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日益改善,其对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涨,对外界各种高端文化、艺术的信息获取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爆发式发展。对展览的需求尤其是高端的艺术展览的需求也随之升温。展览项目,特别是具有时代精神的现(当)代艺术展项目也从以前国办美展到八十年代的星星画社发展到如今二十一世纪各式各样的当代艺术展览在全国各地举办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国内各种适合举办此类展览的场馆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如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商业画廊、博物馆等),建设水平硬件起点高、外立面独特、内部功能齐备……成为一张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本文所关注的是国内现(当)代高端艺术展览的视觉规划设计。作为一个高端的艺术展览项目而言,无论是个展还是群展,对整体形象包装的要求历来是远高于一般性商业展览。其视觉规划也有着“源于设计而高于设计”的要求。本文还就国内高端的现(当)代艺术展览的数字化视觉规划设计展开一系列逐一剖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发表个人观点、当今现状以及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理念 创新性 功能性 独特性 意见回馈 建议
高端艺术展览项目的视觉规划设计有别于一般性商业展览。其展示空间体现了整个展示区域规模、功能划分和局部特殊构成的蓝图。这对于一个相对中长期展览项目而言,它一般是以固定的展览建筑设计为依据在既定不变的建筑空间里对展览项目进行整体、具体的视觉研发。包括VIS、3D展场、特殊展台设计、视频影像、2D平面印刷、媒体宣传品、网站及微信平台、附属活动、美术教育、视觉规划品以及商业衍生产品等,从而给受众面在视觉上加以区分、辨识。它则可以贯穿整个展览,尤其是高端的艺术展览的展前设计规划、招展、布展;展中的观众参与识别;以及其他配套平面、多媒体影像的互动以及展后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个高端艺术展览项目的整体视觉设计一旦确定,所有与之图形系统相关的一系列设计就由此中心辐射状展开设计,因此进行视觉设计时不仅要总揽全局,更要对展览性质、展品内容规模有了全面了解,还要顾及展示空间的三维立体效果的临场把握。这对设计团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复合型研发课题。不仅仅要了解传统的设计手法,更要熟悉数字化电脑系统。包括硬件方面的苹果(MAC)个人电脑系统、微软(Windows)个人电脑系统以及更高端的图形工作站、小型机等。电脑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正以突飞猛进地惊人速度在各个领域内替换着传统的运作方式,全数字化艺术设计在高端艺术展览领域内正全面颠覆传统的设计方式。它的全面导入与走在艺术前沿的现(当)代艺术的推陈出新正好不谋而合,两种领域在此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升华出数不胜数的成功案例。
视觉规划设计的理念
我们都知道电脑软、硬件系统始终是为人服务的。故人脑思维、理念决定了一整套视觉规划设计案例成败。国内高端的现(当)代艺术展是以策展人为核心运作的。每一位策展人都有着对其策划的展览从学术、艺术的角度上有着充分独到而深刻的理解。这跟设计团队/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理论上应该是重合的,设计团队及设计师是让策展人的办展理念具体化、视觉化,使之的思想最终成为现实展现在同行、艺术家以及观众面前。
现(当)代艺术展览视觉规划,是指既属于展览视觉规划,但又高于商业展览视觉设计的特殊范畴(后简称:VI设计),因为艺术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带有明显地观念导向性及代表性。关于现(当)代艺术展览形象定位的各种理念集合,包括展览形象的市场展览定位、行业特征、展览理念等。具体指展览主题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辅助图形等的创意。VI设计形式是指体现设计理念的各种设计元素的集合,包括点、线、面、造型、色彩、空间等。VI设计理念与设计形式本质是没有矛盾的,但是“先理念后形式”与“先形式后理念”却形成不同的VI设计哲学。“先理念后形式”的设计风格要求从理念入手,有清晰的设计理念后再搭配设计形式,这种VI设计哲学有时为了充分体现设计理念却忽视了设计形式。而“先形式后理念”的VI设计哲学往往在设计前并没有清晰的设计理念,就是说对展览形象的定位没有充分认识,而是先考虑设计形式,从设计美学角度切入,在设计形式确定后才寻找设计理念,甚至是理念与形式的不对称性。
我个人更倾向于前者!设计者在贯穿整个项目视觉规划构思过程中,首先应该确立主题以及相关思想,它赋予了整个艺术展览视觉上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设计团队/设计师对于项目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目的以及综合了策展人的意见,这就是一个现(当)代艺术展览项目的设计理念。合适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设计的精髓所在,更能令展览项目更具有个性化、专业化。设计理念是依靠创新的视觉化设计来逐渐摆脱思维抽象化,从而转换为图形具象化展现的一个升华过程。这就是创新能力!设计师利用画笔绘制其独有的思维想象画面草图,原创的设计理念由此迈向图形化的第一步。以后伴随的自我或与外界不断否定、不断修改、以及不断完善,绘制工具也逐渐由画笔变为电脑系统,利用或平面或三维的软件来实现其核心化、图形化、专业化的视觉辨识与细节划分。最终以点带面地贯穿到整个展览项目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项目整体的视觉规划。设计团队/设计师是项目视觉规划源动力!
设计团队/设计师与策展人
一个有效的设计团队/设计师不仅仅要对展览项目的主线有着充分的图形化理解,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而优秀的设计团队/设计师也会时时刻刻地影响策展人的理念。这两者间的思维碰撞绝不仅仅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良性辩证统一的共生关系。
设计团队/设计师对展览项目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策展人理念。但在其用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时,呈现出意外惊喜式的画面会让策展人的策展理念得到有效延伸。例如在进行《杂七杂八——青年一代的视觉修辞》、《镜中之镜、像外之象——新加坡当代艺术展》、《卡特亚.辛克、鲁小本和泰斯双个展》以及《中国.挪威当代陶瓷艺术展》等当代青年艺术展项目的视觉规划时,策展人冯博一先生认为:“一方面是艺术与现实复杂想象关系的重构。另一方面是现实生活的具体性结合的设计……”二者间有机结合才更有视觉冲击力。行之有效的沟通验证了一个设计团队/设计师和艺术策展人之间的沟通管道畅通显得十分重要。在两者达成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的共识后,不断地讨论与共识,不断地去糟留精,加上强大的技术支持让原本策展人意念化的展览理念的骨架用视觉规划将之刻画地有血有肉。最终以图形化破茧而出的表现在受众面眼前。
创新性与合理性的结合
现(当)代艺术种类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创作。随着时代的进步早已摆脱了单一的创作模式。当下“复合型”、“综合型”的混搭创作已经越来越得到艺术家们的青睐。而作为其精品佳作的展品更是凝聚了艺术家们的智慧与功力。这些展品的组合在一个展览空间里,无疑对整个项目的视觉规划设计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
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设计师的创新设计能使一个展览项目给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不为什么,只是这个团队充分掌握了展览场地的所有细节与展示空间所具有的特质,从而经过合理、非合理的设计将其和展品主次的关系与功能性、互动性合理“放大”、以达到强调展览主题、突出展品主次重要性的目的。
高端艺术展览的视觉规划设计的创新性、合理性应该具备以下几大方面:
关于展场的展示空间划分与设计。
运用全数字化仿真软件绘制数字化的展馆内各个展厅的丈量平面图与三维丈量图。标明其水、电、气、网络等接线的点位。通过数字化平面示意图了解展厅平面构造(精确到毫米级,例如用Autodesk AutoCAD软件)。再由精准的平面图构造拉伸出三维示意图全面了解展馆、展厅的三维空间动向(用Autodesk MAYA或3ds Max软件),提出相关设计初案以方便后期为展品放置的合理性。
有了以上展场设计,策展人、艺术家、搭建单位可以很直观地讨论展台、展品、作品以及活动区域的规划。这极大程度地提高布展效率,从而提升展览项目前期的专业水平。最大程度地受益于展览前期的布展工作。也为整个展览后期的功能区域规划显得有条不紊,科学性不言自明。
关于展览视觉规划的设计的辩证与统一。
一、沟通与实现方式
经过多方沟通,反复论证及修改,最终凝结的设计理念。设计团队/设计师最后用电脑绘图软件运用使其具象化,绘制出最终的视觉识别主题图形标识画面以及主、辅色标、色调等一揽子整体方案,虽然不及商业化的VI系统那么全面,但也保持了商业VI系统的大部分精髓所在。其画面还有着“源于设计而高于设计”,艺术化倾向非常突出等特色。
目前,具体矢量制图主要运用与绘制采取以下设计软件来完成。加拿大Corel公司的Coreldraw或者美国Adobe公司的Illustrator、Indesign等,位图处理主要用美国Adobe公司的Photoshop或者加拿大Corel公司的painter等。其实每一种设计软件都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针对的用户群也不尽相同,这些软件只是给设计师多一种选择性,多一种完成设计展现其要展现效果的可能性。例如:Coreldraw偏重与矢量绘图与排版;Illustrator则更偏重于矢量插画绘制;Indesign更专注排版;Photoshop则更精与位图、照片的映像处理……设计团队/设计师会根据实际设计需求或单一或混搭、穿插着使用。但一切都是为了最终的画面效果。
二、现(当)代艺术展览视觉规划的辩证与统一。
我们知道,当一个项目的主题视觉方案定案后,一般所有与之相关的设计,包括2D平面印刷、媒体宣传品、网站、附属活动的视觉规划品以及商业衍生产品等都应原则上遵循此视觉规划。从而以主题图形和色彩来区分辨识整个展览项目。以求大同,即掌控整体性形象设计的把握度。最终服务于受众诸面!就事论事,现(当)代艺术展览无论是个展还是群展,展品作品可谓精彩纷呈、多元尽显。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摄影、多媒体影像、装置、织物、陶瓷等等,甚至行为表演都有可能穿插于作品之中。所以如此多元化的作品参展,其视觉规划设计中绝不仅仅存在统一,也有其个别的辩证性关系,诸如:
一方面重点展(作)品与非重点展作品之间在展览视觉规划上的辩证关系。展览空间的个别局部展区在运用上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性也会形成在视觉规划设计上的辩证关系。这是其展(作)品置放环境本身的制约所致。例如,绘画类需要明亮的展示空间环境;而多媒体影像作品需要光源相对较暗的展示空间环境等。而另一方面展览视觉规划设计中的艺术性与功能性之间存在的辩证性;艺术展览与艺术活动、教育上的辩证性;展览艺术衍生品与展览本身的辩证性等。如何在设计上处理好这些辩证关系,使之达到辩证与统一的有机结合?具体到视觉规划设计上,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视觉规划设计上求大同,简约不简单。展览视觉规划服务于项目,而高端的艺术展览的整体设计更是讲求化繁为简,简而不凡!一切都是为了突出展品(作品)的空间体现。看似空旷的氛围使得与展(作)品与之形成强烈的对比关系,从而显得异常突出。观展者置身其中,视觉上的聚拢效应十分明显。精致、纯净而简约的包豪斯设计风格更能反映出现(当)代艺术展览的所具有的特质与魅力。
在重点展(作)品的设计风格上,存小异。其特殊性并不可或缺,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挖掘、细细研发的亮点所在,它有着提升整体艺术展览项目潜力的价值。在现(当)代个展或者群展中,某些极有学术研究价值,富含观念探索性,获知名奖项的重量级展(作)品。就值得我们能在视觉规划设计上以点带面地重点、深度发掘,从而形成展览项目的学术、艺术价值高地,从而整体地提升展览品质。大同和小异这两者间既辩证又统一的关系使得展览在视觉规划设计上不再那么商业,设计的丰富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层次感得到了有效的延展。
2、设计功能清晰为设计之道,以人为本!
艺术展览空间区域内的功能性应该强调。其中包括指向性、说明性的图文载体设计,最大程度地方便与观者理解、明白艺术家创作的展(作)品中的内涵与启迪。但是在文字编排、色彩上也应遵循其展场设计的风格:新颖而方便阅读,不失美感。在指向标识上,设计也无处不在,各种功能性清晰明了的标识引导着参观受众者有序参观。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精导致善”的原则,以功能性为主导,以设计性为衬托。突出局部的设计性,服务于整体的功能性,使之达到既辩证又统一。
3、合理规划互动活动,以设计提升其美育性与专业性。
现(当)代的艺术展览不仅仅体现艺术家凝结在展(作)品上的艺术成就。还具有探索、启迪、交流的功能。高端艺术展览既是艺术爱好者欣赏展(作)品、获取信息、和学习的综合体现。作为高端的现(当)代艺术展览,借助城市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展览载体,除了向人们传播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外,更重要的作用则表现在它的学术交流与美育功能上。通过与作者直面交流、探讨来达到学术上的进步和视觉形象感受力的培养,有助于诱发美好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在彰显艺术价值的同时,通过和艺术家、专业人士、直面交流来提高其学术性与专业性,通过艺术家与受众面的交流来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参与能力。这些活动的本身就具备相对的独立性。活动的内容又充满了辩证和统一的关系。故在视觉规划设计此类活动时也不必一味遵循展览的视觉规划与识别,而更应根据活动的主题突出其特有的学术性和唯一性,使之与展览空间融为一体。同时,展览的视觉规划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其活动主题的图形元素与色彩方面。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设计上利用展览项目视觉规划的辅助图形、色彩的统一来让受众群体感受到这是此展览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4、艺术衍生品
这是艺术展览视觉规划、设计上最商业的表现部分。艺术衍生品与展览本身的辩证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品本身具有的潜在商业价值与艺术延伸品的直接商业价值上。而在视觉设计也主要体现在衍生商品本身的工业造型设计和其包装上。设计团队/设计师在设计此类商品应该注重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市场紧密相连的衍生商品。衍生商品种类涵盖商业百货的方方面面:从服装、箱包鞋到各种装饰品;从各式工艺品到实用的电子产品、日用商品等等。在具体设计上既要遵循展览视觉规划设计,又要突出其商品的实用性:在色彩上、图案的选择搭配上可以突出重点展(作)品,突出其观赏性,在包装设计上又辅以展览视觉规划既定的设计元素体现,达到其辩证统一的目的。通过渠道销售与购者的认同来达到其商业利益。
展中的后续设计以及展后意见回馈
艺术展览的周期一般都相对较长,拿我馆的展期来说一般近两个半月左右。展中的后续设计一般体现在和此展览项目同展期举行的各类其他活动,如与之相关的交流讲座、艺术普及教育以及美术馆会员活动上。在设计此此类活动的主题时,往往更注重其个体活动的表现性。突出活动特点成为设计手法表现上的不二之选。
在展期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到本展的视觉规划在环节上、设计上的不足之处,多听取受众面对本次展览的品质、视觉规划设计上的意见回馈,也显得十分重要。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意见回馈函,以选择勾选、问答的形式来得到展览回馈的各种数据,加以分析,以达到自我鞭策不断进步的目的。
现状及建议
当下各种新思维、新技术的应用正使得国内现(当)代艺术展览的视觉规划也处在不断更新的转型时期。设计也从以前单一的平面化,发展到如今趋向于强调视觉多元化与视觉立体化并进的新局面。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是发展的主旋律。
目前国内高端现(当)代艺术展览在视觉规划上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
一、在设计团队的建设性方面,人才略显不足。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对于此类展览显得如此重要,而目前企业由于种种认知与处于人力资源方面的考虑,在人员配备上往往和实际需求产生了一定的供需矛盾,这对管理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二、在设计团队的专业性方面,培训相对缺乏。企业处于成本考虑,往往会或多或少地忽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往往是企业出资买相关书籍自己学习的过程。而缺乏相关专业培训。
三、设计团队/设计师和策展人的沟通管道上还有发展空间。由于策展人的不固定岗位性质导致其经常在外,故有时设计团队/设计师和策展人的沟通管道也相应地存在不畅现象。策展人某些策展、布展思维有其固有的“惯性”问题也造成了相互沟通的阻碍。
针对以上客观存在问题,我建议如下:
一、着重设计团队的人员建设,积极引进专才,优胜劣汰为主;外来临时支援人才为辅。不能过度地依赖于外来支援性人才。无论对外在还是内在,自有的设计团队在对场馆了解程度上,在对策展人熟悉的设计偏好上,在沟通管道顺畅的角度上、在团队的掌控角度上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所在。有着优秀的设计团队支撑才有展览在设计工作上的连续、顺畅度可言。加上外来人才的辅助,无疑具备了双重的保障。
二、着重设计团队的专业建设,定期常态化地组织内训。学习新概念,学习新软件,掌握新功能,实现新手段,分享设计心得,不断强化其专业素质;不定期常态化地组织外训,组织同行间交流,以提高其眼界与见识。并将培训形成机制纳入考评体系,从而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三、设计团队/设计师和策展人需及时保持沟通管道畅通,以便通过沟通随时和策展人在观念和细节上保持同步。策展人可以随时根据先前的展场设计计划进度,掌握设计进展程度动态做出及时地微调。设计团队/设计师也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将最新的展场设计技术和策展人分享,从而影响之。场馆方引入日会概念,做到策展人、艺术家与展会设计团队/设计师的无缝对接,形成沟通畅通的平台。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整体设计的管理水平。
总结
随着我国在经济层面的不断发展,随着国家层面对文化艺术发展政策的不断倾斜。最终会导致我国在文化艺术领域内的高端需求也会呈爆发式旺盛增长。而作为现(当)代艺术展览无疑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高端艺术展览的视觉规划设计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端的视觉设计在艺术界的影响力也必将越来越大。2014年中国美术艺术发展报告中就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设计’越来越在中国的文化艺术生活中占有重要分量......设计展览发展为两方面的趋势。一是强调设计与产业结合,尤其着重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挖掘地方资源,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化。”
创新与发展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脚下的探求之路也没有终点可言。我们身逢其实地面对如此机遇,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眼界,不断在新技术上有所突破,不断完善自我对对创新设计地孜孜以求并成功地转换为视觉设计的源力,才能保持自己以及工作团队走在此领域的最前列。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的更远。
参考文献:
1、2012年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画册之《杂七杂八——青年一代的视觉修辞》
2、2012年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画册之《镜中之境,像外之象——新加坡当代艺术展》
3、2013年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画册之《卡特亚.辛克作品展》
4、2013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画册之《重作品----鲁小本和泰斯当代摄影展》
5、2014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画册之《中国与挪威----作为陶瓷媒介的“形制之上”》
6、2014年中国美术艺术发展报告(http://www.cflac.org.cn/xw/bwyc/201506/t20150605_297554.htm)
作者简介
徐群伟,1971年生,南京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师。苏州文化艺术博览中心,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创意设计部经理。国际当代艺术展主任设计师、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