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苏绣《十全图》的绣制

[日期:2015-06-1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谈苏绣《十全图》的绣制

 

 

 

 

 

 

【内容提要】苏绣《十全图》是根据清朝宫廷画家艾启蒙所绘的名画《十骏犬》绣制的。笔者认为,要绣好历史名画,必先读画,对名画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要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运用合适的针法和绣法。

 

      关键词:苏绣     《十全图》    刺绣    制作

 

      苏绣《十全图》是根据清朝宫廷画家艾启蒙所绘的《十骏犬》所创作的。《十骏犬》描绘了欧亚十种名犬,暗指“十犬”,故又名《十全图》;与郎世宁绘制的十幅花卉——《十美图》,合帙为《十全十美》。三年来,笔者带领十多位绣娘,先后成功绣制了《十美图》和《十全图》,感受颇多,本文谨对《十骏犬》的绣制,谈一些看法。
      笔者认为,绣制中国历史名画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入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和绘画艺术的过程。要绣好名画,必先读画,对名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其文化内涵,要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十骏犬》的绘画者艾启蒙,1708年生于波西米亚(今捷克),1745年(乾隆十年),被欧洲天主教会派到中国,起汉名艾启蒙,字醒庵。到清廷后,艾启蒙师从郎世宁学画,并与郎世宁一起供奉内廷。其擅长画人物、花鸟、翎毛、走兽、与郎世宁,王致诚,安德义合称“四洋画家”,形成新体画风,对当时宫廷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十骏犬》为艾启蒙平生得意之作。所绘十种名犬,均为各国进献给乾隆皇帝的世界稀有名犬。也是乾隆行猎南苑或木兰秋弥时的随行之犬。它们分别是:茹黄豹、雪爪庐、金翅猃(xian)、斑锦彪、霜花鸡、漆点猣(zong).苍水虬(qiu)、 空鹊、墨玉蝙、晱(shan)星狼。狗,在中国是“智勇忠诚”的象征。艾启蒙绘制时,正值中国传统狗年,他描绘此图就是要向乾隆表达“吉年祥兆,忠君爱国”的心愿。
       在图中,艾启蒙用中国的笔墨、纸绢和颜料,以欧洲的绘画方式和素描技法来描绘名犬的结构和形貌,通过光影的变化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各种猎犬的立体感和毛皮的质感。十只名犬,或行、或站、或蹲、或卧、或回首看望等,形态各异。而后面的山水背景则是宫廷内中国画家画的,笔法细腻入微,景色清新秀丽。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既有诗意,又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因此,当艾启蒙将绘制的《十骏犬》敬献给乾隆帝时,乾隆竟爱不释手,视为瑰宝,并为之题写诗文。
       苏绣《十全图》为长卷,全幅长10米多,宽40厘米,是一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清宫珍藏的艺术品。长卷由艾启蒙绘的10幅名犬图和十幅赞诗组成,即在每幅画后附一首赞诗。赞诗分别由梁诗正和汪由敦撰写,并有嵇璜书。梁诗正为雍正、乾隆年间大臣,诗词成就卓著,被乾隆帝封为“词臣之首”。汪由敦,字师茗,号谨堂,安徽休宁人,官至礼部尚书。嵇璜字尚佐,号拙撰,江苏江宁人,为官河南河道总督至文渊阁大学士。可谓诗,书,画皆为名家经典之作,而且在卷首和画与诗的交界处盖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等印鉴,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绣好这幅经典之作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底料的挑选。以前绣品的底料普遍采用软缎、真丝和硬缎。硬缎料是一种较为厚实的丝绸之物,具有良好的光亮度,如果使用在一般的绣品上尚能与丝体协调,产生一种平齐、匀称的感觉。但是用它来绣清代的古画,就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清代宫廷画的艺术古韵了。为了更好地将此画作诠释出来,经过研究,我选用了塔夫绸。但光用塔夫绸还是不够的,因其无法将宫廷画中章与字很好的表现出来。于是,我对底料又进行了加工染制,并请高级染色师将底料染成金黄色,以更好地呈现章与字的效果。
      二是勾稿。的对于刺绣来说,勾稿是很重要的。勾稿必须要形象准确,线条的粗细,浓淡,轻重都要处理好,特别要注意细微之处的描绘,同时还必须标明丝缕的走向
      三是色线的选用。为了逼真地绣出“十骏犬”绘画中的山水、花卉等秀丽景像,我选用了一千多种颜色的丝线。
      四是要选用合适的针法和绣法。尤其要根据画中名犬、山水、花卉的特点选用相对应的针法。《十骏犬》为中西画合璧之作。其中,艾启蒙绘的狗,为西洋素描笔法,而狗的背景则为国画,且笔法细腻,色彩文雅,题材丰富,因此就必须根据表现对象的需要选用针法。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幅长卷的绣制中所用针法达到数十种。绣制中,在必要时还要擘丝,将一根丝线擘成三十六分之一或四十八分之一来绣,最粗也要三丝、二丝或一丝。在所有的名犬中,“斑锦彪”是最难绣的。为了使绣出此犬的灵性,我特别注意其头部、颈部、尾部和整体的绒毛、刚劲有为的脚爪、眉骨突起而炯炯有神的双眼以及鼻子的绣制。经过反复推敲后,我在其颜色层次丰富的地方采用了苏绣艺术家朱凤先生所说的“针上调色法”,即将三种或二种不同色线擘丝合穿一针绣制,或用颜色相似或相近的过渡色丝绒,不厌其烦的一层层绣制。在针法上,我先后采用了散针、施针、虚实针、抢针、滚针、打籽针、接针、毛毛针、大小乱针、点针等多种针法。为了着力追求绣理和画理的充分吻合,我又运用上述的十多种针法来表现出犬边缘的细绒毛的毛茸茸之感。同时还恰到好处的绣出了犬与背景山石、树姿的纹理,并层层叠加,巧妙完美地表现出山石远近与犬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丰富的颜色变化,多种针法的巧妙运用,粗细丝线的恰当穿插、细节的准确表现,使所绣的背景物体,产生了灵气,如《苍水虬》中的枇杷树和远山,《晱心狼》中的树林云雾,《霜花鹞》中的竹石,《斑锦彪》中的山崖花树等,均生动逼真地表现了艾启蒙画作的精、气、神。值得一提的是,苏绣长卷之首还绣有“故宫博物院监制”的印鉴,卷尾则绣有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杨新的题跂。作品问世后,受到艺术界和收藏界的一致好评。
       苏绣长卷《十全图》的绣成,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喜悦之情更是难以言表。我深深地体会到,《十全图》的绣制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这两幅图的绣制过程中,我越发的感到学无止境。中国的书画艺术博大精深,每一幅画,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绣制古代传统书画的过程就是学习研究的过程,作为苏绣艺人,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刻苦钻研,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建树,才能使刺绣艺术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作者简介 
      濮菊英,女 ,1965年7月生于苏州镇湖,工艺美术师。初中毕业后开始学绣和服腰带,后进工艺美校学绣小猫。1988年,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福瑧为师,并成为余大师的入室弟子。后担任余福瑧大师工作室的苏绣艺术指导,专门绣制苏绣艺术精品。近年来,绣制的精品有《浔阳琵琶图》、《黄山云雾图》、《昙花》和长卷《十全图》、《十美图》等。多幅作品获得国家、省、市工艺美术精品金、银、铜等奖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