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玉器是一种高层次文化载体,它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古器物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历史文化 美玉 品德 工艺 进步
从古到今,玉在人们心中一直是美好而高尚的象征,它是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古人似乎对玉倾注了全部的才智和热情。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德”既是玉的特性,又被拟人化,道德化,成为人们心目中正人君子良好品德的象征。
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史前时代到汉代,其特点是玉器使用的制度化,纹饰充满神秘色彩,造型上远离世俗。比如汉代完备的葬玉制度,玉衣使用的等级制度等等,第二阶段从隋唐至明清,玉器风格逐渐摆脱了神秘感,向世俗化发展,反映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资料看来,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汗旗洼文化遗址和辽宁省新埠市查海尔文化遗址中,距今均为8000~7000年。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加工这些玉石不易,所以琢制成型的彩石更珍贵,这是人类对玉的最初认识。根据推测,当时制玉工序分为采玉,开眼,解玉,钻孔,打磨,镂刻,抛光等。、
中国史前时代的玉器文化以北方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最为发达。红山文化大多通体磨光,采用圆雕,浮雕,透雕,钻孔,刻线等技法制成。器型主要有猪龙,勾云形佩,箍型器等。风格朴质而豪放。讲求神似和准确的对称感。良渚文化的许多玉器上都雕刻有繁简不一的神人兽面像,它与玉器相结合成为中国古代宇宙观通天行为的理想象征物,其设计与制作应是在巫术的冲动和宗教信仰的驱使下进行的。
商周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的成长阶段,统一国家的形成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玉器风格趋于一至并不断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玉器礼制也完备于这一时期。玉雕人物既充满了神秘色彩又散发着生活气息,写实性较强。玉雕动物既有平雕的也有圆雕的,琢刻精致,题材新颖多样,写实性强,姿态活泼,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商代的玉器工艺在各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陀具的出现与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精细程度。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传统玉器发展的繁荣阶段,出现了壁,圭,琮,璋等礼器。由于社会动荡,玉的使用已经不再被上层社会所垄断。在战国时期葬玉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习俗。由于儒家思想的介入玉发展成为不同阶层表示身份地位的佩饰,这在玉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长足的进步。
东周至汉代,社会上形成一股用玉浪潮,玉制品成为最华贵的东西,尊玉习俗非常盛行。玉器图样的特点是雕刻细密,样式繁多,纹饰抽象深奥,给人一种神秘感,以几何纹饰最多。流行最广最常见的纹饰有谷纹,涡纹,云纹,雷纹和勾连纹,广泛的装饰在各种玉上。汉代稳定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为制玉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一时期使用的玉器量丰而精美,以完备的葬玉制度最具特色。主要有玉衣,玉口含,玉握,玉窍塞,镶玉棺等。鄙人生于汉文化发源地的徐州,从业20年来立志于发扬汉玉文化,深得汉风精髓,并被之维美浑厚的艺术特制所迷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玉器工艺呈现衰退的景象,玄学,佛学冲击了传统儒家思想,崇尚清淡,提倡放达,漠视礼法。与汉代以来玉器的器形繁杂,文饰多样形成鲜明对比。薄葬代替了厚葬。当时玉器在造型文饰和数量上远逊于汉代玉器。可以说汉代玉器为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
隋唐和宋代玉器在风格上逐渐摆脱了神秘感,向世俗发展,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写实为主,出现了大量人物,花鸟形象的玉雕和玉带饰。唐代人物玉雕作品多为佛教题材,主要是玉飞天人像等。宋代人物玉雕主要是各种形象的童子,最为常见的是执荷叶童子。以花鸟为主题的玉器作品的出现也是这一时期玉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元朝虽然延续时间不足百年,但它制作的“渎山大玉海”却是中国玉工艺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作品,其制玉工艺为明清高度繁荣的玉雕业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最辉煌的时代,制作技术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琢玉时精选用料,细致磨琢,制作出的器物造型精美新颖,富有创造性。在细小局部处理上往往给人以“方寸之间见天地之阔”的感觉,特别是小件玉器,玲珑剔透,镂空,活环,套链的工艺运用巧妙,富有立体效果。
清代玉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子玉雕,它是利用天然玉料,随形设计雕刻,将自然界的山水人物,亭阁浓缩在一块玉石之上,以小见大,反映了自然美的本质,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体现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清代山子代表了中国古代玉雕工艺的最高水平。
还值得一提的是清代仿古工艺,其主要原自传世古玉和文献图籍,既忠实原物又超越工艺。清仿汉玉器如今也是收藏界炙手可热的收藏品。、
综观中国玉文化8000年的发展史,既古老又年轻,至今魅力不减,而且生命力越来越旺盛,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文明的奇迹。现今日常生活中,玉器或佩带或陈设,不过是寻常装饰而已,但是它在辉煌的中华文明史上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应该说是中国文明的奠基石。它是远古先民顶礼膜拜的神物,是森严礼仪等级制度的象征,是古人审美观念的表现,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化身。一部玉器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我们要发扬中国玉文化的优良传统,以玉比德,以德治国,共同去感受中华民族爱玉尊玉的伟大情怀。
参考文献:
【1】《礼记聘义》
【2】《中国玉器通史》,陆建芳著,海天出版社 2014.9
作者简介:
于学希,1973年出生,江苏徐州人, 1993年参加工作,工艺美术师,国家工艺品雕刻高级技师。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银、铜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