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由于黑色的神秘性与时尚感,再加上近年来人们对墨玉、墨翠等的钟爱,市场上出现了多种黑色玉石品种。由于黑色玉石透明度一般都低,不易透光且内部结构较难观察,外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容易混淆,较难区分。本文以市场上较常出现的黑色玉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宝石学特征等研究,总结归纳了前人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相似玉石进行了区分,以便于快速鉴别。
关键词:黑色 质地 前景
据统计,在47种颜色中,黑色是除蓝色和红色外排在第三位的最受欢迎的颜色,也就是说,黑色符合“黑是最美的”审美情趣和流行潮流。黑色系列宝石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无色及彩色宝石占据统治地位的珠宝业中崭露头角。
一、 市场上常见的黑色玉石
1.1墨翠
墨翠,是由90%以上的绿辉石组成的基本上为一种单一矿物的玉石,含有少量的钠长石、透闪石及微细不透明金属矿物墨翠属于翡翠的一种,但与传统意义上的翡翠在光学性质、结构、成分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翡翠热的兴起引起了市场对翡翠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加速了对翡翠的开采,致使优质翡翠急剧减少,原先不被国内消费者关注的墨翠逐渐走进市场。而且自1994年始,墨翠在台湾珠宝市场亮相并逐渐为台湾地区消费者所喜爱和接受;再加上近几年缅甸内部战乱,翡翠原料极度紧缺,墨翠更因物以稀为贵而走俏。
墨翠主要为显微粒状和纤维状结构,在自然光(反射光)下一般呈黑色,在透射光下为墨绿色。透明度差,玻璃光泽,特别当玉料被加工成首饰抛光后,光泽更强,有些甚至能达到很好的镜面反射效果;比重3.34~3.44,略高于翡翠;折射率1.66(点测);摩氏硬度7;查尔斯滤色镜下呈黑色;紫外灯下无荧光。墨翠中的“墨”色由Cr所致,其颜色深浅与Cr的含量有关;墨翠中Cr的含量为0~0.016%,Cr含量越高,颜色越深。墨翠常被做成各种雕件,在同一雕件上常可见到有些地方被抛成亮光,有些地方而为亚光,此为一大特点。
1.2墨玉
墨玉,一种灰黑—黑色和田玉,由白玉和青白玉被石墨沁入而形成。墨玉主要矿物为透闪石,其中的“墨”色由其内部细微的石墨包体造成,黑色多呈浸染状、叶片状、条带状聚集,可夹杂白色、青白色或灰白色,多不均匀。由于含石墨量多少不同,分布方式不同,黑色深浅分布不均匀,墨玉可以呈点墨、聚墨、全墨等,一般以黑色部分含量在30%以上可称为墨玉。
墨玉呈纤维交织结构,在自然光(反射光)下观察其颜色漆黑如墨,但强度射光下会有不同程度的透明感,特别是墨玉饰品具有“边缘透”现象。半透明至不透明,绝大多数为微透明,质地细腻致密油润,油脂光泽,可见绺裂、杂质等。具有高韧性;折射率1.61(点测);比重2.90~3.10,墨玉因含较轻的石墨而略显小;摩氏硬度为6.0~6.5;断口为参差状。墨玉饰品中如果黑白分明、界限清晰,且墨玉所组成的图案生动,看似一幅完美的水墨画,此为上品。注意交墨玉与主要由铁阳起石组成的几乎呈黑绿色—黑色的青玉相区分。
1.3黑色石英岩玉
石英岩玉,一种二氧化硅类的玉石。石英岩玉是经区域变质或热力变质作用所形成的石英含量大于85%的变质岩,当其质量符合工艺美术要求时即称石英岩玉。石英岩玉除含二氧化硅外还含有少量杂质成分。玻璃光泽,透明到不透明,一般情况透明度高;无解理;比重2.64~2.71;摩氏硬度6.5~7;折射率1.54(点测);非均质集合体;粒状结构,而品质好的石英岩玉质感细腻、颗粒感不明显。黑色石英岩玉一般是由于后期的铁质和锰质进入而致色。黑色石英岩玉有全黑色的,也有在无色透明的“地”上分布有黑色。目前,市场上会见到这种类似和田玉中青花种的石英岩玉。
1.4黑色蛇纹石玉
蛇纹石玉,一种富镁的硅酸盐岩,是超基性岩受高温气体—液体的影响变质而成。蛇纹石玉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达到玉石级的主要由微细纤维状、叶片状和胶状蛇纹石类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主要组成矿物是蛇纹石,常见伴生矿物为方解石、滑石、磁铁矿、白云石、菱镁矿、绿泥石、透闪石等。
蛇纹石玉常呈细粒叶状或纤维状交织结构。黑色蛇纹石玉呈黑色,蜡状光泽,质地细腻,手摸有滑感;平坦贝壳状或片状参差状断口;半透明至不透明;无解理;比重2.44~2.80,折射率1.56或1.57(点测);摩氏硬度2.5~6,有一定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是受颗粒大小、均匀程度、结合的紧密程度及伴生矿物等因素的影响,含有透闪石等杂质时硬度明显提高。蛇纹石玉颜色的变化与色素离子种类不同和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深色者富含铁、铝和钛。因其硬度低,加工性能好,常常用于制作摆件。在市场上黑色蛇纹石玉被加工成挂件或小型摆件时,常用来仿墨翠,辽宁岫岩玉也属于它的一种。
1.5黑色玉髓(玛瑙)
玉髓,为隐晶质二氧化硅,具有微孔隙结构、含水,玉髓以单一颜色为其特征。玛瑙主要是纤维状二氧化硅隐晶质亚种玉髓的条带状集合体。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另外可含有少量Fe、Al、Ca、Ti、 Mn、V等微量元素。玻璃光泽,断口一般呈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射率1.53或1.54(点测),比重2.55~2.65,摩氏硬度6.5~7。
玉髓属于超显微隐晶质石英集合体,结构致密、细腻。玛瑙中Sio2占总量的96.21%~98.7%,不同颜色类型玛瑙之间的差异在于微量元素之间的不同。黑玛瑙中的微量矿物是铁锰质和碳质,为锰、碳元素提供了来源,形成了黑色的玛瑙。市场上的黑玉髓(玛瑙)大多数为热处理加色或染色处理的,而玉髓(玛瑙)的染色属于优化。
1.6黑色角闪石质玉
黑色角闪石质玉在自然光(反射光)下观察均为黑色,但在强透射光下观察,样品的边缘处可见暗绿色;不透明,仅在边缘处可微透光;玻璃光泽,断口为参差状;样品中常见白色斑点。折射率1.63(点测),比重3.09;摩氏硬度5~6。虽然普通角闪石玉与和田玉在结构上相似,但成分的质量分数和所含元素存在不同。角闪石玉中Fe0含量比和田玉的高很多,含Si和Mg明显减少,并有Al、Na的K的加入。正是因为普通角闪石中含Fe量增高,而使其颜色比和田玉(碧玉)的深得多,但其颜色不具有墨玉漆黑如墨的特点。
1.7黑色独山玉
独山玉是由钠、钙、铝硅酸盐矿物组成的一种复矿物岩石,主要矿物为斜长石、拉长石、培长石)、黝帘石,其次为绿帘石、铬云母、透辉石,还有少量榍石、透闪石、褐铁矿、金红石、磷灰石等。黑色独山玉为糜棱岩化、黝帘石化辉化岩,呈黑色、黑绿色,不透明,颗粒较粗大,常为块状、团块状。玻璃光泽。折射率为1.56~1.70之间,比重2.70~3.09,一般为2.90,摩氏硬度6~7。黑色独山玉为独山玉中的最差品种,多用做摆件。
1.8 黑胆石
在一些旅游购物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黑色的、带有磁性的饰品,标识为“黑胆石”。黑胆石呈黑色,不透明,条痕也为黑色,硬度为6~7,性脆,比重约为5.61,金属光泽,折射率大于1.81(点测),具有强磁性。在旅游珠宝市场上常以手链、挂件和项链等首饰出现,有的中间配有玛瑙等宝石。
实际上,黑胆石是一种合成的铁氧体磁性材料,大量应用于永磁电机、喇叭等产品。其主要成分为Fe和Sr。按照国家标准《GB/T 16552-2010 珠宝玉石 名称》,可将这种材料命名为人造铁酸锶或仿磁铁矿。
在市场上常见的黑色玉石品种主要为墨翠、墨玉、蛇纹石玉、角闪石质玉石(含辉石的角闪岩),还有黑色玉髓。
二、市场上常见黑色玉石的鉴别
玉石名称 |
墨翠 (绿辉石质) |
墨玉 |
黑色 角闪石玉 |
黑色 蛇纹石玉 |
黑色 石英岩玉 |
黑色玉髓 |
颜色 |
黑色,透射光下为墨绿色 |
黑色,往往浓淡不一,具有黑/白两色 |
黑色,强透射光下边缘处可见暗绿色 |
黑色 |
黑色 |
黑色 |
光泽 |
玻璃光泽 |
油脂光泽 |
玻璃光泽 |
蜡状光泽 |
玻璃光泽 |
玻璃光泽 |
透明度 |
半透明-不透明 |
半透明-微透明 |
微透明-不透明 |
半透明-不透明 |
透明-不透明 |
不透明 |
折射率 (点测) |
1.66 |
1.61 |
1.63 |
1.56 |
1.54 |
1.54 |
比重 |
3.34~3.44 |
2.90~3.10 |
3.09 |
2.44~2.80 |
2.64~2.71 |
2.55~2.65 |
摩氏硬度 |
7 |
6.0~6.5 |
5~6 |
2.5~6 |
6.5~7 |
6.5~7 |
表1 市场上常见黑色玉石的基本性质
如表1,可以通过折射率、光泽、比重和放大观察其内部结构4个方面来鉴别黑色玉石。从常规检测看,黑色玉髓很容易和墨翠区分开,可以从光泽、结构以及在透射光下观察其颜色,这通过肉眼就能鉴别,而黑色蛇纹石从折射率也较容易区分,只有墨玉和黑色角闪石玉比较难鉴别。对其进行大型仪器检测,如红外光谱分析就可区分。至于黑色石英岩玉和黑色玉髓的区别主要在于放大观察其显微结构。
黑色系列玉石品种多、资源丰富、款式新颖,具有简单明了、层次丰富、庄重、高贵、典雅、协调等特点,并迎合人们对大方、明快、简洁、质朴风格的追求,但市场占有率低。高档黑色玉石如黑欧泊、墨翠及墨玉等,产量相对较少;中低档黑色玉石如黑色石英岩玉、黑色蛇蚊石、黑色独山玉、黑玉髓(玛瑙)、黑曜岩、煤玉及砭石等占市场的绝大数。目前,市场上黑色玉石常见的有黑色石英岩玉、墨翠、墨玉、黑色蛇蚊石、黑玛瑙等,还有很大一部分黑色宝石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合理开发黑色宝石具广阔前景。由此看来,对黑色宝玉石的研究就必不可少了。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GB/T16553-2010)珠宝玉石鉴定》
【2】《国家标准(GB/T16552-2010)珠宝玉石鉴定》
作者简介:
梁鑫 1976.9.26,工艺美术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徐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邳州市玉雕协会副会长,1992年学习玉雕设计与制作,作品多次在各展评中获金、银、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