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苏州檀香扇

[日期:2015-06-1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小议苏州檀香扇

 

 

 

[内容摘要]苏州扇子以雅致精巧闻名,它不单是盛夏拂暑的良伴,而且又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苏州扇子的品种很多,檀香扇则是扇中之王 。檀香扇由摺扇演化而来,扇骨采用檀香木制成,故名檀香扇。通过苏州扇子的发展演变、扇子的制作工艺和扇子的文化价值等方面阐述,从而使我更深切地了解苏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檀香扇   演变   烫 花

 

      苏州扇子以雅致精巧闻名,它不单是盛夏拂暑的良伴,而且又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苏州扇子的品种很多,檀香扇则是扇中之王 。檀香扇由摺扇演化而来,扇骨采用檀香木制成,故名檀香扇。
      一、女 扇
      檀香是常绿小乔木,原产印度、澳大利亚等地,我国台湾亦有栽培,但以印度出产的为上佳。此木极香,故一扇在手,香溢四座,芬芳宜人,盛暑可以却暑清心,入秋藏之筐中,有香袭衣衫、防虫防蛀之功效。传统形制上小巧玲珑,华美精致,富有装饰趣味,保为广大妇女所喜爱,故现代专用于女扇。
      二、男 扇
      但早期的檀香扇却是男式的开始,它基本上模仿竹骨纸摺扇的规格及式样,只是以檀香木篾片局部或全部替代竹骨。本世纪20年代,以"张多记"扇庄为代表的苏州扇子作坊,开始了初具规模的檀香扇生产。产品的大扇骨用竹片,小扇骨用檀香木,成为竹木混合型的纸面男扇。1930年前后,新颖秀美的日本女式摺扇风行东南亚,当时以经销竹摺扇著名的杭州王星记扇庄从中受到启发,委托苏州几家制扇作坊以檀香木为扇骨仿制绢面女扇,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从此檀香扇由男扇演变为女扇。当时杭州、苏州生产的各式檀香扇均由杭州王星记扇庄经销,分别被冠以“玉带”、“双峰”、“西泠”等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名称。
经过巧妙设计和不断改变,檀香扇的形式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
     (一)扇长由男扇的九寸五分缩短为女扇的五寸三、六寸三、七寸三分等;
     (二)扇骨由疏而阔变为多而密,男扇骨子分16根和18根两种,女扇变为24根、30根、34根三种,行话叫“二十四方”、“三十方”和“三十四方”;
     (三)扇的绢面由占扇长的十分之六缩为十分之三,扇骨外露部分由占扇长的十分之三增加到十分之七,檀香扇骨外露一多,香味就更为浓郁。
      檀香扇的造型艺术水平和工艺制作水平不断提高,花色品种越来越多 。
       三、苏州檀香扇特点
      苏州制扇业创始于清道光6年(1826年),清同治年间成立折扇业公所,地址在桃花坞韩衙庄内。 民国10年(1921年)扇业扩为张多记扇庄,30年代初张多记扇庄受杭州王星记委托,仿照日式女扇,加工绢面檀香扇,销往南洋,风靡一时,从此苏州檀香扇便形成一种产品。 解放后,苏州成立檀香扇生产合作社; 1958年7月31日改名为苏州檀香扇厂。自此,苏州檀香扇便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时期。
      苏州檀香扇以“奇、险、巧” 、“厚、细、雅”的精湛技艺而著称。檀香扇的拉花、烫画及浮雕是这项艺术的主要手法,尤其拉、烫、雕结合的作品,更能显现出玲珑剔透、轻盈如纱、浑厚沉重、细致入微的艺术特色。现陈列在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内龚福祺(已故)的烫花檀香扇,共6把,均为7寸扇,30根扇骨。作品虽已距今五十余年,但扇面烫画图案依然清丽如新,香气袭人,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他手持铁笔烫花犹如挥毫作画一样,不用打底稿,即能烫出众多个戏剧人物及绝妙的书画,故有“铁笔画家”之称。紧随其后的已故老艺人周天明,也是檀香扇制扇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到了2006年,“制扇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作为“制扇技艺—檀香扇”的唯一一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邢伟中,更是将檀香扇制作技艺推向了一个制高点,其更发挥自身美术科班出身的优势,在长期的创作设计艺海中充分掌握传统技艺元素,并注重追求作品优美的韵律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感染力,使创作的作品更臻完美。被该馆珍藏的双面三异折扇《八仙过海、群仙祝寿》,该作品一面是檀香木,采用拉花、烫花技法来表现,另一面是紫檀木,运用浅刻、嵌银丝工艺来表现,达到了图案不同、颜色不同、工艺不同的三不同,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使作品的主题人物呈现出场面气势恢宏,人物形象生动,刻画细腻、自然、流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四、檀香扇工艺
      苏州檀香扇的制作工序颇为复杂,它分为开料、锯片、拉花、烫花、雕花、组装等,多达14道工序。其中,最为核心的工艺是拉花和烫花,由于这两种工艺有相当的难度,即使在苏州檀香扇厂的全盛时期,全厂工人超过500人,也仅有十几个人能够把拉花和烫花做好,现在更是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苏州檀香扇厂有限公司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邢伟中,正在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促使这项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新人,使之发扬光大。
      拉花:是手工艺人以极细的特制钢丝锯在扇的篾片上按预先设计好的图案拉出孔眼的技艺。它与民间剪纸、刻纸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以奇、险、巧为特点,操作难度很大。
      拉花前先要置备特制的圆条线锯。艺人用木槌在比铅笔还细的钢凿子上轻轻敲击,钢凿子在极细的钢丝上三面起口开齿。开齿时,钢丝要用竹弓弹直,下面用长方形的硬木条垫底,以免钢丝弯曲或晃动。齿要开得细密均匀,拉出的花纹就能取得细巧华丽、空灵剔透的效果。
      拉花时要把二至六根篾片四口排齐,下面用木板顶住,一次拉出,孔眼要做到线条光洁,以娴熟的技艺刻意表现出瑰丽而富有装饰性的图案。一片扇篾上眼,早先的粗拉花只有八至十只孔,现在的细拉花多的达到四、五百乃至一、二千只孔左右,令人叹为观止。
      烫花:又称火绘或烙画,是用特制的电烙笔在扇片上烫出各种画面。烫花的笔头呈圆锥形,是用白银做的。烫花时技师手执导热的电笔,首先勾勒出所描绘的物体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的线条,再用电笔的侧面进行皴擦、渲染,使描绘的主体逐步产生立体感。
      在烫花时,火候高,焦痕就深;火候低,焦痕就淡。操作者应该根据需要不时地调压调温,并根据火候的高低,恰当地把握行笔速度。电笔不同于毛笔,但技艺高超的烫花技师笔法富于变化,同样能获得中国画线描中所具有的劲、老、活、松、圆、厚、润、拙等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姑苏工艺美术》,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2008,总43期

 

作者简介:
  黄丽虹 ,女,1969年生,苏州市人, 工艺美术师 。在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主要从事檀香扇的设计和制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