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谈核雕
【内容提要】苏州核雕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技术优势和人员优势,它的兴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原材料收购、核加工、雕刻、打磨、销售、以及雕刻工具制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核雕产业链。这不仅仅对传承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而苏州核雕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更加蕴含了前人们代代传承的智慧,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产业的灵魂与根基。本文由作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探析核雕,从作品主题来源介绍和作品创作心得出发,将核雕与文化相结合,透过核雕作品去看问题,并对核雕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螳螂捕蝉 作品寓意 核雕与文化发展建议
一 、核雕简介
核雕是我国珍贵的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 “扬弃之物”雕刻成的工艺品,因此核雕堪为“化腐朽为神奇”的民间手工艺产品。核雕产品大都以罗汉菩萨、山水花鸟、人物祥兽等造型为主,串成手链或佛珠,寓意吉祥如意。为迎合文人向往山林的“隐逸”野趣,表现奇山胜景和桃源天地题材的核雕也常有问世,供文人雅士玩赏品味。苏州核雕以橄榄核雕为主,素有“精细奇巧”四字美誉。用来雕刻的橄榄核最好的是产自广东一带的“乌杭”品种,因其颗粒较大,质地硬而细腻,便于执刀雕凿,制成的作品稍经抚摸,便滋润光滑,旷日持久,愈发光泽,极富收藏价值。
二、 作品介绍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这就是读了这个故事,有了创作这个核雕的灵感。 此文真是给我创作此作品的灵感来源。
本件作品运用的是圆雕工艺。原本的计划是就做了螳螂捕蝉,后来才做了黄雀。黄雀正好做在橄榄核的背面,与主题契合。这件作品螳螂和蝉用的俯视视角,旁边辅以树枝树叶,逼真的还原那一刹那间的场景。在雕刻前要先设计好整体的布局,由于是圆雕,要充分利用整个橄榄核。在刀法的运用上,在不同的部分要做不同的调整,螳螂是在运动中,所以要体现其力度,黄雀全身被羽毛覆盖,所以用刀要柔和,要用刀勾勒出其羽毛的层次感,树枝表面十分毛糙,要用刀勾勒出树皮的效果。树叶要勾勒出茎,由于树叶薄,又要追求立体与逼真的效果,所以树叶要自然,树叶后面要用刀雕空一部分。通过螳螂、蝉、树、黄雀之间的呼应来达到整体的效果。
三 、作品寓意
该故事的寓意是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却不知后患无穷。这在核雕界也存在着这个问题。正如现在大行其道的机雕,一部分的商人通过购买手工艺人的作品,再通过自己购买原料与高精度核雕立体雕刻机,通过机器一次成型,质量上乘的可直接出售,逼真程度堪比手工:质量次的则靠人工后期修缮,即可成品出售。机雕的普遍特点是制作时间短、逼真度高、模仿能力强、价格低、数量多等。另外,由于现今核雕的受众不广,大家又缺乏对核雕的了解和认识,大部分买家难以辨别机雕与手工核雕。在销售时,如果他们不事先告诉买家,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定义为诈骗。机雕正通过低价及庞大的数量快速的占领市场,挤压传统手工艺人的生存空间。传统手工艺人平均一个礼拜才能做好一串作品,在数量上与机雕无法相比,然而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给机雕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部分买家由于分辨不清,从而上当,这样自然会对整个核雕界的声誉造成重大的影响。在另一方面,对核雕师的声誉的伤害。例如,我的作品被人购买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拿去扫描了,扫描的成品出来,虽然与我的作品有差异,但是这个机雕产品整理是我的风格的作品。那人家卖的时候就用我的名字作为标题,如“某位核雕师作品同款”,以此为宣传手段来出售机雕产品,如此一来会对我的声誉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解决上述问题。面对机器时代的冲击是手工行业必须面临的问题。
第一点,核雕师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和扎实的基本功(即刀工)。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对每件作品的选料要严格,每个作品的选核都有不同的要求,要根据核的形状,设计做合适的题材。
第二点,核雕师要提高自持,不能一昧的追求高利益,而将作品定过高的价格,破坏市场。要通过自己自身不断的刀工的磨练,在核雕题材上不断的创新,通过参加比赛来提高自己,检验自己。诚信是核雕师的根本品质,也是自己名誉的最有力的保证。
第三点,敬身,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风气偏于浮躁,社会生活中大小矛盾也多了起来。希望大家能凡事不能相互理解,不要只贪图眼前自己占了便宜,缺失去了更宝贵的东西。唯有尊敬自己,尊重他人,才能更好的创造和谐的社会。
四、核雕发展的建议:
(1)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由于舟山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为为家庭手工作坊,因此相互竞争非常激烈。唯有提高核雕工艺品的质量,增加刀工的精细度、造型的逼真度和新颖度,拒绝粗制滥造,摒弃完成即意味着有收入的想法,才能增强技术竞争力,在众多的手工作坊中脱颖而出。
(2)推动相关产业和周边经济的发展。舟山村核雕产业的兴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原材料收购、核加工、雕刻、打磨、销售、以及雕刻工具制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核雕产业链。可以说,舟山核雕业促进了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带动了舟山村以及周边经济的发展。相信舟山核雕产业将会继续繁荣,进而推进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乃至整个个苏州经济、文化的发展。
(3)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核雕能够发展传承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其雕刻技巧有多精湛,而更多的是它的精神文化属性,这也是人类和民族得以延续的血脉的根本。现如今核雕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关键在于核雕的从业者是否能将雕刻技术与艺术价值观相结合。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提高核雕从业者的整体文化艺术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使他们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保持头脑的清醒,保持一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而只有这样,才能出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才,才能使核雕这门艺术历久弥新,长盛不衰。
(4)核雕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产品,发展传承至今已实属不易。而在倡导弘扬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日,苏州核雕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更应该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来扶持及保护手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向 说苑•正谏[M] 第九卷
[2]汪茹梦 苏州核雕工艺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研究.[D] 2014.9.12
作者简介:
虞伟东,男,出生于1969年,工艺美术师。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得金、银、铜奖。代表作:观音、弥勒、财神、十八罗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