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承到创新 ——核雕《八仙船》的创作

[日期:2015-06-1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从传承到创新
                                        ——核雕《八仙船》的创作

 

 

【内容摘要】核舟,是核雕的传统题材。作者在十几年的核雕创作过程中,一直想要制作一个全新的和以往不一样的核舟,打破原有核舟的构思和制作方法。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从寻觅制作核舟的核料到船型、题材的选择,再到具体雕刻作品《八仙船》的创作思路,表达了作者对核雕艺术强烈的创作热情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关键词:突破  创新  上下求索  永不停息

 

      核舟,是核雕的传统题材。明清以来,雕刻核舟的名家辈出。从明代的王叔远、夏白眼,到清代的陈祖章、杜士元都被称为技高艺绝的“鬼工”。陈祖章的代表作“东坡夜游赤壁”核舟,舟长不及二寸,有篷有窗,人物除苏东坡外,有客人、客妇、艄公、书僮等八人,人物神态自然、宁静、超逸,个个刻画精致,在放大镜下看光影迷离。舟底刻赤壁赋全文,其刀工之精湛,令人难以置信。当代雕刻核舟的艺人也不少,而且,也出了一些精品,但是,大多为模仿,缺乏新意。于是,我时时想着如何在继承前辈核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
       我原本从事石雕,一次的偶然机会中,看到一位玩古玩的朋友戴着一枚核雕刻的挂件,做工精细、惟妙惟肖,从此对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操刀,与核雕结缘。进而研究传统核舟的雕刻。传统的核舟大体分为二种:一种是开窗的,另一种是不开窗的。题材一般是:鱼夫捕鱼,仙人弹琴,饮茶等题材。船型一般是:官船,鱼船,渡船,雅士观赏船。
      十几年来,我一直想自己制作一个全新的和以往不一样的核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的船。但因为一直没有自己满意的核料,无法实现这个想法!核舟的制作选料一般选择比较长而饱满的橄榄核,并且要一面平滑二头翘的橄榄核原料。核料一般是选用广东的乌橄榄,体形较大,肉薄核大。核料大多是三花,有三个面,肉色泽较深。在一次去广东梅林收核原料过程中,与当地的一位核料榄主交谈中,听说他手里有一些好的船核料,为了实现自己制作新型核舟这个愿望,和他死缠乱磨,最终如愿从他手里高价购得几颗6厘米长度的极品核料。(核料长度超过5.5厘米已经稀少,达到或超过6.0厘米的可制作船的核料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的极品料了)。
       有了好的原料后,酝酿心底已久的创作新型核舟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想了许久,最终我选定为“八仙过海“这个民间的神话故事。八仙人物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个仙人,坐的船型也设计了好久,要打破原有的制船风格,船型很重要!我设计了好多种船型,那些有人工制造的造型我都摒弃了!最后定型是一个巨型的松树桩型船,以表达取自天然和仙人用仙法变化后的船。树桩造型的船表现得更古老沧桑,松针刻画得飘逸古朴!八仙分别在船舷的二侧,每侧四个,八仙以各种姿态:或依或对靠或半躺在船上,其中蓝采和和吕洞宾拿着自己的仙器弹奏着,其他仙人脸部表情多样:有的听着,有的闭目沉思着,有的望着大海远处!渡海在凡人来说是一件枯燥无趣的旅行,但八仙过海是一种表达八仙各显神通的时候!是一种轻松,愉快,潇洒的事!
       在作品中,我对八个仙人的神态和八件仙器,都一一刻画清晰;特别是其中何仙姑的人物刻画,少女的形象,但又不失仙姑的气质,手里轻握着荷叶和荷花的茎,另一手还不忘整理自己头上的饰物!在制作过程中,我还经常翻阅大量的雕刻书籍 ,撷取古代的一些竹木牙雕雕刻技法,并把这些技法融入自己的创作核雕中。我先在纸上画出草稿打图样,整整花了10天时间才大体上定下来,各个神仙的神态和在核舟上的分布!在核料上画样,八仙的头部都比火柴头都要小,制作过程要非常小心!在制作过程中,还改变了很多原先的想法,一边雕刻一边完善!为了使八仙一个人物的表情更丰富,不停修改和查图样,目标是让八仙更生动地表现!一枚橄榄核作品,要先进行粗加工,将人物造型和船型树桩的大致轮廓勾勒出来,随后再进行细节的雕刻,整个核舟雕了大约一个半月最终完成,这是我比较满意的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参加了国内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评比,获得了金奖,这是对我辛勤的付出,给予的肯定和鼓励。
      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说过:“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到情事,不贵详尽;皆需留有余地,耐人玩味,椑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会未道之情事。取之象外,得于言表,说竖说横,百虑一致。”尽管钱先生主要针对的是诗画,但是对于核雕艺术品也同样适用。
      作为一名核雕艺人,我深深地感受到核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我还必须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向同行们学习;同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社会生活和新鲜事物往往能够给予自己创作的灵感。总之在核雕艺术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我将上下求索,永不停息学习的脚步,让这门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手艺越来越璀璨,将我国的核雕艺术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胡君伟,1970年出生,苏州藏书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当代杰出的青年核雕家,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重大展出活动并获奖,深受艺术界和收藏界的好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