希,1973年出生,江苏徐州人, 1993年参加工作,工艺美术师,国家工艺品雕刻高级技师。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银、铜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