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漆画的艺术语言与工艺性

[内容摘要] 漆画的绘画表达,应该在兼合漆工艺性的基础上更加开放性和多元化,在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融入不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风格,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漆艺艺术的领地上,让绘画语言与漆工艺中材料的运用中,达到人天合一的大道中、展现出绘画艺术与漆工艺完美集合中成为诗化般的氤氲。
关键词:漆画 艺术语言 漆工艺性
漆画顾名思义是与漆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画,就注定与漆工艺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不仅是漆画源于传统髹漆工艺而继承下的“文脉”,还在于漆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局限性。漆画的工艺性就在于漆工艺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明代扬明为黄成编著的《髹饰录》一书所作序中称:“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且舜作食器,黑漆之,而禹作祭器内髹朱漆。周制于车,漆饰愈多焉”。当然后来考古发现证明,漆之使用远在七千年前的石器 时代的朱漆大碗。《考工记》中也对漆的工艺性有这样的总结“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其中“材美工巧”即包含了工艺手段和绘画技巧二者。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创作出诗境般的作品,现就漆画的工艺性与绘画语言,作如下几点思考:
一、漆工艺性为现代漆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用漆绘画的历史悠久,中国漆器的装饰纹样,从秦汉起已画意优美,与同时期其它绘画作品相比也不逊色。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瑟,开始有了漆画的雏形,上面绘有神怪龙蛇和狩猎乐舞的场面,画得非常传神,看似是那么简单的图案,然物象夸张变形,聚散有致,体现当时漆画的流行风格。
明代漆器上运用描金的技法来表现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且画面连续,具有“连环画”的特性,无论怎么看,这种源自漆器的画法,在材料运用和工艺技法方面是基本相通的,或者说是大同小异,而在工艺和艺术上面都有共性。漆画从那一刻起,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
现代中国漆画的产生是始于二十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漆画的先行者他们创作的“挂屏”、“屏风”都是可供独立欣赏的地道的古代漆画,四川美院教授、著名漆艺术家沈福文先生、福建李芝卿先生等老一辈漆画家,在继承传统漆艺基础上,用漆彩创作领袖像作为独幅画参加各种美展,同时他们还培养了一批中国漆画的开拓者。60年代,工艺美术工作者把漆器中的技艺综合运用到漆画中,使漆画成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艺术画种。70年代,天津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创制了铝板漆画新品种,即以铝板为底板,用防腐材料在铝板上以线勾出画稿, 然后在酸液中腐蚀,使勾线保留下来,再涂饰彩漆,经干燥后打磨而成。所用漆多为硝酸漆,色彩比较鲜明,具有时代气息。1984年全国美展把漆画列为独立画种,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漆画展”展出漆画700多幅,漆画创作队伍可谓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中国漆艺经历了7000余年的历史演进,工艺技法源远流长,艺术内涵博大精深。漆工艺装饰技法就多达四百种,长盛不衰,并且在美学上不断拓展。这是因为漆艺的美学特性不断涵容,不断精进,并且在中国美学精神的支撑引领下,充满开放性、发展性,以及不断体悟,自强不息的精神,漆器与当下文化艺术形态相结合,走到漆画形而上的纯绘画艺术领域。漆画来自漆器,但在美学形态上要高于漆器、妙于漆器。漆画是漆工艺与绘画语言和谐的集合,历代能工巧匠们创造了无数漆工技巧和经验,并流传下无数的漆艺瑰宝,这些都成为我们今天进行漆画创作取之不尽的技术资源。比如在漆艺的表现中利用天然材质,创造出镶嵌技法,如:牙石镶嵌、金属镶嵌、螺钿镶嵌、蛋壳镶嵌、 叶茎镶嵌等。还有更值得夸赞的研磨彩绘、雕填、莳绘、变涂、堆漆、犀皮、金银平脱工艺等等。但漆工艺决不是单靠炫耀技术与材料那么简单,现代漆画作为一门独特魅力的画种,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漆艺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积淀很深,并为现代漆画提供了丰富而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法语言。制作的许多特殊艺术效果,是任何一种绘画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漆画独特的材质应该充分表现出来,传统的犀皮、螺钿、金银错、剔彩等有价值的技艺都可以利用,工艺技术背后要有思想内容。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有的表现语言是现代漆画艺术能够持续发展,与当代艺术并驾前行的重要条件。如果只为追求画面华美而滥用螺钿、金银箔、闪光磷等材料,那就没有了艺术性,只剩下工艺技术而已。
二、工艺性与绘画性的有机结合,使漆画创作得到和谐发展
典雅富丽、纯净明快、天然成趣、扑朔迷离、意境深邃含蓄是视觉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漆画的特征就是漆的工艺性和绘画的融会贯通。漆画如果没有了这种特性,也就失去了漆之隽永、厚重迷离的审美情趣。这是把漆画向纯艺术精神性延伸的典型诠释。漆画要走出传统漆器工艺带来的桎梏枷锁,必需要在体现工艺性的过程中实现绘画艺术使命的根本转变。
作为一个独立画种,漆画首先需要具有绘画性,也就是所说的思想性、艺术性意境深邃,气韵生动。最后才是它的工艺制作技术。任何一件优秀作品,都充满了高度的思想热情和娴熟的制作技巧。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丰富完善的大艺术时代,漆画必须牢牢把握住其核心要意,注重工艺性的同时又兼容绘画性的特点,融合多元文化,吸收各种艺术形式的精髓,不断开拓自己的艺术空间,形成新的视觉元素的创造,逐步向绘画性的提升。
比如南京漆画家李永清先生的《永恒的记忆》漆画,用大写意的手法去描绘草地上的天空,远处雪山用厚堆磨显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幻影的语境中诠释着自己的信条。
漆画家吴迎发先生的《一泓春水》和《竞艳 》借物抒情,调动漆艺语言和相应的材质,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情感,营造意镜。所有材质和技艺趣味,都为深化艺术内涵服务,达到艺术和技巧的高度统一。
漆料和绘画水乳交融,离开了漆性的漆画是不能称其为漆画的,需要避免以下几种玩火误区:1、片面的强调漆艺术传统工艺技巧而对绘画语境思考的不足,最后沦落为漆艺技法的综合展示;2、片面的重视作为绘画一面的构图、题材、内容而忽略漆性在画面中的显现;3、片面的利用漆画的材料、工艺制作技术而一味模仿或仿制油画等其他绘画视觉效果,将漆工艺当成替代其他画种的工具。上述种种表现,都是对漆画的发展极为不利的。当代漆画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定位,才能更好的发挥漆画的优势,出路就是,立足漆性本能特点,坚持漆工艺性和绘画语言的紧密结合,走出自己的艺术之路。
三、漆画具有更广泛的艺术包容性
漆画的绘画表达,应该在兼合漆工艺性的基础上更加开放性和多元化,也体现出现代漆画艺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既有传统的画技,其作品可融合国画、油画、版画等元素特征,表现空间更为深远,也能表现出抽象的含蓄、泼墨的酣畅淋漓、更能体现工笔重彩的厚重,更有其不及之艺术美感。例如:福建作者陈鑫的《山静千秋》借鉴了国画山水的皴法,在秀丽雅静的画幅,别有韵致。有的作品引入版画元素,画面犀利明快,简洁质朴。更有作品在不放弃漆画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体现时代性的元素,形成了中国漆画独有的艺术特色。福建的陈思纯的《白云》,画面简洁,色彩单纯,仅用传统的正红与正黑以及银白和一些简单色素,却展现了惠安女的勤劳、朴素及无可挑剔的形式美,既有着传统大漆色彩的庄敬凝重,又给人无限遐想。它们都展现出现代漆画工艺性与绘画语言的多样有机结合,充分地体现出其具有更广泛的包容各类艺术特殊性。以漆工艺的绘画,更能体现其包容性。
四、以漆工艺作为艺术语言,展现创作精神
现代中国漆画需要具备漆工艺与绘画语言的双重品格。漆工艺性与绘画语言结合是现代漆画得以发展创新前进的基础,漆器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实用价值的降低从而导致了漆器装饰性、审美性的提高,由于漆器产业规模的缩小,使得漆器走上了精品化、唯美主义的艺术化道路。漆器的这一演化发展都是以美学作为前提,中间包含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和精进精神,尽管漆器自两汉后逐渐衰微,就其漆工艺美学特性与绘画艺术语言相遇,终究注定了漆器往漆画方面转化发展的,走纯艺术化道路。现代漆画在经过传统漆工艺到漆画的阶段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融入不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风格,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美学精神的继续引领下不断完善自己,开放了漆色,拓展了技法,开创了新技艺,在质料语言表现上显得更加形而上,更加追求画种语言的精炼纯粹,追求独立的审美取向,提出先是“绘画语言”再是“漆工艺”、“ 绘画在漆工艺先,艺在技前”的理论,“要求一切唯画境之美而美;一切依漆质之质而质。画境行,漆质随,画境逸,漆质托,最终绘画语言与漆工艺合一,漆画难分”。
在现代漆画发展进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其中在材料的拓展与运用上很有难度。漆画的表现不同于其他绘画,它是一个相当讲究材料美的画种。因此,在材料语言的丰富性上还需不断拓展它的空间,吸纳更多的材质语言,在空间的广度上画种语言多样性。同时,对已有的材料语言,继续在深度上予以挖掘。比如,现在的蛋壳语言和灰料语言就进行得很好,“蛋壳直绘技法”、“蛋壳磨透技法”、“蛋壳多层镶嵌技法”的深入研究已将这一语言系统的根基打得非常坚实。
现代漆画的材料语言既有软质又有硬质,在材料的交换、匹配、制作上难度相当大,丰富的材料可以产生多样的美,单一的材料可以产生纯粹的美,所以漆画既可以单纯也可以丰富,这对漆画的表现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利的地方:材料多样以后怎样达到统一、和谐、一致,怎样才能产生和谐的共鸣般的画境?怎么样达到形而上的纯粹的材料单一,而不是简单或单调?选择和提炼是基本功,弄不好就成了材料的堆砌,因此在材料语言的运用、及纯粹性上还需不断创新研究。
五、结语
现代漆画是一种艺术观,有着自己独立的审美标准和美学规范,在当代艺术观念多到了混乱的局面下,漆画何去何从?现代漆画发展的道路艰辛而漫长,在不断地提问、反思、批评、否定又肯定的进程中慢慢的坚定自己的道路,在传统与当代的对接中慢慢找到自我。漆与画不可分离,漆工艺和绘画语言“骨肉相连”是正路。在漆艺艺术的领地上,让绘画语言与漆工艺中材料的运用中,达到人天合一的大道中、展现出绘画艺术与漆工艺完美集合中成为诗化般的氤氲。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漆画创作者除了熟练掌握传统漆艺材料性能及髹漆技巧特点外,还应具有多方面的高素质和好修养,去挖掘漆画艺术表现的实质,进一步提炼漆画的表现特征。创作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漆画艺术作品,符合时代当下的人文情怀,体现出时代精神需要的艺术作品来,为现代中国漆画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原动力。上述是本人的粗浅之见,因本人的知识水平和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还望相关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扬明为黄成编著的《髹饰录》
[2] 柏德元.《北京金漆镶嵌》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8年1月.
[3] 陈恩深 著《漆画之思》(2007年6月第一版)重庆出版社
作者简介:
骆文兵,男,1969年2月生,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扬州市江都工业学,工艺美术专科毕业。1990年工作,其作品多次参加国、省市工艺美术品大奖赛,深受专家学者好评,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