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核雕创作中的小物件大乾坤

[日期:2015-07-3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核雕在雕刻艺术领域属于微雕,具有纳须弥于芥子的艺术效果。即小小的核雕作品,通过雕刻艺人的匠心独运和精工雕琢,能够以核子的无穷之小,来展现乾坤的无穷之大。可以说,核雕是无边广大心灵能力的展现,也是无穷灵动美学智慧的继承,具有承载乾坤之厚的能力。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核雕的收藏价值极高。为了能让更多人更好的了解核雕,本文对核雕创作及其艺术韵味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雕 创作 艺术 韵味

 

  对于核雕这种微雕工艺品来讲,是“材料不贵,人工贵”。一件完整的核雕成品,需要雕刻艺人经过选料、设计、定形、雕刻、修正、打磨、抛光七个环节方能形成。在这七个环节中,每一个工序都必须要细致入微,精益求精,才能确保核雕作品的品质。核雕采用的雕刻手法是雕刻技术中最为精细的几种,如镂雕、浮雕、圆雕等,因此更是对雕刻艺人提出了严格的技法要求。尤其是对于橄榄核雕而言,这种核雕的材料脆性较大,若在雕刻中不够细致用心,极易使其因雕坏而作废。只有题材新颖、雕工细腻、用刀爽利、造型生动的核雕作品,才能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珍贵艺术品。

  一、核雕的分类

  对于核雕的分类,一般需要依据核子的形状以及大小来进行区分,一般来说,核雕艺人会将核雕笼统的分为三类,其一是单核,其二是小核,其三是怪核。其中单核也就是所谓的大核,舟山核雕采用的核主要是橄榄核,橄榄核的直径一般都在5cm以上,其主要适用于进行单件工艺品的雕刻,另外,这样的核雕也更具有收藏价值。而小核虽然相对较小,其直径仅为0.5cm,但这样的核子在市面较为少见,所以价格相对来说更加昂贵。最后就是怪核,顾名思义,怪核就是形状古怪的核子,很多的核子其本来的形状就有点类似于工艺品,所以有些怪核并不需要加工,其本身就可以单独的作为一件工艺品进行销售。并且这样的核子相较于小核来说,在市面上更难见,因此,其价格也会更加的昂贵。

  从制式上来讲,核雕主要可以被分为三类,其一是挂件,其二是串珠,其三是摆件。挂件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很多的人都会佩戴各种各样的挂件,将核雕挂件佩戴在身上,会显出一种古朴的美观,挂件的内容也相对较为丰富,一般采用历史题材或者是神话题材进行雕刻和寓意。挂件中采用的雕刻形式也各有不同,一般是采用浮雕、空雕混合的方式进行雕刻,从而使得挂件的美观度增强。而串珠核雕,就是采用珠链式的方式将核雕串在一起作为首饰佩戴。摆件就是将根据相应的题材进行雕刻的核雕作品,一般作为室内的摆设工艺品来供人把玩。

  二、核雕的文化和美学表现

  1、和谐性

  中国的传统艺术延续千年,其所蕴含的主体内容一直都没有改变,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艺术的美感以及文学的内涵,期望能够将和宜的意境最大限度的突显出来,这些传统观念自然在核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核雕的外观以及内在精髓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实现构思与布局的融合,从而达到艺术和谐性的效果。

  2、天趣性

  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对于材料的品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材料的品质一流,才能够使得艺术品的价值得到提升。核雕注重对外部的雕塑,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美,有效的突出了核雕的天趣性。

  3、工巧性

  为提升工艺品的美观性以及收藏价值,深入研究工艺加工技术并对其保持高度的尊重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在核雕行业领域,对核雕的工巧性也极为注重。

  三、小小核雕的绝伦艺韵

  1、方寸之间展现万千世界

  方寸小核造就乾坤万物,这一描述贴切的把鬼斧神工的核雕艺术形象化了。果核雕刻技艺是中国工艺艺术长河中所独有的,乃古老的中国传统手艺。核雕采用的果核体积相对都很小,一般直径不会超过5cm,在如此小的果核上进行雕刻,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将世间万物都雕刻在果核上,呈现出浓缩的文化精华,凸显出极致的艺术美感。

  核雕经常作为一件装饰品而存在,如衣袋、扇坠、绣袋坠物等,有着装饰点缀的作用,还有很多人将核雕作为欣赏的艺术品进行收藏把玩。在明朝时期,核雕多是以核桃核来进行雕塑,而雕塑的内容也多为一些仙、神或者是吉祥物等。在清朝时期,核雕开始以橄榄核为雕刻载体,核雕作品也不再仅仅只是一种装饰物,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人欣赏把玩之物而存在。如利用橄榄核雕刻样式多为花船,同时在橄榄核上配以多种装饰物,以供人们欣赏和把玩。古人有桃树辟邪一说,由此桃核雕刻的玩件成为了辟邪,吉祥之物,融合手艺人的精湛技艺与巧妙构思,又增加了核雕的文化价值。如今核雕是带有深厚文化艺术内涵的工艺品,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都是其深受欢迎的缘由。随着市场的千变万化,方寸之间的万千世界也是在变化的,因受佛教的影响,人们常将桃核、杏核、橄榄核等雕成十八罗汉相、菩萨、八仙过海、念珠等仙人神兽神器等形象。随着核雕在艺术长河中的发展,更多创新的构思融会贯通其中,如吉祥寓意的故事传说:刘海戏金蟾,阿福,桃园三结义等。

  2、雕艺韵味传承古今

  作为一种工艺品,核雕应当具备艺术品的基本特性,即艺术韵味。可以说,雕艺韵味是核雕的灵魂,决定了核雕的品质。从古至今,雕刻艺人都在对核雕作品的韵味和风格进行不断创新,以追求核雕品质的提升。但不同的雕刻艺人所具备的文化底蕴不同,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了解的地域文化也皆有差别,因此无论是南方的核雕还是北方的核雕,都无明确的风格划分标准。但总体来讲,在长期的传承下,南方核雕更注重精细性和写实性,而北方核雕则更注重意境和神韵,犹如中国画中的工笔和写意一样,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在近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并学习核雕,这为核雕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也是传统艺术传承的需要。为了更好的品味核雕艺术的韵味,在此本文以核雕艺术家杜士元仅存于世的一枚作品为例进行赏鉴:

  据《履园丛话》记载,明代核雕艺术家杜士元所雕核舟,每枚价值50两白银,即小康之家一年的花销,由此可见其雕刻艺术之精、受欢迎之隆。如今,被保留下来的杜士元核雕作品仅一枚,被珍藏在常熟市博物馆内。这枚被命名为《鱼乐图》的核舟呈深红色,舟上雕刻着舱篷舟楫、镂空的鱼篓以及或晒网或烹茶或闲坐的船中人,展现了一幅生趣盎然的渔家生活场景。舟底有雕款:“乾隆乙丑年造,仙传杜士元”;底座有雕款:“皮肉生来有益长,其中将他造船行。网船家多子孙,渔翁得乐尝端阳。”这种作品堪称是穷极工巧之能事的作品,是在小物件上展现大乾坤的典型代表。

  当然在近代,核雕创作中的优秀作品也不乏少数。例如图中的“八仙”就出自于笔者之手,通过图片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八位仙人刻画于盈寸之间,且形态逼真,刻画精细,造型栩栩如生。众仙或仰或卧,神态各异,风骨神韵,呼之欲出,堪称八仙题材中的核雕精品。此作在第二十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礼品工艺品展览会上荣获“工艺美术金奖”。

  四、结束语

  小小核雕作品,能以方寸之地,展现万千世界形态,可谓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奇葩。在经过了近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后,已经逐渐变得更加完善和精细。现代的舟山核雕名家,均在吸取传统精华和摒弃糟粕的基础上,形成了雕工细腻、用刀爽利、题材广阔和造型生动的风格,使得现代舟山核雕艺术正以奋发向上的姿态行走在核雕这一方奇妙的舞台上。

  参考文献:

  [1]孙晓蕊,小核大乾坤一一“鬼工技”橄榄核雕[J].艺术品艺术市场,2008 (04)

  [2] 杨海燕,巧夺天工的核雕技艺[J],文化月刊,2014-09.

  [3] 福良,力群. 核雕趣话[J]. 上海工艺美术. 2005(01).

  [4] 核雕品鉴赏知识[J]. 天津社会保险. 2011(06).

  作者简介:

  丁志贤,男,1965年出生于苏州舟山村,从事核雕已有30余年,现任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作品构思巧妙、技艺精湛,富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及各类艺术奖项。

回到顶部